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农业地区藏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在秋季青稞麦成熟之前举行,一般持续三五日。又称望果节。“旺”,藏语中为“土地”之意。“果”藏语意思即为“转圈”。所为“旺果”,也就是“转地头”,预祝谷物丰登的一种庆典仪式。
节日那天,全村寨的藏民都郑重地换上鲜艳的节日盛装,双手擎着青稞麦穗,有的抬着用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排成长队,走向地头田间。游行的队伍打着彩旗,举着标语,一路上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绕着地头转圈庆贺,祈盼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转完地头,欢乐的藏民便在林荫中、草坪上搭起帐篷,烧上酥油茶,三五成群地坐在“卡垫”上饮酒品茶,吃着香美的节日食品,谈笑风生。通常,各村寨还在节日期间举办赛马、射箭、赛牦牛等传统体育比赛及藏戏、踢踏舞等文艺表演。
关于旺果节的来历,据有关藏文文献的记载,起源于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的农业祭仪。雅隆地区早在五六世纪就已发明了木犁耕作,农业生产技术相当发达。然而,面对当时无法抗拒的风、旱、雹、霜、虫等自然灾害,人们仍然显得束手无策,只好向神灵求助。按本教的教义,为避免各种灾害带来的损失,在青稞麦穗成熟之前,应该举行“旺果”仪式,以祈求天神佑护谷物丰收。届时,教主率领着手捧香炉,举着经幡,双手拿着青稞麦穗的村民们,绕行于本村的地头。据信,这样就可求得天神的眷顾,降福于祭祷者。当时的旺果节,在转完地头后通常还要进行角力、斗剑、耍梭标等竞技比赛,作为祭典之后的娱乐。后来,随着佛教传人西藏,本教渐渐衰弱,这种祈祷仪式也发生了变化,融人了佛教的观念。
五世纪末,赞普布德贡杰时期已经修水渠,开始使用木梨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这时,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苯教主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苯教教义,教农人绕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八世纪后期,以莲花生教主为首的宁玛派教教派兴盛时期,“望果”活动也带上了宁玛教派的色彩,这时期的望果活动便一定要用念咒语来保佑丰收。14世纪开始,格鲁派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宗教活动更多了。转地头的队伍还要举佛像,念经。娱乐活动的内容也比过去有所发展,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内容。今天,节日里藏族群众充满欢乐与喜庆,表现出一年辛勤劳动即将收获果实的愉快心情。
旺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望果”,藏语意思是绕地头转圈,望果节一般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解放后,拉萨地区定为从8月1日开始,江孜、日喀则等地则定在7月中旬。活动1-3天。节日里,人们成群结队在田间巡游,有的还抬着青裸、麦穗在地头转圈,求神诵经。祈求丰收。然后进行丰盛的野餐。节日一过,便开始紧张的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