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之争中,项羽武力值爆表,力拔山兮气盖世,手底下的楚军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败秦军后,诸侯更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将自己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项羽的军队一向以战斗力强悍闻名,而刘邦手下,也有一支战斗力爆表的部队。这支部队不仅能与项羽刚正面,还在垓下困死项羽,帮刘邦夺取天下,这支部队叫郎中骑兵。
一、临危受命
公元前205年,项羽亲率大军讨伐齐王田荣,刘邦则趁机聚集起诸侯56万大军攻取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即取得了空虚的彭城,轻松搞定项羽的根基。项羽勃然大怒,亲率3万精锐部队南下攻打刘邦,结果打得联军溃不成军,刘邦夺路而逃,一路上毫无还手之力。特别是在睢水附近联军被斩杀10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刘邦一路逃到荥阳才稳住阵脚,这就是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彭城之战。
这回轮到荥阳的刘邦岌岌可危了。在危急时刻,萧何送来救兵,“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刘邦痛定思痛,决定挑选精锐士兵组建一支能和项羽正面抗衡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郎中骑兵。
军中将士公推骑兵李必、骆甲二人为校尉,担任首领,但二人出自秦军,深怕自己不受信任,于是又请求以长期跟随刘邦作战的勇将灌婴为中大夫,统领骑兵。郎中骑兵由擅长骑射、作战经验丰富的关中秦人组成,保留了秦朝骑兵强悍的战斗力和良好的机动力,让刘邦的军队作战力在短时间内提高一个档次。
从本质上来说,郎中骑兵与项羽的对决仍然是项羽与大秦精锐骑兵的对决。
郎中骑兵临危受命,组建后根本来不及训练即投入战场,和项羽作战。再加上韩信、靳歙收拢的数万散兵,双方在荥阳附近的京县、索亭大战一场,史称京索之战。
此战以韩信担任总指挥,以郎中骑兵为主力,和刚刚以少胜多、士气正盛的项羽展开大战。郎中骑兵奇迹般地打败了项羽,“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
京索之战知名度不高,但意义重大。由名将韩信指挥骁勇的郎中骑兵,成功阻击了项羽的西进,使楚、汉之争转入相持阶段。
此后,郎中骑兵在韩信、灌婴的指挥和率领下南征北战,成为汉军主力。井陉之战中,郎中骑兵绕道赵军身后,拔旗易帜,导致赵军崩溃;灭齐之战中,跟随韩信破田横、擒田广、杀龙且;后又深入楚军后方,转战千里。
郎中骑兵最辉煌的战绩是垓下之战。垓下之战中,项羽最后乌江自刎,最先冲上去抢尸体的是五名郎中骑兵——吕马童、王翳、杨喜、吕胜、杨武,这五人因功全部被封侯。
这说明最后围堵项羽、冲在最前头的正是这支精锐骑兵。除此五人外,还有周定、丁义、丁礼、卞欣、靳强等人被封侯,他们也全部出自于郎中骑兵。
郎中的原意是战国时期的宫廷侍卫。经过楚汉争霸的一系列战役之后,郎中骑兵成为刘邦最为倚赖和信任的部队,因此在汉朝初期,郎中骑兵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刘邦的禁卫军。
二、遭遇败绩
汉朝建立后,刘邦在长安城留下了三支精锐部队。
第一支是驻守在未央宫以北的北军,兵力在四到七万左右,负责长安城内的治安,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野战部队;第二支是驻守未央宫以南的南军,约两万人,负责宫门外的警卫工作;第三支就是郎中骑兵,也称郎官,此时的郎中骑兵已经成了禁卫军,由郎中令主管,下辖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三个官署。
他们平时守卫宫城,刘邦外出时则担任贴身侍卫,刘邦出征时则作为亲卫队和参谋助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郎官们深受刘邦信用,一旦成为郎官,就意味着可以踏入仕途、青云直上。因此而衍生出了古代的一个重要选官制度——察举制。
刘邦时代,一大批富有才干的人通过郎官而入仕,到了汉武帝时期制定了“举孝廉”的标准,成为汉朝官吏的重要来源,比如司马相如、东方朔、田蚡等人都是走的这条路。当然,司马相如是花了巨资买的。
汉朝初期,刘邦往往是在郎中骑兵的护卫下,以北军为主力、亲率大军平叛。通过这种模式,刘邦平定了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