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普米族

  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白人”)之意。古代汉文史籍称之为“西番”或“巴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截至2000年,其人口为33600人。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的兰坪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县、永胜县和宁范彝族自治县,以及川西南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等地,与纳西族、彝族、藏族、汉族交错杂居。

普米族祭龙潭

  云南省兰坪、丽江一带普米族的传统节日,属宗教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普米族视龙潭为保护神。相传历史上普米族曾因为兵灾逃难到外地,临走之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了。后来,当普米族人回来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被砸烂了,只有藏在水井中的饭碗完好无缺,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他们的饭碗,从此以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普米族家家户户都带上祭品到水井边,上香三炷,祭拜龙潭神。

普米族端午节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普米族的情人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节日当天,要蒸包子、煮猪头、饮黄酒。青年男女结伴而行一路欢歌,互相逗趣,到草场上聚会。普米地区的五月,春意正浓,此时适合男女谈情说爱。普米族的青年男女围跳锅庄舞、结识异性;有的对唱情歌;有的难分难离,约定终身。草地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人最多时可达上万人,直到傍晚。

普米族火把节

  云南省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之间举行。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做烤酒和甜酒。二十四日早晨杀一只大阉羊或一头猪,舂麦饵块,打馒头,做水豆腐,准备好三天的食物。下午,由男主人手持木盘,内放肉、麦饵块、豆腐及酒、茶等物,端至神完和靠床前,分别祭祀诸神和祖先。然后全家吃团圆饭。黄昏后村民将火把点燃,火光映照村寨,显得格外壮观。男女青年这时手持小火把,来到村寨及田野间嬉戏,整个村寨都是火把的海洋。以后两天的活动就是走亲访友,新媳妇回娘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

普米族月半祭祖节

  月半祭祖节是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主旨是祭奠祖宗,怀念先人,家有年内新丧的普米家人,则以祭奠新亡者为主旨。

  每年七月初一到十五日举行。

  现行的的祭法是:农历七月十二,普米族各户准备好牺牲祭品,到村外路口等候一刻,意念上认为祖先已经到了便接回家。然后按照大年祭祖的形式进行祭祀。农历七月十四,在房头上竖立五尺长的青松杆,上面扎五色蟠旗三面,用酒、茶、水果、猪、羊熟肉作供品。然后请祭师念经祈祷。祭奠之后,把祭奠冥礼送往村外路口焚烧,表示祖宗已享用并已经离开。中午过后,对正葬过的举行祭莫仪式,对原为寄葬而月半正葬者,举行杀羊开路的“戎肯”仪式,然后在举行仪式的场所宴客,尽哀而散。

普米族转山会

  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二天不等。

  在普米族的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个叫“甲双巴拉”的山神那去打赌,如果哪个地方的山神赢了哪个地方就会丰衣足食;如果赌输了,这个地方的村寨就会不安宁了。为了使本地山神能取胜,当日一大早人们就烧香磕头,护送山神去打赌,祝贺山神凯旋而归,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节日—转山会。节日的当天,人们以村寨为单位,带着祭品由两个先行者带领往指定的山头会聚。沿途,每个人都要认真地洗一把脸,喝几口清泉,称为“过水”。到达目的地后,人们鸣放枪炮,举行祭山神仪式。祭祀完毕,人们还要举行传统的射弩、打枪、摔跤等活动。各项竞赛的优胜者都会被当成英雄。比赛结束后,普米族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野炊。晚上,人们还会在山头燃起拜火,跳起锅庄舞,彻夜狂欢。

普米族尝新节

  普米族的尝新节没有统一的日期,各地依据当地农作物收获时间自己定。不过一般相距不会超过四五天,都是在农历七月中选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

