人们需要知道从你那里能期望什么。在劳资关系中有这么一种说法“愚弄我一次,是你无耻;愚弄我二次,是我丢脸”(出处不详)。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是制度,而非魔术 主管们经常问:“我应该怎样激励员工?”这是我遇到的最常见的提问。问题提得不好,应该问:“怎样创立一个工作环境使员工们乐于为工作目标和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问题我能回答。总的来说,你知道应该做什么,你也了解什么激励着你。只是你没有一贯自律地实践你对动力的理解。 不断学习与尝试新思想 竭尽所有资源用于教育和培训。你可以聘用一位内部培训员,或到培训公司或学院、大学等寻求外部培训。如果你的公司提供教育辅助计划,应充分利用之。如果没有,可以和你的人力资源专家们讨论创建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将使你能够在你的事业中、在未来十年我们将遭遇的变化中不断前进。 至少,你会愿意学习主管和经理的职责、角色,以及怎样: 也许你会问,以上这些和激励士气有什么联系?非常密切。你越能自如和自信地完成以上各项,就有越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可以投入到员工身上,用于创造一个能够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环境。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为员工留出时间 每天留出时间与你管理的每个人交流。经理们可以每周抽出一小时留给向他们直接汇报的人。多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花时间与主管积极交流是工作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公共日历上标出季度绩效发展会议的时间,人们就知道你何时有时间专门关注他们。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关注人们的发展 大多数人想在工作中学习、发展他们的技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升职、换工作、新的职位或者是一个领导角色,他们都会感激你的帮助。
◆用 Frederick Herzberg的术语来讲,金钱属于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还是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 薪酬、福利既可能是保健因素,又可能是激励因素。有人认为,没有人认为自己挣得足够多,其实不然。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的薪酬可能是多年的荣耀,也可能是三倍于平均水平的业绩。 加薪,在加薪的瞬间和之后的短时期内有可能成为激励因素。管理者担心,这种激励方式会导致成本的上升,逐年加下去,成本如何得了。而且,一旦员工形成对定期加薪的期望,激励因素则蜕变成保健因素。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薪酬设计专家会给有这种担心的管理者一个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 不定期发放的奖金相对来说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为奖励某员工某个出色表现而由上级临时决定即刻发放的一次性奖金。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达不到这样的灵活性。 问题四,以绩效定薪酬还是以资质定薪酬? 以绩效定薪酬,说起来合情合理,做起来几乎不可能。绩效是很难评估的,即使你理解平衡记分卡并且精于此道。难怪人力资源管理界形成了信奉与反对绩效评估的两大阵营。笃信绩效评估和所谓目标管理的人应该读一读W. Edwards Deming的 Out of the Crisis。最近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以眼前绩效定薪酬(pay for results 或pay for performance)难以激励创新。对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鼓励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
一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有三项重要的功能: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激励员工做到人尽其才;使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公司保持一致。而在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系统中,报酬机制以一种复杂的方式极大地影响到这三种功能的实现。因此,上市公司的报酬与激励机制是经理人员所必须重点理解的部分。那么,又如何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报酬机制呢?应该考虑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在分析报酬机制时,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报酬分成三个基本要点: 报酬设置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是理想中的报酬水平,也就是一个员工所得到的所有报酬的总价值,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收入。报酬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公司所能够吸引到的员工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员工是按照报酬的高低来选择是否进入一家公司。 报酬的第二个基本要点是其组成,即把报酬分为工资奖金分红或股权及其他福利收益。在分析报酬构成时,要重点考虑两点:其一是某一种构成方式对某一类人的吸引力更大,如果公司发现更需要某一种特殊的阶层,公司即可通过调整报酬结构,来吸引并留住这一类员工。 公司需要考虑的另外一点是,提供某种利益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大还是小,这种利益对员工的价值是大还是小。如果员工发现,某种利益对于自身的价值来讲,比公司付出的成本要高,并且通过公司去获得这种利益,比自己单独去获得要上算,公司就应该提供这种利益,而不应该给员工发现金。公司往往可以用比员工自己来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来获取某种利益,比如健康保险。另一方面,如果不考虑让员工自由决定获取哪一种利益,那么,员工希望不用现金支付的那一部分利益就没有多大意义。现金报酬的特别之处,就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选择消费方向的自由权。 报酬的第三个要点是其形式,也就是报酬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于是,一个难题摆在了诸位HR经理的面前:如何刺激员工,使他们能按管理者的旨意工作并且尽可能减少那种“痛苦的感觉”? 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发一个人行动的是动机,而动机的形成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对现实事物、现实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对自身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二是对行动对象的一定的情绪或情感。按动机性质来分,其中两项十分重要的便是对个人有吸引价值的动机(兴趣、爱好)及在完成任务后由于对活动的评价而产生的动机(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所加强的动机)(详见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由此可见,第一种动机便是前文所述“完全按自己意愿工作”,第二种便是本文讨论的主题,即如何来激发这种动机? 答案当然是激励。不过,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专家们也提出了一整套理论,最典型的便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此外,尤须注意的是: 其一,激励的形式应多样。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以至颁发小奖品乃至奖励旅游等都可以,总之,要不拘一格。 其二,激励应及时。激励的作用往往是瞬间的,员工有好的表现,应尽快嘉奖。假如都要等到年终表扬,那么,激励的效用将大大降低。 其三,激励应逐步强化。如果决定对员工激励,那么,激励的程度必须“到位”。 总之,激励永远是有效的。要使激励有效,并非难事,但由于某些管理者太“吝啬”或者是忽略了,以至激励逐渐失去了效应。说到底,人人都需要激励;如果没有激励,谁还会干他所不愿干或不想干的事——譬如为他人挣钱这类事,谁会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