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史书中记载唐人酷爱煮茶,宋代喜欢点茶,而现在我们往往都泡茶,是时代的进步,茶文化的发展吗?
煮茶
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往往是采用生叶直接煮饮,唐代以后则用干茶煮饮,而后又以煎茶为主,主要是用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唐代煮茶,往往加盐、姜、桂等佐料,为的是去除茶叶的苦涩的味道。具体过程是: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煮水,待水煮到鱼眼大气泡时,并微有沸水声,是第“一沸”,这时要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而我们现代的泡茶法是集唐代煮茶法的优点,并开拓了新的喝茶方法,在节省时间的成本上又能更好的析出茶叶中的营养。
泡茶的讲究有很多,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水温泡,发酵茶的水温要高于不发酵的茶。对于条索松散的茶的泡法: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这时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
此时不能品饮,但是茶香浓郁,可闻香,大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在冲水注满,此时即可饮。
由唐至今,我国茶叶发展也在变化,茶,是一门比较讲究的学问,无论煮茶泡茶,都是用来品饮,体会茶给人带来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