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俗话称“汉族春节大,水族端节大”。每年农历八至十月,榕江、雷山、丹寨一带的水族群众都会轮流过水年。水年,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也有人称为“瓜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每年分十二个月,以收割完谷子的农历八月为岁末,农历九月为岁首。《贵州通志》载:“水家苗都匀有之,有韦蒙二姓在内外套与花苗杂居……每岁中秋月首戌日赶场,亥日过端节,是以之晴雨主是年之丰歉。”岑家梧《水家·仲家风俗志》载:“九月节为水家最隆重节会,水家以此为年节。节日里男子赛马、女子击铜鼓、燃鞭炮,饮酒为乐。”三合县志·卷四十一·水家》载:“每岁九月逢亥,则过年为乐,谓之‘跑马坡’,亦吹芦笙、击铜鼓。”上述记载同水族端节情形基本吻合。
民间相传,水族有三兄弟,为谋生计,曾于亥日分别,各奔他乡,直到谷黄瓜熟之后的亥日,兄弟们才相聚一起,相互问安祝福,于是形成九月逢亥相聚过节,亲人欢聚的习俗。农历九月,实则我国古代秋季丰收的秋报节期。秋报(秋尝)是古代丰收后酬神报功的祭祀活动。中秋的原型也属农事祭祀节日,它是由远古秋获后的跳月狂欢和秋社活动复合而成,民间至今还传承秋季望月占年和拜月占年的习俗;重阳节的原型亦是上古九月尝新习俗。尝新就是庆祝农作物的收获。由于中国是带着氏族社会的众多残余外壳进人文明时代的,所以上古社会人伦关系的地位非常重要。周人尤重人伦,体现在对上是敬祭先祖、孝道父母‘平辈讲究和睦友善,对下则追求子孙不匾,绵绵不绝。周人时兴’旧祭于祖考,月荐于曾高,时类及二桃,岁祀于坛那“,即每天要祭祀已故的父母祖父,每月要祭享曾祖父母祖父母,每季要祭祀远祖及四代内祖先,每年要大祭已故的父母先祖;其维系亲友的方法是岁时祭祀和年节期间邀亲戚同祭,同食并聚饮。水族端节的内容,无出其外。年节期间,水族人家备米酒、鱼、肉,且必备南瓜,相传以纪念靠种南瓜防饥不幸跌死的先祖。过端期间,水族群众除了亥日前夜依俗祭祀祖先、敲铜鼓、吹唤呐、饮酒玩乐通宵达旦外,还会聚于传统的端坡游乐欢歌、开展跑马、吹芦笙等活动。节期里,家家户户都要请外乡人做客,因此,客人参加端节一般不能吃饱,须留着肚子,一般都要吃上十来户人家的饭菜才能过关,否则主人家会不高兴。水族过端的节日饮食中,除猪肉、牛肉和豆腐外,鱼包韭菜则是传统的佳肴。史料记载水族过端节有占年性质,水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掌握了端节时晴雨对来年雨水和年成的预示规律,因此,过端占年,亦成为水族年节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