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在谷歌公司还远未能家喻户晓之前,拉里·佩奇走进办公室厨房,在厨房里贴了一些使用谷歌广告搜索引擎搜到的一些广告打印件,并在顶端用粗体字写上,“这些广告逊毙了。”
在大多数公司,如果倒霉的员工因工作粗枝大叶而被态度傲慢的执行官训斥羞辱,会被视为冷酷无情。但在谷歌公司,却并非如此。事实上,佩奇的反常举动正是其自信的表现,此举意在定义一个棘手的难题,他知道他的那些天赋异禀的工程师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想办法努力攻克这个难题。
埃里克·施密特以及乔纳森·罗森伯格在他们的新书《谷歌如何工作》中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周一一大早,工程师们便发了一封邮件,邮件中的应对办法不仅成功解决了广告词难题,还使谷歌摇身一变,成为一颗重要的摇钱树。这段轶事例证谷歌是如何建立这样一种公司文化用以解决难题的——人非关键因素。我认为以下四种因素推动了谷歌企业文化的发展:
人们希望把工作做好。
谈及“责任心”,人们总是乐此不疲。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专家,并希望能以他们的工作为荣。工作中出错并非罪大恶极,往往初衷都是好的。
回顾八十年代,有“电锯”之称的邓拉普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首席执行官。为了实现所谓的替股东创造价值这一目标,并且灌输“问责制”思想,在此过程中,他会无情地削减员工数量,炒掉数千名雇员。他的表现为他在商业杂志封面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这些封面往往会以醒目的标题突出邓拉普的事迹。
如果佩奇也向员工灌输了这样的“问责制”企业文化,他也许会二话不说,直接跑到广告部,对员工大肆批评,并威胁说会炒他们鱿鱼,要求他们周末加班,并承诺会快速解决问题,否则没有好果子吃。这就是大多数企业的行事作风。然而佩奇的做法却大为不同。他没有威胁说要炒掉任何人或者要追究谁的责任。相反,他向他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艰巨但颇为有趣的难题,并且坚信总会有人乐于接受这个挑战。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为谷歌创造的企业文化。
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
佩奇没有去广告语团队,而是将问题贴到了厨房里,这样一来整个公司都能看得见。在大多数公司看来,此举过于刻薄,意在羞辱表现不佳的工作团队。但谷歌的员工却能了解个中真意。
佩奇只是简单地遵循了开放源码运动的准则:只要有足够的测试员及共同开发者,所有问题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发现,而且能够很同意被解决(这条准则也被称之为林纳斯定律)。谷歌的工程师们会因此给出相应的对策。谷歌公司规模庞大,5万名左右谷歌员工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从组织角度看,谷歌与其他许多规模相当的公司无异。它拥有自己的分级指挥结构,用以管理旗下众多分部。
谷歌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运作并不受制于公司的组织架构。这就是为何谷歌公司在很多方面的运作堪比初创公司。谷歌高层意识到作为大公司,运营中的一些障碍在所难免,但同样可以保持属于自己的企业精神。只要你还饱有激情,相信奇迹,那么就不用着急成长。
对于感兴趣的任务,人们总会倾尽全力。
记住事件发生的背景也至关重要,2002年,正值谷歌备战首次公开募股之际,公司急需增加收益,而当时的谷歌关键词竞价广告业务严重妨碍了公司收益的增加。大多数CEO本不会将难题贴在厨房里,他们本应确保启用最棒的人才来攻克这一难题。
但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吧。公司领导会召集员工开会,由于“最棒的人才”通常都很忙,他们得花上好几周的时间才能确立这个问题,并加以讨论,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可能性最大的办法进行测试,数月后,他们或许会找到应对之策。
因此,并非佩奇选用了“最棒的人才”,这些搜索工程师们自己仅用了周末加班的时间就解决了广告词难题,他们自己运用娴熟的技术专长证明了他们是“最棒的人才”。此等解决问题之道要比大多数CEO大张旗鼓地组织会议召集“顶尖人才”商谈对策要快得多。
伟大的领导给人带来使命感和目标意识。
优先考虑人才是很多管理人员最为津津乐道的事。这就意味着他们会聘用某些院校的毕业生或者在主要竞争对手公司身居高位的职员。然而,我们过于高估了人才。唯有充满激情,目标感十足,人才才能发挥作用。
我曾经聘用过一位业务经理,但面对业务难题时,她完全无法给出任何创造性的建议,经过协商我们彼此一致认为她最好的出路是离开我们公司去追寻真正适合她的工作。之后她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室内设计师。很显然,她并非缺乏才能,但只有当她将自己的才能真正运用到感兴趣的领域时才会出类拔萃。
这点足以说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关于自我选择的文化。在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公司,每位员工都有很强的目标感,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在企业文化氛围淡薄的公司,人们只知照章行事。他们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循规蹈矩。没有什么工作任务能让他们激情四射,斗志昂扬。当佩奇将字条贴在谷歌办公室厨房的时候,他已然知道谷歌企业文化会发生效用。因其为谷歌创造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使命感和目标感十足,他不必讲明应该采取何种举措。
佩奇唯一要做的就是将写有“这些广告逊毙了”的字条贴在谷歌厨房里。
译者 makiko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