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是我国最寒冷的时期。传统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因此,此时是一年中阴邪最为旺盛的时期。因而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
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此节气的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所以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因而在平时生活上的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而在寒流袭击的天气时,要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所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小寒时节,要注意防寒保温。减少户外活动,以减少阳气的消耗。当然。减少户外活动不是说不运动,还是应积极参加健身运动和娱乐活动,但以适度为宜,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耗阳。
以违背“冬藏”的养生原则。小寒宜食羊肉。能补阳养血,阳虚体质者尤其适宜。海参、鱼翅也是很好的冬令补品。易消化,易吸收。多食有益。
防治冻疮顺利过冬
冻疮是冬季常见皮肤病,引起这一病症的主要是因为:皮肤长期受寒冷(10℃以下)作用,导致皮下血管收缩,时间长了血管麻痹而扩张,出现静脉淤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供给不良,甚至发生组织坏死。该病好发于暴露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如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缘、足跟、耳郭等处。
根据轻重程度,冻疮分为三度:
一度:最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因暂时缺血,皮肤局部刺痛,颜色苍白;寒冷作用较久,则局部淤血,色紫红或青紫,可伴有水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自觉热、痒、疼痛。症状在数日后可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瘫尹良。
二度:受损达真皮浅层,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在红肿的基础上发生水疤或大疤,疙内为血性液,疙破后形成糜烂出液或结痴,皮肤感觉迟钝。
三度:受损达皮肤全层。由于受冻较重而致组织坏死,出现黑色或紫褐色,形成演疡。痛感觉丧失。演疡不易愈合,除遗有瘫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受冻者每天轻轻揉擦患处至发热,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以减轻症状。
用2个辣椒配3片生姜,一起熬水,待水温至60℃左右时,泡洗患处约10分钟,然后擦干患处继续涂以冻疮膏等外用药。每天3次,连用7天。
用新鲜的姜片涂擦常发冻疮的地方,连擦数天。可以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在冻疮患处,每日2次,连涂3天可见效。
在温水中加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可以缓解冻疮带来的不适症状。
这是因为啤酒中含有的维生素Bi、维生素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可防止和治疗冻疮。
取等最的熟地黄、防风、荆芥煎汤,外洗患处,对于冻疮经久不愈、龟裂出血者有不错的疗效。
若冻疮破浪感染,应在局部用65%一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青等,保暖包扎。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如生有了二、三度冻疮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同时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由上可知,寒冷的冬季,一旦生有冻疮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和不便,所以预防冻疮十分必要、具体措施有:
注意锻炼身体。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皮肤的防寒能力。
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脚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
天气非常寒冷时,出门要戴耳罩,注意耳朵保暖。平时经常揉搓手、脚、耳等部位,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不要使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洗手、洗脸。以免过度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层。洗后。适当擦一些润肤箱、凡士林等油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的润滑。
患有慢性病的人。除积极治疗相应疾病外。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傲供应,增强抵抗力。
冬季不要忘记足部保暖
小寒时节寒流频繁袭来,气温孩降,人们都很注意身体的保暖,但脚的保暖却常被忽视。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自古就有“养树护根。
养人护脚”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部有许多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并参与和调节大脑的活动。脚部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猫膜血管收缩,容易引起感冒。冬季感冒很多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所以,在气温下降时,应对双脚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暖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每天睡前坚特用40℃左右的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选择保暖性能较好又很柔软的厚袜、穿有绒里的棉鞋,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时,也要注意足部保暖,比如原地踏步走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10分钟等。
搪尿病患者的护脚问题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规足部病变,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搪尿病病人应穿宽松的棉鞋,经常换袜子,保持双脚的清洁、干燥。每晚坚持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巧分钟。同时要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冬季宜防口角炎
口角炎是冬季的一种常见病。此病主要是因为冬季气候干燥,加上时令蔬菜和瓜果少,人体摄入的维生素Bz爱不足引起的。另外,经常舔舌、流口水感染、发烧也是引起口角炎的A要原因。
主要症状是口角处发生湿白、糜烂、吸裂现象,同时伴张口疼痛和出血。
进入冬季,口角炎的预防很重要,主要措施有:
防止口唇干裂。在洗脸时最好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洗完脸后,在口角和唇部涂抹一些护肤油脂,不要用舌头去舔唇部,进食后要擦干净口角。对儿童有吃零食、咬手指、舔口角等不良习惯,应予监督帮其改掉。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胡萝卜、绿叶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食物维生素B2的破坏和丢失,要做到大米不要反复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切后要立即下锅;炒菜要快火,盖锅时间不易太长;吃菜不弃汤。
口角炎发生后应及时治疗。口服维生素B2或复和维生素B2;口角局部有溃烂者、可用龙胆紫或中成药冰硼散涂抹;无渗出物的口角炎,可涂肤轻松软膏;属于红色念珠菌感染者,需要用克霉哇软膏涂抹患处。
隆冬时节,养肾是关键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那么,应该怎样保养好我们的肾呢?
