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论述近现代东亚各国发展的历史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军国主义的道路,战后经济振兴的原因分析
■中、日、韩三国应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演讲者:北大历史教授王晓秋
■演讲话题:东亚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等
■演讲者小传
王晓秋,祖籍江苏海门,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1959年—196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1998年任北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晚清史、中日关系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等九部。还主编了《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等四部。
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现存唯一延续不断的人类古代文明。到了19世纪东亚文明由盛极转衰之时,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和挑战,东西方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可以说19世纪中叶,中、日、韩三国近代化启动的时候,基本上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尚有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机会。三国统治者先后进行了类似的近代化改革,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朝鲜的开化运动。然而到19世纪末,三国已经走上三条不同的道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朝鲜沦为殖民地,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强国。
■清王朝缺乏变革意识,错失近20年改革机遇
中国是西方列强冲击的主要对象。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东亚最早被西方用武力打开门户的国家。但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愚昧无知,缺乏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鸦片战争后错失近20年改革机遇。鸦片战争结束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当时统治者把它称为“万年和约”,认为可以保一万年的太平,所以他们仍然苟且偷安、麻木不仁,过着享乐腐化的生活。他们对西方的冲击反应迟钝,没有及时地改弦更张。
外力的冲击往往可以刺激一个国家的改革,但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没有这样做,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清政府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才不得不启动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启动,如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马上启动,中国的改革就可以提前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