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序”这两个字,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最早由迪伊•霍克提出来,他把“chaos”和“order”合成一个词“chaord”,中文把它翻译成“混序”。迪伊•霍克是60年代美国一家银行的职员,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事。以前美国的信用卡都是银行自己发自己的,相互不兼容,平常人们出去买东西要带很多信用卡,很不方便,这就是工业时代组织之间缺乏协作,完全的竞争把社会商业割裂的集中体现。迪伊•霍克就想能不能有一种信用卡在全美国都能通用,当他后来成为银行高层之后,就承担了这个工作,致力于把各大银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联盟,共同使用一个信用卡,在他的持续努力下,VISA卡诞生了,不仅覆盖了美国的各大银行,后来全球的银行都纷纷加入,这样我们手持一张卡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可以说迪伊•霍克是全球的信用卡联盟的创始人。他做这件事的方法,一定是跟传统的方式不一样的,是对传统的信用卡组织和运作方式的颠覆,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创造了一种模仿生态圈的“混序”组织结构,这在他创立了VISA之后总结的一本书《隐形VISA:面向未来的混序组织》中有详细的描述。
模拟生态系统的混序管理
为什么迪伊•霍克能做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呢?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很喜欢大自然,而且善于思考,所以最早在面对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哲学思考和想象融合了进来,常常给自己设问,“为什么人类组织不能像热带雨林那样运作?”“为什么不能模仿自然生态的概念与方法?”。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没有控制者,没有领袖,也没有权力中心,是一种看似无序其实又有序,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状态,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根据自己的习性各自发展与进化,看似是独立、分离的,但彼此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既竞争又合作,自然生态的运作没有一个主宰但却井然有序。迪伊•霍克就想能不能形成这样一种组织联盟,既保持有序和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还能够与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保持和谐,而且没有所谓的权力中心、没有CEO,没有上下级,每个参与的组织都是一个独立整体,但同时又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把人类社会的组织构造成像大自然的生态一样。
当时还有一个驱动力让迪伊•霍克决心要创立一个“混序”组织,这个动力来源于他对权力—层级组织的反抗。银行的经历使得迪伊•霍克亲身体会到现代工业时代的组织对人性的压抑和创造力的束缚,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认为工业时代的组织方式对个体自由和活力的压制是非常残酷的,这让他生起了创造一个更和谐组织的初心,所以他通过哲学思考,加上从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中获得的灵感,创造了VISA这样一个混序组织。你要问VISA卡总部在哪?不知道。VISA老板是谁?也不知道。但VISA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全世界最大的组织之一。VISA在全球有2.2万个各类银行和机构会员,签约商业机构超过2000万家,十几亿人使用,每年有4万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处理1000亿笔以上的交易,几乎就实现了迪伊•霍克当初的理想,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正式组织,而是像大自然一样运作的庞大生态系统,虽然是人造的组织系统,但又非常贴合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协同规律。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迪伊•霍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创造这个混序组织的概念时,是没有互联网和信息社会这些东西的,所以通过创立VISA而诞生的“混序”观念完全是凭着信念和哲学思考。这种通过模仿生态系统,把众多组织放在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的做法,在当时是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对当时传统的工业社会,以技术分工和泰勒式的科学管理为主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颠覆,因为当时(包括现在)的主流是以命令和控制为主的垂直管理的组织方式,但这确实有悖于人性,而且对人类的社会圈、生物圈产生了破坏和伤害,迪伊•霍克希望借助这种类似生态圈的观念,建立这种“混序”的新型组织,就像人的身体、大脑以及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可以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显示出人类社会也可以像生物社会一样,呈现出“有序的混沌”,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让人类的才智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既保持一定的有序,又能够自由,彼此相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高级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和中国道家思想渊源甚深的混序管理
小七认为迪伊•霍克提出的混序,是2500年前种下的中国道家思想的种子,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的花结的果?那是因为在这种混序思想里蕴含了“无为而治”的道的思想,混序理念中最关键的内核,就是去掉权力中心和等级,以平等的会员身份,互相以协议的方式共同来维护组织,这与现在大家强调的,要在互联网时代建立生态系统,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也就是为什么“混序”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被重新唤起的管理哲学。我们从迪伊•霍克提出“混序”思想的背景来看,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思想是来源于“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管你是否认识到,观察到,它都是存在的,甚至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才发挥作用。所以从“混序”思想最根本的内核来看是道家思想的延伸。
从迪伊•霍克对混序组织阐述的观点,比如自组织、自我协同、相互妥协、不能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一种相互的自适应等,这些理念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道家有一个观点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自然是实时地处在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任所有生物自生自灭。在哥斯达黎加,有一种海龟为了繁衍后代,每年6月份会集体到海滩产卵,一次上岸几十万只海龟,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小海龟要从海滩爬回大海,这短短几百米的路程中95%的小海龟会被等候着的兀鹫和螃蟹吃掉,只有足够多的小海龟(上百万计)一起爬向大海时,才有可能让5%的幸运儿存活下来。这种集体产卵以巨量的牺牲换来少量后代存活的方式就是生物进化留给海龟的生存之道。假设大自然有一个最高权威在管理世界,当兀鹫和螃蟹吃小海龟时,它觉得不忍心横插一杠放走了小海龟,那么海龟岂不是要泛滥成灾,以海龟为食的兀鹫和螃蟹岂不是要灭绝?可以说对小海龟的仁爱就是对其他依赖小海龟而生存的动物的残忍。如果是这样管理,那世界上的物种早就没有了。大自然之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惊的多样性,就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生命不会仅靠最早诞生的那几个基因产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相反是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新的基因,可变的基因,以及一个更大的基因库。生命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断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大自然就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可能性之库,是一个开放的大千世界。因此真正在做管理时,要像大自然一样,不能以个人的偏好、立场,不能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方式去进行管理,因为这样的就会陷入一个比较短期的出发点,会用权力去干扰一个长期发展的规律。比如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觉得自己很有正当性去砍伐森林,因为我们要靠森林来存活,获得资源,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森林被过度砍伐之后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因为水土会流失,会引起荒漠化、沙尘暴等。再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霾,也是我们人类没有体会到只有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长久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个人追求物质生活利益的短视行为造成的,大量的尾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和污染,最后还是会把自己的后代给杀死。
所以通过回顾一下道家的思想来看迪伊•霍克提出的“混序”,确实发现混序中有道家的根,道家的思想和混序的理念都不把世界看成是简单、机械的,像工业时代那种精密的机器一样(比如像泰勒提出来的科学管理,每个员工的动作进行分解,科学化,像钟表一样精密,还有像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的“我想雇佣他们一双手,结果他还带了一个脑袋”)。他们都反对在工业社会中仅仅把人看成工具和手段,看作是机器的延伸(比如原来都把人称作人力成本、人手、人工,近几年好一点,叫人才、人物,有点回归了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和混序理念让我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人要发展的目的,而绝不是手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组织正在朝向消除大机器思维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组织每向生物集群推进一步,都是向生命推进了一步,虽然这意味着失去了一些机器所具有的冷冰冰但却快速且最佳的效率,但大多数情况下组织会在控制与适应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最有利于工作的状态是部分控制和部分仿生态系统组成的“混血儿”,也就是“混序”状态。万物根据自己的习性各自进化发展,看似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整个世界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有条不紊地发展,看似混乱,看似无序,实际上内在是有序的,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神秘的灵魂和力量就是所谓的“道”,这是有内在规律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要轻易地完全用人为的力量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和用强有力的权力来干预,就能让我们的组织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说“混序”思想是2500年前的“老子”思想在中国生了根,在西方开了花结了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混序的理念体现了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