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唐代茶文化形成

  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唐代。唐代,我国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也从产茶的南方扩大到不产茶的北方和西北边疆各地。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说,当时不仅南方饮茶,中原亦流行饮茶之风,自邹、齐、沧、隶以至京邑,无处不卖茶、饮茶。但是,仅仅饮茶之风盛行还不足以形成创造茶文化体系的条件。茶文化的形成是与整个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繁荣相关的。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中唐以前,国家富强,夭下安宁,造成各种文化大发展的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社会出现动荡,经济也出现衰退,但文化事业并未因此而停止发展。唐朝疆域辽阔,又注重对外交往,长安不仅是国内而且是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具体来说,唐代所以形成茶文化还有以下五个特殊原因:

  1.与唐代佛教的大发展有关。这一点早就为许多茶学专家所注意,所以,中国茶学向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尤其在隋朝和唐初,由于朝廷的提倡,使佛教得到特殊的有利环境而大发展。当时,僧居佛院遍及全国各地,寺院不仅是传播佛学思想的地方,也是经济单位,许多高级僧人是大地主。唐武宗厌佛,搞“灭佛运动”,会昌五年(845年),被勒令还俗的僧尼即达26万,加上未还俗的自然更多。当年全国户籍统计为490万户。也就是说,不到20户就有一个和尚。和尚中的上层人士,不仅享有世俗地主高堂锦衣的生活,而是更加闲适自在。饮茶需要有耐心和功夫,把茶变为文化艺术又需要一定思想修养,唐代多学僧,具备精神条件,又有物质条件。

  茶文化的形成与禅宗的兴起有极大关系。我国佛教本自国外传来,最初是天竺教占上峰。天竺佛教教义与中国道家、儒家思想都发生冲突,到唐代出现儒、道、佛合流的趋势,于是产生中国牌的佛教:禅宗。禅宗认为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心外之佛都是假的,所以主张“静心”、“自悟”,即排除一切尘念,自悟一切皆空,便能顿时成佛。禅宗的主要修炼方法是坐禅。禅是梵语,意为坐禅或静虑,所以晚间要打坐。坐禅对老和尚来说或许比较容易,年青僧人则意马心猿,难以入静。禅宗本多在南方,正是产茶胜地,BJ以寺院多种茶。不过,正式把茶与禅联系起来,却是从北方兴起。《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既不许睡觉,又不让吃晚饭,饥困交加,只好以茶来解救。正如唐代诗人李咸用《谢僧寄茶诗》所说:“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眠。”由此形成一代风尚。那些文化修养高的僧人从饮茶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选茶、鉴水、煮茶的技艺,又讲究饮茶方法和环境,初步形成一套“茶艺”。

  唐人文献中有许多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载,茶圣陆羽就当过七、八年小和尚。他的师父积公更是嗜茶如命,陆羽的至友、诗僧皎然也是品茶大师。皎然有诗说‘“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道出了僧人对茶的特别嗜好。故唐代名茶多出于佛区大刹。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唐朝采取严格的科举制度,非科第出身不得为宰相。每当会试,不仅举子被困考场,连值班的翰林官也劳乏的不得了。于是,朝廷特命以茶送试场,称为“麒麟草”。举子们来自四面八方,久而久之,饮茶之风又渐及文人。茶能益思,其精神作用进一步欲理解、阐发。

  3.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唐代科举把诗列为主要内容,其余考试科目被视为下等。元镇以明经及第,被李贺瞧不起,以诗中第才是士人心中的理想目标。利禄所在,使文人无不攻诗,于是吟咏成风,尤其到中唐,出现诗歌的极盛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写诗的人需要益智提神,故诗人多嗜茶。所以卢全赞茶对引发诗兴的作用,说:“一碗润喉吻,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卢全看来,茶对激扬文思的作用则更大。诗人常流连于山水自然之间,饮茶必有好水,名山、名泉的发现和鉴赏,不仅进一步促进饮茶之风大盛,而且经过诗人的形容、夸张,使茶事活动艺术化。这与禅僧以茶取静、内省和考场举子饮茶作“急救章”又有不同。它使饮茶直接向美学角度推进了一步。

  4.唐朝茶事大兴,还与朝廷直接提倡有关。封建帝王终日在花柳粉黛之中,酒海肉林,甘脆肥浓,难免患气昏积食之症,因而以茶清神消食,广向民间搜求名茶,贡茶因之兴起。如羡阳、顾清都是名茶贡品。浙江的顾清紫荀,唐中叶以后岁贡一万八千斤。大历五年(770年),朝廷还在浙江顾诸山侧的金沙泉畔建造贡茶院,责成常、湖二州刺使监督造茶及入贡事宜。王室饮茶又有不同,虽无僧侣、文人对茶的清趣、雅意等精神实质的领略,却是毕其仪,美其器,又促进了茶具的发展。

  5.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与禁酒令有关。酒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酒的原料是粮食,若国无余粮,过多造酒便会影响百姓生计。唐自贞观初到开元末,一百多年间人口由300万户猛增到840万户。而山于安史之乱,农民逃亡,粮食产量反而一度下降。大量造酒造成粮食更加紧缺。于是肃宗朝曾在长安禁酒。杜甫有“街头酒价常等贵”的诗句,并说:“经需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有人计算,当时一斗(酒器,不过一杯)酒的价钱可买六斤茶。民间禁酒,、价便更贵。但文人要提神,酒贵更促使多饮茶

  唐代疆域扩大,许多边99民族都通贡称藩,朝廷以茶招待使节,或加以赏赐,从此中原饮茶之风又传到边疆各地。

  唐代饮茶首先由王室、僧侣、文人提倡,这和一般百姓饮茶解渴又不同。僧人用以参禅,文人用以激发文思,贵族、王室以其消闲享受,饮茶的意义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它的自然功能走向精神和社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些有高深文化修养的茶学家总结、提炼,便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体系—中国茶文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代茶文化形成  茶文化  茶文化词条  唐代  唐代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唐代茶文化形成词条  
茶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斗鸡

 早在春秋时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就相当流行,传至唐代,风靡一时,并形成了主要在清明时斗鸡的习俗。  唐玄宗在即位前就非常喜爱斗鸡活动,待他即位以后,在宫中还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