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过我,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有两个人,一个是魏文子,一个是翟璜,选谁为相好呢?”李克说:“我听说,地位卑微的人不去考虑尊贵的人考虑的事,疏远之人不去考虑亲近之人考虑的事。我在体制之外,不敢当命。”魏文侯说:“先生临事不要推让。”李克说:“你是没有好好考察历史上的事情。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这五条足以确定哪一个人合适,还要等待我确定吗?”
李克提出用人的五条标准,我们有必要逐条细读:
居视其所亲。“居”可当地位讲,也可当住所讲。即要看这个人所处的地位,与哪些人亲近;要看他居住的环境,与哪些人来往。这一条明明确确地告诉魏文侯,看一个人,不能被其表象所迷惑,不能只听他口头上说些什么,而要去实地察看,整天围绕着他的是些什么人。是达官贵人?是巨商富贾?是三教九流?是黑道?是知识分子?是平民?这一点比调查其事迹,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这一条不仅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也说明这个人执政将会代表了谁的利益。如果,整天与他交往的是达官贵人,是巨商富贾,没有一个普通群众,他将来必然是这些人的代言人。如果,他与各方面的人接触,有高层的,更多的是基层的平民,那他一定会从多方面考虑民众利益,不被某些人所左右。
富视其所与。致富了的人,就要看他能不能做善事,把自己的财富拿出一部分给予社会,给予贫民。这一条也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强调的。在同一个社会里,有人能力强,有人机遇好,有人社会关系好人脉好,他们富裕了;但是,相反,另一些人没有这些因素,就贫困了。如果,富者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乃至于为了扩大自己的财富不择手段,为富不仁;而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增加,贫困化程度严重。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持久呢?如果,富者帮助贫者,把助贫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使天下所有的人共享欢乐,这将是一个持久的和谐的社会。
达视其所举。“达”的意思十分广泛,可与“通”连词。学识通达,人情通达,事理通达,心胸通达,上下通达等等。一个学识浅陋之人,不懂辩证法,不懂历史,不懂作文,不懂自然科学,在治理国家上面是不可能有所举动的;一个人不通社情民意,对人民的疾苦无动于衷,无情无义,在治理国家上必然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持;一个人不通晓事理,做事缺少前后考虑,顾头不顾尾,朝令夕改,必然不能以理服人,而引起上下矛盾重重,怨声载道;一个人心胸狭窄,为小事耿耿于怀,今日与你记仇,明日与他为敌,意气用事,不能从全局考虑,这种人自己的小家治不好,当然更不能治理国家了;一个人只熟悉自己这一小点,或者只熟悉自己周围小圈子的人,而不能了解国家范围内各种层次人口的需求,上下阻隔,必然结党营私,为极少数人服务。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做到“达”相当不易。而“达”并不是仅仅说在嘴上的,重要的是要看其举动,方能证明他是否做到学识通达、人情通达、事理通达、心胸通达、上下通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