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英雄孙权:不能正确处理子女问题后果很严重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其中三个人最为突出,一是曹操,二是刘备,三是孙权。而在这三个人中,曹操、曹孟德历来被称之为奸雄,刘备、刘玄德则被称之为枭雄,唯有孙权、孙仲谋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多首词中就表达了对英雄孙仲谋的景仰,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样写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正是这个英雄孙仲谋,在处理国事时,高招迭出,得心应手;可在处理家事上,尤其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却昏招频频,十分纠结。正是这个一团糨糊般的纠结,最后把一个雄据东南的孙氏吴国给断送了。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五月,吴国太子孙登去世了。正始三年正月,孙权立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孙和为太子。八月,又封了另一个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新太子孙和的同母弟弟,特别受到孙权的宠爱,在待遇上与太子没有差别。正因为与太子在待遇上的无差别和孙权的宠爱,孙霸产生了与孙和争夺王位的野心,这也让朝中一些看风使舵的小人找到了投机钻营的空子。孙霸的老师尚书仆射是仪,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便向吴王孙权上奏章劝谏,奏章说:“臣私下认为,鲁王天生美德,文武兼备,当今最好的办法,是派鲁王去外地镇守,使之成为国家的屏护。用以传扬美德,广耀威仪,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良策,也是海内士人所期盼的。应该降低鲁王的待遇,以保持与太子之间的上下等级秩序,这才是阐明教化的根本。”这样的奏章,孙霸的老师是仪连续上了三、四本,但孙权根本不听。看来,英雄为了自己所偏爱的儿子,也真是糊涂了,连社稷的安危也不顾了。

孙权不但没有听从是仪的劝谏,反而让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同居一宫,并且,让两人的礼仪等级也完全相同,这是一个不好的政治信号,致使群臣人心浮动,议论纷纷。因为下面反应太大了,正始六年(245年),孙权又让两人分宫居住,各自的属僚也各随其主。于是,兄弟俩的隔阂便由此而产生。孙权一手造成的兄弟之间的间隙,让投机取巧的人找到了钻营的机会。卫将军全琮派他的儿子全寄到鲁王手下去做事;为了表示光明正大,他还将此事写信告诉了太子的老师丞相陆逊(就是火烧刘备八百里连营的那位爷),陆逊回信说:“子弟们如果有才能,就不用担心他们将来得不到重用,不要通过私人关系以求荣利;如果子弟的才能不理想,终将会为此招来灾祸。而且听说二宫势均力敌,双方必有间隙隔阂,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情。”全琮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同样犯浑,完全听不进陆逊关于不要卷入王室矛盾中的告诫,让儿子全寄依附了鲁王孙霸。全寄不但对鲁王阿谀奉承,还挑拨鲁王和太子本来就有隔阂的关系。陆逊又写信给全琮说:“你不学习金日磾(归顺汉朝的原匈奴王子,汉武帝的托孤大臣)的品德也就罢了,为何要放纵全寄依附鲁王,挑拨离间?这样下去,终将会给你全家招来大祸的。”全琮不但不听陆逊的忠告,反而由此对陆逊怀恨在心。

如此一来,太子与鲁王手下的侍从以及往来的宾客,便分成了两个派系,相互猜疑,结成仇党。此风蔓延至大臣中,全国也为此分为两大派别。孙权知道后,就借口太子和鲁王要集中精力学习,禁止宾客来往。督军使者羊道觉得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于是向孙权上疏陈述利害:“陛下颁布明诏剥夺太子与鲁王二宫的防卫士兵,禁绝宾客往来,使得各地对二宫的礼敬不再能够通报,这会让远近之人由之害怕,大小人物为之失望。现在就有人说这是因为太子和鲁王不遵守礼制造成的,就算真的如其所言,也要及时弥补,仔细斟酌处理,不能让远近之人都听信这样的谣言。臣担心,疑虑积聚起来,就会成为诽谤,诽谤一久,就会到处流传。包括西北边的魏、蜀,也会认为这是对二宫不遵礼数的惩罚。不知道陛下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权没有理会羊道的上疏。

孙权不仅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十分纠结,就是在对女儿的管教上也十分不力。孙权的长女叫孙鲁班,早年嫁给了当时的左护军全琮;小女孙小虎,嫁给了骠骑将军朱据。因孙鲁班和太子的生母王夫人不和,当孙权想立王夫人为皇后时,全公主孙鲁班就坚决阻拦。故而全公主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怨恨自己,心中十分不安,便多次在孙权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权  孙权词条  子女  子女词条  后果  后果词条  正确  正确词条  严重  严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