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史料,对汉宣帝刘询的评价可谓非常之高,他是西汉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皆为赫赫有名的一代英主),而且从他本人所取得的历史成绩来考量,也一点也不逊色于另外三位出色先祖,甚至于有一些史家认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认为汉宣帝在位期间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正是他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改革经济、降服匈奴、大破西羌,始设西域都护府,结束了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并首次
这正是创造了“宣帝中兴”的刘询的威风之处,因为即使是打仗,汉宣帝也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至少他在汉武帝长年累月强攻匈奴的基础上,完全控制了汉武时期也难染指的天山北路,让强悍的匈奴帝国完全臣服,这一点连好战的汉武帝也难做到(当然此中有汉武帝的功劳),他的治国本领甚至西汉大儒刘向也认为在文帝之上,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也。
而汉宣帝的军事自信,当然是源于对内政整顿之后造就的经济大繁荣为后盾的。
首先,就是整顿吏治,为经济繁荣造就了一批得力干部。
前文我们也曾经提到过汉宣帝整顿吏治的方法。那就是加强制度建设、赏罚分明,对官员的考核动真格。而除此之外,汉宣帝还有一个稳定干部队伍的“必杀技”,那就是实行良吏“久任制”。
所谓“久任制”,顾名思义,也就是官员长期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担任固定职务(类似于日本很多大公司的终身雇佣用工制度),和现代用工劳动合同的固定工和合同工(轮换岗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某些历史专家考证,官员的久任制发韧于西汉初年,盛于西汉吏治最好的汉宣帝时期。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裸露了西汉初期奉行“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在用人领域的密码,也是为了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少折腾的具体表现。
关于这,汉初的几个赫赫有名的高官如萧何、陈平长期担任政府CEO(而有别于乱世时期如春秋战国多“空降兵”空降高管的做法)就略见一斑,及至“文景之治”,信奉“黄老哲学”的最高统治者更是不愿意好官挪窝,延为常规。以至于“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汉书?王嘉传》)
这种稳定的吏治,不容易出现追求短期行为,也比较有归属感,所以干起革命工作来也是比较卖命。
你想想,那些高管们以任所为家,甚至于自己的职位都成了自己的姓氏了,长大成人的子孙们也一同沾光,还不爱职位如爱家?所以人心浮动会很少,谁还会去恶意破坏自己的家呢?除非是傻子。
原本,这一久官制度是草根天子刘邦本着“共享天下”的执政理念而大力推行的,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宽厚仁爱的长者,也很有那么一点平民意识和开放心态,用现代潮语来表述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民主思想和平等思维,既然是和大家一同推翻暴秦取得天下的,那么自己也不能专美独吞,给功臣们按功行赏裂土封侯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太不够意思了,刘邦从来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战争年代,正是因为他在官职和封土上的大方,正好与他的死对头项羽截然不同,所以才凭借着这两点战胜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天下第一将”西楚霸王的。
所以,一得到天下,他就给元老功臣们“太公分猪肉”,排排座、吃果果,人人有份的样子,甚至于连“王”这种至高无上的职位也能分给异姓,不可谓不出手阔绰,如果是项羽那是死活也不肯出手的。
而且,对于特别信得过的人,刘邦不仅不吝啬高官厚禄,还让他们长期当官而不用挪窝,即使是丞相此种政府首脑也不例外,因此他的左右臂膀萧何、陈平分别为相长达13年与12年。至于此后的汉文帝、汉景帝也基本是取法“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连想要造反当皇帝的南越王赵佗,温和的汉文帝也客气地为其修祖坟,还以卑微的语气修书示好,让他安心做南越王,绝不展示仇恨和暴力。
这种相对稳定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好处,正如某些史评家所云:“结果是人人自爱而不愿触犯法禁,秩序井然,吏风纯厚。”上不好折腾,底下人当然也会其乐融融地舒心过日子,谁还是天生的坏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