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不敌茶香暖,越来越多人开始喝红茶。很多人都认为茶汤冷了之后就变得没那么好喝了,连颜值也下降了——红茶在放凉之后,会出现浑浊物。这种“冷后浑”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受待见,直到后来有人指出这其实是优质红茶的标志,才逐渐为大家所欢迎。
01
红茶“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它又被认为是红茶品质好的标志呢?
科学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分析了茶黄素、茶红素及咖啡碱是构成红茶冷后浑的主要成分。
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处于安静的游离状态,随着温度下降,它们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不断加强,使茶汤由清转浑,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现象成为优质红茶的标志,主要在于影响这种现象的茶色素与红茶鲜爽度和浓强度相关:茶黄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和茶红素一起构成红茶的“灵魂”。
茶黄素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含量越高,汤色明亮度越好,呈金黄色;含量越低,汤色越深暗。
茶黄素亦是影响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它具有辛辣和强烈的收敛性,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红茶茶汤浓度、强度和鲜爽度,尤其是滋味的强度及鲜爽度,而茶红素含量的增加则会使红茶口感趋于醇和。
一般认为,出现冷后浑,意味着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茶叶品质良好的体现。冷后浑常出现在优质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质的茶中几乎没有。这类现象并不是红茶的专利,在绿茶、乌龙茶、黑茶中都会出现。
02
既然“冷后浑”是红茶品质优良的标志之一,那瓶装茶饮料为什么没有“冷后浑”呢?
工厂自有妙计。比如在红茶制作中的氧化那一步加入一些糖,它们就会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结合到茶黄素上去,最后得到的红茶就不容易出现冷后浑。
我们了解了“冷后浑”的形成原因,也知道它何以成为优质红茶的标志之一,在实际购买红茶时,就可以考虑将“冷后浑”作为“考察指标”之一。
当然,最客观的判断方法还是不要等茶汤变凉,直接趁热喝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