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之一
史料记载,赵武灵王,约生于赵肃侯十年(前340年),卒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执政27年。
在邯郸诸多历史文化长河中,以赵文化最为耀眼辉煌,邯郸也以赵都自居,而在浩瀚的赵文化中,胡服骑射应该是最耀眼的一个亮点,邯郸就是因为一个人――赵武灵王,和一件事――胡服骑射而崛起,继而发展成为秦汉时期的中国五大都市之一,所以,许许多多的邯郸人都知道赵武灵王,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历史学家也大都极为推崇胡服骑射,尤其是在当前倡导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创新精神就更具有旗帜和表率作用,富有时代气息,而邯郸政府也在城市规划营造上极力彰显胡服骑射的文化符号及其形象特征,市区许多广场、公园中的雕塑、壁画,就是根据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创作而来。徜徉在邯郸城中,你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胡服骑射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
即使是外地人,只要你来邯郸,一样能感受到胡服骑射文化的冲击。乘火车到邯郸,一走出火车站,就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勒马弯弓、奋蹄欲飞的古代武将的青铜雕塑形象,矗立在宽广的火车站广场上,那就是邯郸市的城标——胡服骑射。如果乘汽车从京珠高速邯郸北入口的迎宾大道进市,映入客人眼帘的则是一座体量更大、更为巍峨壮观的胡服骑射碑,甚至道路两边的路灯电杆都是弯弓的形状,似乎是武灵王派遣的胡服骑射仪仗兵,正在列队欢迎贵宾的来访。而每天穿梭在邯郸大街小巷的我,似乎对这些已经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了。但关于赵武灵王和胡服骑射的千古故事,我知道的并不怎么真切。
随着对邯郸历史学习的逐渐深入,渐渐意识到了赵武灵王和胡服骑射对于邯郸历史的份量和意义非同寻常,于是,我走进战国风云,搜寻邯郸历史记忆的片断,尝试着去拼凑出一幅较为完整的赵武灵王形象,用我的文字去解读邯郸遥远的过去,走近邯郸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无论是在邯郸的城市广场上,还是在赵苑公园里,反映胡服骑射的雕塑或壁画都是勒马弯弓、风驰电掣、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殊不知,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6年继承其父王位时,年仅十三、四岁,今天看来他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小孩,根本不具备处理国家政务的能力,只能接受三位“博闻师”和三位“司过官”的指导和监督,而这个孩子此时所执掌的赵国,史书上当时称作“四战之国”,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大大小小、强弱不一的九个国家犬牙交错地包围着,个个都对赵国虎视眈眈。赵国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同四面八方入侵、骚扰的诸国,进行自卫战争,在列强环视的夹缝中勉强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在赵武灵王即位当年,秦、齐、楚、燕、魏等国各带精兵万人,参加了赵武灵王父亲肃侯的丧礼,明火执仗地对赵国示以兵威,根本没有把赵国的孩子国王和国家主权、尊严放在眼里。没有资料能够显示,当时的小武灵王面对亡父的灵柩和列国的兵威,做何感想和反应?但从成年后的武灵王一系列重大举动中可以推断,继位给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更多的屈辱和沉重的责任,他当时的心情必定是悲愤交加,胡笳和羌笛一同鸣响,裂肺撕心般的痛。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可能就是赵武灵王继位后,残酷的现实给这位少年上的第一堂时事政治课!
赵武灵王即位前一年,赵国将领韩举被齐、魏击败,死于桑丘;赵武灵王即位前两年,赵国将领赵疵与秦交战,兵败被杀于河西,赵国失去在今山西的蔺、离石等地;赵武灵王即位后第九年,赵、魏、韩联合击秦,又被秦将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击败,赵军被斩首8万级。同时,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军。接着,武灵王十年,赵国的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一作中阳,今山西中阳)为秦所攻占;十三年,蔺再度为秦所占,将军赵庄被俘。
林胡、楼烦、中山等二、三流小国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和侵扰,赵国是只有招架之功,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那段时期,古赵大地一片萧条,战场凄厉的厮杀声,百姓四散奔逃的求救声,金戈铁马的铿锵铮鸣声,时隐时现,时断时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车辚辚,马潇潇,通过边塞狼烟,南北大道,东西陉口,传入邯郸,传人赵王城,传入年幼的国王赵雍耳中。
尤其令年少的赵武灵王头痛和尴尬的是,赵国国土中间横插着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山国。别小看这中山国,当时是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强国,其国土方圆五百里,雄踞古易水核心区域,大致包括现在的保定地区南部和石家庄地区大部,牢牢控制着太行山东面的平原地区。除东北角与燕国为邻外,三面都和赵国毗连,就像袋鼠一样包在赵国的东面腹部,横在赵国中间,把一个好端端的赵国拦腰分裂为以国都邯郸为中心和以代郡(今河北蔚县)为中心的两大区域,隔断了赵国从邯郸到代地之间的南北通道。
更使赵武灵王可恨的是,中山国长期投靠东方霸主齐国,仗势欺人,在齐国的武力支持和怂恿下多次侵犯赵、燕土地,甘心充当齐国的马前卒。中山国名副其实地成了赵国的国中国和武灵王的“心腹之患”。赵武灵王不止一次地说:“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微社稷之神灵,则几于不守”。
赵、中山和齐三国之间的关系就是今天中国、台湾和美国之间关系的一个翻版,历史常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而历代解读历史的人们获得的启迪也各不相同,但我认为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不要重复历史上的战争,无论历史中的伟人多么的英明!当今的政治家都该有超越历史和前人的治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