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开始,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对天文农时的观察研究记录。帝王们为了更好地统治社会,也都先后制定了历法。伏羲氏发明八卦历《周牌算经》,神农氏(炎帝)遍尝百草教民稼稿,他“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黄帝则“考室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制定了当时的《调历》;领顶“裁时以象天”,根据日月星辰等天象,结合可以观察到的自然物候现象,以正月朔日立春为一岁的开始,“天日作时,人日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帝喾也掌握了人间秩序与天时,所以史称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在孔子所著《尚书·尧典》中写道,尧王“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春……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段话描述的是以四组星体组合出现在黄V正南方天空的现象来确定一年四季的方法,这四种天象表示的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后人为纪念尧王的功德,还在各地建立了尧庙,在《山西通志》六四卷中,载有“帝尧庙在尧城镇,旧传陶唐造历之所,故立庙”。相传在4000年前,尧王在山西清徐建国都,制厉法(即四时八节),乡人在尧王当年住过的茅屋原址上修庙,大殿内有帝尧及造历四大有功之臣塑像,庙宇至今尚存。尧典中文字的记载与民间庙宇相呼应。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尧王敬授人时后,舜又接替了下位,并亲自躬耕历山,种植庄稼,至今在山上还留有犁沟。在不断的观察中,舜又根据一年中,动物、植物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物候历,因此,舜王耕种的那座山才被叫做历山。历山就在黄河的东而,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物候变化也多以黄河中游的自然物候现象为准。至今历山上还有舜王庙。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文化知识还未有很大的进步,能够系统地观测记录、研究天文现象的只有少数统治者。因此民间有“惟圣人知四时”的说法。认为只有圣者及先哲先人,才一能与天沟通,领悟土天的旨怠,而统治者观测天象的目的主要是为加强其统治,当然也包括“敬授人时”,这样就产生了天象神圣的概念。由于人们对于天体变化的规律及一些自然现象认识不足,往往产生了许多唯心的理论,致使人们作出许多错误判断。统治者在当时也是很难把握自然规律的,但是他们可以借天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直至科学发达的今天,仍有人将一些对人不利的自然天象称为不祥之兆。因此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探索自然,进行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