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è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一典故就是古代用兵的“攻心为上”的成功案例。所谓心理战,是指以人的心理为目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使其朝着预定的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从而巩固己方阵线,从心理上打垮敌人的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在四面楚歌一例中就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刘邦与项羽人物分析
(一)一个个体的个性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生活背景,教养方式等一系列的刺激都会对个人后来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刘邦:颇象个混混儿。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名子不为世人知,这与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但他给自己制定了人生高度,不段的完善自我,也造就了最后的成功。
项羽:出生将门贵族,少年是学书学剑,却因烦躁而半途而废。自幼丧母,从小缺乏关爱,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他内心相当孤苦,也奠定并沉积了一生难以校正的性格缺陷。他具有灾难性情感的突出特征,他的性格特点贯穿一生始终,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
(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应具备许多优秀的品德和能力。如责任感,进取心,思维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等都为自己取得成功创造出了一个有利条件。
刘邦: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而且他宽容,遇事冷静,为成大事,坚忍克己。为自己打天下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
项羽: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所需具备的条件。他缺乏从容应变的政治机谋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逆境中,他更不具备自我抑制的反思和忍辱负重的耐力。剩下的只是任情使性的草率。
二.从局势上分析
(一)韩信对敌人的人员分配有清楚的了解。知道楚地人多,准确预期了被围困的士兵的孤独情结。
当时项羽十余万大军被围困垓下,而楚军大部分都是楚国人。十月份时值冬日,天寒地冻。楚军在围困之中,衣被单薄,缺少食物,情绪极为低落。一天晚上,夜空中传来一阵阵楚地歌谣,士兵们屏气倾听,普遍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这首歌曲也就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另一个是具有情感情绪等特点。音乐是人们思维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门艺术,借助音乐手段是实施情感战术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楚歌,是楚地人长年累积的群体经验和心理特征的浓缩代表。包含了楚地人耳熟能详的浓浓风俗与乡情,是一首有着强有力冲击的思乡曲。不得不让楚地士兵产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使得军心涣散,项羽更是暴躁不安,无心指挥军队。在这里没有打打杀杀,没有血流成河,却在另一个领域内进行了心理上的交锋。韩信就是抓住了项羽的性格弱点,从精神上打垮了项羽。这首歌给予了项羽以及他的军队很强的心理暗示,也体现了这首歌在情感上和人性上的巨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