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西春节食俗

  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在饮食上,讲究丰盛、有余、团圆。山西地区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就开始准备和操办春节期间的食品,各家都要蒸、煎、炒、炸各种面食、肉食和蔬菜食品,以供正月初一至初五食用,在这五天内不做新饭,民间叫不动锅灶。蒸食主要有蒸摸、花卷、面花、枣山,炸食主要有撒子、麻花、油糕、炸豆腐、炸土豆等,炒食有面茶、花生、瓜子、黄豆、玉米花等,煎食有各种油片和摊黄(煎饼)。晋南大部分农村每逢腊月三十,都要蒸制一种当地叫“高垛儿”的花摸做供品。一尺多高,似塔,四五层,每层都用面做成许多S形,然后卷上红枣围成圆圈,顶端是一个面石榴。初一全家分食,最上一层分给当家的老人,叫“夺魁”,晚辈吃最下面的一层。

  正月初一这天,山西多数地方吃饺子。关于饺子的来历,据传起源于汉代,那时北方少数民族有两个将军,一个姓浑,一个姓屯,经常南侵,骚扰百性,人们就用面皮包上肉馅,取名“馄饨”,意思是将浑、屯做成肉馅,以食其肉,专门在春节时食用,祈盼新的一年里不再有人来侵扰百姓。因为除夕晚上制作馄饨时往往到深更半夜,正值“交子”—亥时与子时相交,因此“馄饨”便改名为“饺子”。有的人家在包饺子时,将12枚(如遇闰月则13枚)铜钱分别包人12个饺子里边,春节时谁吃出的铜钱多,谁就运气好。也有的包糖或枣,以卜运气。过去,买卖家有包人小元宝的,往往被厨师所得(因其沉在锅底)。此风传到民间,认为初一早晨吃饺子是招财进宝,晋西北平鲁县一带称春节饺子是“捞元宝”。

  山西有的地区也有春节早上不吃饺子的习俗:晋西北的五寨县,初一早餐吃白面和红枣制作的枣篮,也有吃枣糕的,象征人寿春早,五谷丰登。

  年餐一般多备酒菜,主食为饺子。河曲、宁武、吕梁山区的临县、柳林、离石等县,早餐吃长条豆面,配以醉枣、麻糖、点心等。晋东南的沁县、武乡一带,初一早晨要吃隔宿面条(除夕制好)或挂面,取连年有余、长寿吉利之意。忻州、定襄一带,初一晚上要吃南瓜稀饭,以示丰年有余。河曲、宁武有些村镇初一皆吃素,说是诸神下界,不宜动荤。在晋中一带,年三十要拼制面条和捞饭,叫“隔年面”、“隔年捞饭”。捞饭平常也吃,是锅开后煮人小米,小米开花后即捞出放在盆内压紧,吃时用铲子铲成片,可与面条同食,也可炒着吃。而过春节的隔年捞饭,则要在捞饭的顶端放压一颗核桃,周围放压红枣,并放一个蛇盘兔型的花摸,寓意富贵有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西春节食俗  食俗  食俗词条  山西  山西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山西春节食俗词条  
茶文化茶道

 功夫茶的冲泡、品饮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展开)

茶文化红茶

 宁红茶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和生产茶叶的国家,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引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