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七月七日

  织女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时,曾将超群的织锦绣花技术传授给大家。所以,到了七月七日,各地的妇女都趁着她和牛郎团圆的时候,祭祀她,向她“乞巧”。这就是中国民间延续了两干多年来的“七夕”姑娘节。这天过节,最早是秦人的风俗,开初先传到中原,以后直至全国。

  “乞巧”,就是乞求灵巧。古代对这一活动相当重视,节前要张灯结彩,搭乞巧楼,儿童女子,皆着新衣。在城里,“富贵人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人钱帷演有《戊申年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就是描写这种景象的。

  这天晚上,首先“张锦绣,陈饮食,树瓜果,焚香于庭”。其次,参加的人望月瞻斗,依次列拜,祭祀牛女二星,祭毕才正式乞巧。有的地方用七根针,五彩练线,望月穿针,谁穿得快,谁乞的巧就多。唐人祖咏的《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就描写的这种情况。有的地方在桌案上摆一盆水,水里浸着瓜果,乞巧的人手里拿着一面镜子,谁把月光(或灯火)从镜子里映到水盆的瓜果上,谁就算得了巧。有的捉一只喜子(蜘蛛的一种),放在首饰盒子里,次日早晨,观其结网之疏密或圆正,为得巧之多少。还有的于七月七日中午,把事前生好的“巧芽;”(碗豆芽),用手摘下来,投在水盆里,在太阳光下照影子,谁的巧芽影子象钱、剪、花、鸟、鱼、虫者,谁的手将来就会巧。正象民间传流的那首歌谣:“巧芽芽,生的惯。盆盆生,手巾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象花,又象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乞巧,能否使人心灵手巧?当然是不会的。这一活动只能说明中国妇女自古就有一种追求智慧,热爱生活的强烈愿望。现在再没有人继续做这种徒劳无功的活动了。宋代杨朴的诗《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对“乞巧”抱怀疑态度了。

  肯定的说,“巧”是不会“乞”得来的。俗话说:“三天不动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手熟为妙”、“曲熟韵自来”,这里贯穿着“生熟”二字。可见“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从熟中来的。“巧”是不会垂手而得的,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学习技术,在达到“巧”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任何“偷巧”、“讨巧”、“投机取巧”都不会求得真正的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月七日  七日  七日词条  七月  七月词条  七月七日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圣纪节圣会宴

 圣纪节,又被称为圣会、圣忌、圣纪、圣节等,它与开斋节(内孜节)、古尔邦节一起,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这个节与其他两个大节一样,也是主要流行于我国信仰伊...(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鲁迅内山同施茶

古往今来,施茶一直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善举。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施茶者往往会在一个凉亭或者路边檐下庇荫处准备一茶水,为往来路人免费提供茶水,使其消暑解渴。江山的万福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