一是要认清体质,切勿盲目进补。我们知道,肾虚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在进补的时候就要分清状况,不要盲目进补。肾阴虚者,宜选用海参、构祀、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对肾阳虚者来说,可适当多吃羊肉、鹿茸、肉桂、益智仁等;肾阴阳两虚者,可服补肾益气胶囊。
二是要保持适量的活动和锻炼。人体的肝肾支配着肢体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正如“肾主骨,骨为肾之余”所说,因此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应保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以实现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是要经常按摩。冬季养肾,按摩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时可用双手搓擦腰眼,即双手搓热后马上紧按腰部,用力搓40次,这样可疏通筋脉,增强肾功能;或者揉按丹田,即双手搓热,然后在丹田部位按摩50次。两种方法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功效。
要保养好娇弱的胃
在寒冷的冬季,由于保暖、饮食等方面的疏忽,娇弱的肠胃就容易受到伤害,致使肠胃功能发生紊乱,继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为此,小寒养生还要保养好肠胃。
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生冷寒性大的食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免直接刺激胃部,引起食欲不振、呕吐、抵抗力下降等。做到有规律进食,尤其是在冬季,胃部本来就比较脆弱,如果不注意有规律进食,就更加重了胃部负担。所以每天一日三餐要按时,也可以分次进食,一次少量,每天有规律进食,可以很好地保护肠胃。生命在于运动,冬季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入侵,肠胃也不会受到伤害。此外,还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着凉,导致肠胃不适。
小寒养生,养肾保胃是关键,那么在日常起居、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起居保暖有方法
我们知道,小寒过后到大寒是全年最冷的时段,因此起居上就要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要穿好防寒保暖的衣服,风大的时候,体质较弱的人还应戴上帽子和口罩。每天要早睡晚起,尽量不熬夜,最好在晚上9^-11点上床入睡。寒冬时节,人们为了保暖,时常紧闭窗户,造成通风不良,致使室内氧气减少,这本来就会让人感到压抑、胸闷,所以夜晚睡觉时就不要用被子蒙着头了,以免造成氧气不足,导致缺氧症状。
身体般练有原则
小寒时节正好处于“二九”、“三九”期间,俗话说“冬炼三九”,此时虽说天气寒冷,却也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好时候。不过,小寒时节锻炼身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寒冬时期,人们早睡晚起,因此最好要在太阳出来,气温有所升高后才进行身体锻炼。在出现大风、大雾、寒冷空气袭来的天气时,最好不要在室外进行锻炼,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第二,寒冷的天气里,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较慢,肌肉的a滞性增高,致使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因此,为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在进行锻炼前要先做好暖身的准备活动。第三,锻炼过程中,要适当减少所穿衣物,宜穿合适的运动服,待暖身准备活动做好后,可以脱掉厚衣裤进行锻炼。锻炼结束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