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战国时期的门客现象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门客现象。门客也叫食客、舍人。是具有相当身份的贵族所养的一批待用之人,不乏贤士、能人、有特殊技艺之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往往为主人效力,为国家效力,起到寻常人起不到的作用。门客的多少,往往表示人才的流向。门客越多,国家越是兴旺。

据《孟尝君列传》所载: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是靖郭君田婴。而田婴,是齐威王少子齐宣王的庶弟。靖郭君死后,文代父,立于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待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从这段文字,我们得出几个信息:能养得起门客的是国君的直系亲戚。这些门客的组成,一是“诸侯宾客”,是指失意的旧贵族,而不是普通的贫苦百姓;一是“亡人有罪者”,具有一定技能的逃跑的罪犯。但据有关资料介绍:门客广义而言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各个阶级、阶层出身的人。“门客”的人生目标是求富贵、取尊荣、建不朽之功业,他们的路径是通过依附某个主子,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门客数量实在惊人,数千人。这是一个师的人数,也是一所中等大学的人数。要衣、要食、要睡、要拉、要活动空间,没有上千间的住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数千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也是无法管理的。

怎么解决门客的吃用?从司马迁写了冯谖下去收利息一段,我们略知一二。“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馀不入,贷款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意思是,三千人的开销实在太大,只靠封地收租解决这些人的吃用不够,孟尝君又想出一个放贷收息的方法解决吃用。这种经营思想颇具现代意识。只是由于老百姓穷,利息难收,维持门客的正常开支就有了危机,因而孟尝君问门客:“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这样冯谖就出场了。他下去后,将“贫不能与息者”的借据全部烧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烧去呆坏帐,而对能够收上来的坚决收,并重新订立取息时间。

怎么管理门客?我们从下面的事实也看得出。还是上面提到的冯谖,初来到孟尝君门下时,“以贫,身归于君”,置“传舍”十日,生活很差,此人“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将他迁往“幸舍。”住了五天,此人又唱那首歌,把后三个字改为“出无舆”。孟尝君又将他迁入“代舍”,出入有马车。住了五天,这人仍然弹剑而唱,这次要求更高“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无法满足他了。“传舍”、“幸舍”、“代舍”,就是三个等级,估计还有更复杂的组织,比如讲学馆、时事研究会、谋略制订室、写作室。(《吕氏春秋》为吕不韦门客所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战国时期的门客现象  门客  门客词条  战国  战国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现象  现象词条  
史评

 731细菌部队里有群“娃娃兵”:...

为掩人耳目,731部队从日本国内大批征召未成年人,将他们送往中国东北服役。在戒备森严的研究设施里,这些“少年队”成员被迫从事细菌武器的生产,许多人死于非命。本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