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所讲的五帝依次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属于中国的原始社会的后期。我们重点理解舜如何继承尧权力的,便可以对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度有个粗略的认识。
舜继承权力前接受过四重考验:
一是推举关。
尧在位七十载,想到要有继承人了,尧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说:“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各部落的首领一致不看好贵族,而是不约而同地推举了平民“虞舜”。尧说:“然,朕闻知。”可见舜在当时社会上的知名度。据说舜20岁时就以孝闻名于各部落,而此时被推举的舜已30岁了。
舜因“孝”而出名了。而所谓的“孝”实在是家庭对他的迫害。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妻生子象傲。瞽叟爱后妻及子,常欲杀舜,舜只有逃避;哪怕是一点小过失,舜也得受罪。舜侍奉父亲及后母与弟,一日比一日谨慎小心,不敢有一点懈怠。
“名人效应”在原始社会就有。所谓“名人”,也就是社会公认的人,接受过人民审查过的人。“名人”相对于不出名的人,不认识的人,老百姓自然要放心得多。
二是生死考验关。
在舜获得推举后,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其内”,即看他对于妻室的态度;又使九男与舜共处,“以观其外”,即看他对外的处世经验。还看他对于“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否能从。
尧特意赐给舜希衣与琴,为他筑了仓库,并给予了牛羊,可恶的父亲仍然要杀死舜。这个瞎老头逼舜爬到仓库顶上,然后从下面放火烧仓库,舜靠着两笠自扞而下,保全了性命。后瞎老头子又想出一招置舜于死地。瞽叟使舜开挖深井,意欲把舜活埋,而舜早已看出父亲的阴谋,在井壁上偷偷地挖了一个洞。舜下井已深,瞽叟与象傲突然落土填井,舜从事先挖好的壁洞中逃走了。事后,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更加谨慎)”。
世上真的有这样的父亲吗?这一点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上苍在“降大任于斯人”之前设计的种种生死关,看你能不能逃得出去。舜靠智力接受了考验,而且赢得了五典的好名声。
一一过关,尧这才让舜编入百官,看诸侯远方宾客是否接纳舜。
三是天命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天祭祖宗;戎,指战争。当然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国家,然而部落联盟的大事,也还是这两件事。
帝尧老了,便让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观天命,现代人很是玄乎,但在原始社会却是政权继承人的头等大事。天子天子,不敬天,天不同意,哪会有天之子呢?舜在尧的考察之下,“在璇玑玉衡”前,“以齐七政”,即在一种测天体坐标的仪器前,观看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行,以承接天命。又“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紫;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古代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玉(公、侯、伯、子、男五种诸侯见天子时所执的五种玉石)、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意思是这一年的二月,舜向东巡视狩猎(原始社会的主要活动)的情况,到达泰山,看到紫气祥云,山川有次序的排列,还见到了东方君长,正合时月的正日,于是共同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共同的礼节等系列制度,五器得以恢复。舜过天命关表现很出色。
舜将要成为尧的继承者,对天的态度,就是对尧原始宗庙的态度,是忠诚还是背叛,是对舜至为重要的考验。其实这一点在现代也是十分重要的,谁也不会让一个可能背叛祖宗的人接班。所谓的“让贤”、“禅位”只能让给体制内的人。
四是能力关。
舜在获得推举时就已经过了一次能力考查关,“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现在又面临一次重大考核。尧部下有四人皆不能胜任,共工淫辟,灌兜却举拔共工担任要职,鲧治水方法不当,群众意见很大,三苗在江淮、荆州为乱。尧对四人早已不满,苦于没有对策。于是舜向尧提出一套新的用人方案:将共工调到幽陵去,以变北狄;将灌兜调到崇山去,以变南蛮;将三苗迁到三危去,以变西戎;调鲧到羽山去,以变东夷。果然,各人成就显著,打击了四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统治权力。由此,天下都很佩服舜的才能。
舜能抓住当时部落联盟面临的主要矛盾,用人所长,这也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最主要的才能。
尧在位70年的时候,舜由众人的推举确定为继承人,此时舜30岁;又过了20年,令舜摄政,荐之于天。尧辟位28年而崩。尧崩,3年治丧。舜并没有即位,而是让辟于尧的儿子丹朱于南河之首即位。但是诸侯不朝觐丹朱而朝觐舜,狱讼者不到丹朱那里去而去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说,“天也夫!”那就顺从天意吧。而后舜到中国(中原)正式践天子位,是为舜帝。此时舜已61岁了。
原始社会的禅让制,也并不是随意实行的,关关都很重要。从考验的时间上说,舜经过了31年的考验才继承了权力,践帝位也只有39年;从考验的力度上说,总是一次次面临生死决策;从考验的难度上说,总是把无法解决的棘手的问题,推到他面前,让他去解决。另外还有一个人在觑视着他的权力,这就是尧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