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节令气候的标志。它的创立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两千年来成为我国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阶段。每段相隔约15天。人们把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又把每月的月首者称为“节气”。共有十二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在月中者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所以说二十四节气是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
物候是指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随每年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
西汉著名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记载着用物候确定耕种时间的示例:“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到了南宋年间。有物候书记载着腊梅。桃。李。梅。杏。紫荆。海棠。兰。竹。菊。莲。豆蔻。芙蓉。蜀葵。萱草等24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及春莺初到。秋虫初鸣的时间。这是世界上最早实际观测的物候记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记载的2000多种药物中。植物物候资料极为丰富,同时还记述了布谷鸟和杜鹃的地域分布。鸣声和出现的时间等。而太平天国颁布的《天历》。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导农时的月历。长久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将一十四节气的名称与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及农时活动相联系。编出大量的谚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如: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乏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寒。
大雪河汊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不但对农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更有许多人“借景生情”。将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填词以抒发情感。如:
节气歌——春分:
芷竹轩。勒杜鹃。青枝濯清泉。
池中莲。纸窗沿。玉指弄轻弦。
玲珑香梭五凤圈。巧将温柔织良缘。
借得陶潜武陵船。花雨夜。品桂圆。
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也提示我们在各个节气交节时的气候变化中。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采取相应调摄方法。做到“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兴起。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气象资料相结合。使古代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现代农业生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吕氏春秋》: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