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保德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俗节日中的一个综合性大节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称之为鬼节或麻谷节。

  道教把天地水尊为人格神,合称三官,又称三元。传说正月十五是天官的生日,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的生日,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水官的生日,称为下元节。三官职责分明,天官主赐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解厄。《定襄县补志》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校籍之辰,致祭先茔。”这是说,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地官要下界考核记录人间善恶,对照考核结果,该赦罪的给予平反。当然也包括鬼魅在内。于是人们在这天上坟祭祖,以求解脱。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自身的发展,又把七月十五日定为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音译词,意译“倒悬”。《盂兰盆经》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健连(又称目连),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以其神通慧眼观察,照见亡母堕入饿鬼道,饥不得食,渴不得饮,如处倒悬。目连施于食物,入亡母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求助于佛祖,佛言若于七月十五日以百味饭食供养十六僧众,则七世父母可脱离饿鬼之苦。目连依法设食,其母果得饮食。后世相传依此而设盂兰盆会。民间受此影响,也有七月十五摆供之举。

  不管道教的中元节也罢,佛教的盂兰盆节也罢,都含有孝亲的内容,上坟祭祖,是孝亲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祖可以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保证宗族、家族和家庭在社会地位、物质财富、政治权力方面的正常继承和分配。于是乎,每逢此日,家家上坟祭祖,以时鲜瓜果、新麦馍食供祖宗,所以民间称此日为鬼节。

  除了上坟祭祖外,七月十五放河灯也是盛事,目的是超度溺水死亡的亡魂。保德河曲县七月十五河灯会盖源于此。

  “羊盼谷雨牛盼夏,人过七月说大话”。进入七月,各种农作物均已拔节秀穗、春华秋实,丰收在望,农民必然要感谢大地的恩赐,祈求农业的全面丰收。他们从地里挽一株谷、一株麻,缠缚在一起,并用红纸条束腰,代表五谷之神,尊称“麻谷爷爷”,然后将“麻谷爷爷”请回家中,用新麦面塑制的面猪、面羊、面鱼、面人等祭奠。这就留下了七月十五捏面人的习俗。

  关于捏面人的原委还有两说。

  其一是说,隋时,有一个恶人叫麻祜,专食小儿,死后,人们捏面人代献的“麻谷爷爷”,即“麻祜爷爷”。《河曲县志》说:“中元节,俗传隋麻祜食小儿,民间以面作人形代之。故中元节亲戚相酬,有送面人者,至今相延不改。”《大同府志》也说:“七月十五日,蒸面人,为小鬼献。”

  另一说是:“七月十五送面人,杀鞑子”。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政策,把人种分为元人(蒙古族)、色目人(其他少数民族)、汉人和南人四类。每五户汉人家养活一个鞑子,受尽了鞑子的欺凌,人们便利用送面人的机会约定八月十五举事,家家杀鞑子,于是便有了“夜灭元朝”的说法。

  每逢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捏面人、面鱼、面猴、面狮等物,互赠小儿。

  在保德,此日要给已订婚而未过门的媳妇送面人面人分男女性各一个,每个5至10斤面不等,附带俗称“连头人人”的小面人7个,取“七子团圆”之意。蒸熟后,用红、绿点染,用食盒抬着由未来的新郎亲自送至岳家。

  有些零星养羊的人家,也要给捎放的羊倌儿,送面鱼一个,表示酬谢。

  此日,农家均要改善生活,以表贺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保德中元节  保德  保德词条  中元节  中元节词条  保德中元节词条  
茶文化七夕节

 七夕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哥哥和织女姐姐相会,是古老相传的节日。《开元天宝遗事》载:“陈瓜果酒饭,以祀牛女二星。”“动清商之典,宴乐达旦,士民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