  节日之前,普米族要先准备一坛自酿的白酒和苏里玛酒。节日当天,先进行祭祀活动,然后将新酿的米酒和新煮的米饭献给“藏巴拉”。祭祀结束,新煮的第一碗米饭要给狗吃,以感谢狗给人们带来谷种。新酿的第一碗酒要给老人喝。最后,全家人坐在一起,饮新酿的米酒,吃新煮的米饭,以庆祝丰收。

普米族尝苏理玛节

  普米语即尝水酒之意。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无固定的日期,多在每年收获季节里举行,节期一天。

  节日,普米族各家要打开自家酿造的美酒,请亲友品尝,比比谁家的酒味道更醇香。除此外,普米族各家各户还要煮新米或做荞粑粑,先敬供灶神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当天还要杀鸡、杀羊、煮猪,宴请亲友,以示尝新庆祝丰收。这天老人聚在一起尽情地饮酒、唱歌。

普米族大公节

  又称“跑马节“,四川省九龙县一带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后来改在农历正月间举行,具体日期不定,节期一天。

  在过大公节的普米族地区,每个村寨每年轮流由一户当会首,负责当年过节的一些事情。节日,由全村寨普米族人凑钱买一头牦牛,然后杀掉,分给村民。过节的当天,全村人身着新衣,家家都要打扫房屋。由于过节的时间不同,所以亲友要互相祝贺,主人用分到的牛肉款待客人。大公节也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绝好时机。

普米族大过年

  云南省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普米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十二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历时三五天到十来天。

  节日之前,普米族家家要打扫房屋,写吉祥对联。晚上举行祭祀仪式,在“锅庄”旁摆放猪头等供品。祭祀结束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鸡叫头遍,青年男女就要跑到水井旁或水沟边打水,称为“买金水”,以先取得净水者为吉祥。节日期间,还要为家中年满十三岁的孩子举行隆重的“成丁礼”。火塘的左前方有男柱,右边有女枝,适龄的男女孩分站两边,两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女孩子右手拿串珠、耳环等首饰,左手拿麻布等用品。由母亲主持成年礼仪式。母亲给她换上短衣和短裙,并为她系上腰带。男孩右手拿刀,左舅父将他们的长衫换成短衣长裤并扎上腰带,表示他们已经成年。节日的最后一天,男女青年带着爆炒的包谷、小麦等到山上举行“灭虫”仪式。在一个大簸箕里装人各种爆花,姑娘们把自己的手镯当作“大虫子”,以谷花当作小虫子。大家围坐一圈,有说有笑,以吃谷花表示捉“小虫”。谁的手镯先露出来,大家便用手指弹他(她)的手背一下,待全部的手镯露出,表示大虫已经消灭,这年的庄稼也不会发生虫灾了。这天晚上,全村普米族人要在一块饮酒欢聚,谈论在新的一年里防治各种灾害和增产的措施。

普米族过小年

  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一到三天不等。

  传说,农历腊月初六这一天,是普米族祖先诞辰日,因此这一天要祭祀祖先。祭祀之前,普米族要先打扫屋子,清扫设在大门头上的神完。还要给象征家神所在地靠床填新土。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祭祀仪式,点燃一住香,普米族全家老幼跪拜。祭品主要有酒、茶、米饭、猪肉、豆腐等。祭祀完毕后,将剩余的茶、肉、酒菜泼到大门外,喂给孤魂野鬼,称为“泼水饭”。

  祭祀仪式早晚各一次。除祭祀祖先外,普米族还要举行驱逐病魔等宗教活动。节日里,人们还要请客访友,互相祝福。

普米族大十五节

  云南省宁蒗县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腊月十四日举行,节期两天。

  节日里,普米族人个个身着盛装,成群结队地露营,节日晚上还要举行盛大的籍火晚会,尽情地唱歌跳舞,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祷新的一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大十五也是普米族青年男女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良好机会。参加节日活动的普米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跳舞相识、互相了解,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普米族语言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过去,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来拼记普米语,用以记载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但流传不广。后来多被巫师用以书写经卷。现在普米族地区大都通用汉文。

