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

  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是我国农历的重要节日——清明。这是气候明洁,草木萌动的自然季节,也是缅怀先人和英灵的民族节日。自从一九七六年清明前后,百万群众怀着对敬爱的周总理的诚挚怀念和对“四人帮”的深仇大恨,冲破重重障碍,奔向天安门广场,出现了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运动以后,这古老的节日,也就有了新的更为不平凡的意义。

  唐以前,清明还只是一个节气,唐以后,清明才成为节日。节气与节俗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仍然有很大区别。节气是注重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主要为了实际的生产劳动服务,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心理、风俗活动和某种仪式纪念。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等特征与文化心理的形成上为后来出现的清明节俗提供了重要条件,特别对自然的关注和亲近,与上古上已的游艺相呼应,成为后来清明节“踏春”的重要前提。

  因此,作为节气的清明主要是农事实践中物候观察的感性体验。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树绿草青花黄,充满生机,人们往住乘这大好春光到野外去踏青郊游。它表现出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对桃红柳绿、芽萌叶展的感官关注直接引发了民众叩访自然的集体活动--踏青。春天自然界的苏醒与生命个体的舒展、欣喜有着季节的暗合。在万里春光中,人类对自然的诗兴体验,虽然部分来源于农人的实践生产经验,但是更多仿佛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本能依赖。

  清明祭扫坟墓的习俗,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皇族祭祖有宗庙,士大夫祭祖有祠堂,民间不敢立祠堂,便于清明这“晴日清明暖,长河柳色匀”的时候去墓前扫墓(祭扫),二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文公在即位后赏赐他长期逃亡在外的有功之臣时,偏偏把曾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供他充饥的功臣介子推忘了。介子推也不争功,背起老母隐居于山西介休县东南的绵[U中。晋文公找不到他,就烧起一把火,想介子帷孝母,一定会背着老母出来。可是介子推为了表示不争功,宁可与老母一起被烧死,也不肯出山。三天三夜的大火把绵山浇个精光,介子淮与他的老母Ih抱昔一棵枯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惋惜地把他们安葬在绵山,并立庙纪念,改绵山为介山。焚烧绵山这天,正好就是清明节。人们为了追念这不争功的母子,每年从这一天的前两天起就不忍举火,宁愿吃冷的。“作乾粥食之”,所以又把这天叫做“寒食节·/,或叫做“禁火”,“禁烟”,有些地方到清明节吃青团和烙糖藕(塞以糯米),就是“寒食节”的遗风。这天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一说一百零三天),又叫做“百日节”。

  这一天正是“桃柳当候岸草遍”,介子推母子又是紧抱柳树而死的。旧时每列这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用面和枣做成飞燕的样子,用柳条串起来捅在门上,叫做“子推燕”,又叫“熟炊”。到清明还有“射柳”(剪柳)、“戴柳”的风俗。“射柳。是把鹁鸽贮于葫芦中,悬挂在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鹁鸽飞出,以飞的高下分胜负。“戴柳”,是戴柳条于发。有传说是黄巢造反时,曾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这一天,古代还有打球、拖钩、斗鸡,走狗、放风筝等游戏,还到郊外去游玩,这叫“踏青”。扫墓则于清明前一天开始,至立夏为止,表示在这春阳煦和,桃红柳绿之时,  犹不忘亡灵之意。

  古代介子推不争功而死,丰富了清明节的含意。解放以后,清明节又成为追念革命先烈,学习他们高贵革命品质的日子。现在,由于亿万人民对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及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挚缅怀,更赋予清明节以非凡的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格,不是介子推所能比拟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于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节  清明节词条  关于  关于词条  资料  资料词条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吃茶 茶常常起着清心寡欲

吃茶闽南话管喝茶叫吃茶,茶客们在家里摆开功夫茶具,喊路过的客人,就是:“来吃茶。”茶可以吃吗?当然是饮的意思,饮茶到了至高至善的境地,好像在吃,任何饮料都是饮下...(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喝茶:生命美丽的风景

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人像伊朗人一样,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泡茶的全神贯注,喝茶的心无旁骛,好茶好水因此未被辜负。  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全国各地,奢华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