普米族食俗

  一般普米族的主食是玉米、小麦、大麦、青稞、燕麦、荞子等。普米族地区多种核桃树,除了一般生食核桃外,大多榨成油来炸粑粑、点灯等。此外,在四五月问采摘青刺果,晒干后磨成碎粒,再蒸熟,用榨油机榨成油脂食用。猪油、牛油和羊油等,食用很普遍,牛羊油用于一般煮甜酒或制作一些祭品时用。普米人家每年要宰杀一至五头肥猪用来食用,平常逢年过节要宰杀牛羊、鸡鸭等。

普米族建筑

  普米族的村落多分布于半山缓坡地带,以血缘的亲疏关系各自聚族而居,自成院落,互为邻里。房屋多为木结构,正房一般长6.5米、宽3米许,四角立有大柱,巾央立一方柱,称“擎天柱”(普米语为“三玛娃”),是神灵所在的地方屋脊架“人”字形横梁,用木板或瓦盖顶。,四周墙壁均用圆术垒砌而成。这种房子俗称“木楞房子”或“木垒子”二房屋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堆放杂物居室的布局有一定格式:门朝东,靠门右方为火塘,用土、石砌成,围以木板,上支铁质三脚架,后方有神龛。火塘周围设卧铺,左为男铺,有为女铺,供全家人起居之用。

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的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传统的民族服饰男女有别。

  普米族男子上衣为对襟金边短衣,以黑白两色为佳,扣双纽在肘下。下穿麻布宽裆宽筒裤,不用裤带,下加九尺长,五寸宽的麻布为绑腿至脚,麻布在裆口起收缩作用,不穿内裤,腰问缠一根九尺长的腰带,衣裤一并系紧,上下不分开,以便于活动。富贵人家则脚穿靴子,靴底钉上铁钉,走起路来格格作响,以示贵人一等。一般贫民则大多赤脚,或穿草鞋。日常生产劳动中,则穿羊皮褂,用麂皮或岩羊皮制成,腰间插烟锅。

  普米族妇女的上衣为黑色、蓝色、白色的开襟短衣,和男子基本一样,但袖口有花边,领口用花线绣上吉祥的图案。下身着百褶筒裙,裙脚边加一圈红线,裙裆口加一圈白色厚布,裙脚宽大,缝成褶皱形状,一般需布匹二丈多。腰间系一根彩带,彩带多用山麻或羊毛捻线织成。日常生产生活中,普米族妇女喜欢穿羊皮褂,皮褂有两种,一种是有袖子的开衫皮褂,一种是不作任何加工缝制的披肩皮褂,一般多用披肩皮褂。

普米族婚俗

  普米族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且姑舅表亲优先婚配。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还有母系社会的风俗。孩子称父亲为“舅舅”。

普米族丧俗

  普米族盛行火葬,火葬日期由巫师选定;焚尸时,不能让遗骨全部烧尽,否则被普米族视为不吉利。也有部分普米族实行土葬的。

普米族宗教信仰

  普米族信丁巴教,过去他们的巫师称“丁巴”,“丁”指土地,“巴”指“白”。崇拜“巴丁刺木”,意思是“白人土地上的母老虎”。对老虎的崇拜来自古代的图腾。此外还崇拜多神信仰习俗,把日、月、山、川等自然现象和动物均视为“精灵”,加以崇敬、祭祀。部分普米族受藏族影响,信仰喇嘛教,也有信道教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普米族  普米族词条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词条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词条  
茶文化西方节日

 爱鸟周

 世界上很多国家政府为了普及爱鸟知识和提高人民对护鸟的认识,根据本国的季节气候规定了爱鸟日、爱鸟节或爱鸟周、爱鸟月。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等8个部门...(展开)

茶文化茶道

 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茶艺爱好者在观赏茶艺时往往只注意表演时的服装美、道具美、音乐美以及动作美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