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乔布斯身上似乎都承担着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人说他是一名优秀的表演家、一个天生的推销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改变现实的魔术师、一个专横的完美主义者。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大家对乔布斯的定位和评价也有所差异。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承认,乔布斯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应该说,乔布斯的独特个性造就了他独特的领导风格,正是在他独树一帜的卓越领导下,苹果才能神奇地复活,并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数码帝国。
图 乔布斯的领导风格
保持品味,坚持专注
乔布斯总是不断强调:苹果产品必须“高贵而尖端”。在乔布斯看来,一切东西都有“品位”,伟大的产品是“品味”的胜利,而商业就是一个把最出众的艺术品卖出去的过程。多年来,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一种无法复制的高雅品位,它所推出的每一款新产品都犹如艺术品一样令人心醉: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角度,你都可以感觉到它的美。苹果的品味已经不止是一种审美上的品位,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品位,这种让比尔·盖茨都为之钦佩的高品位已经成为苹果的一种品牌形象。
在一次访谈中,乔布斯曾用“专注、自我陶醉和完美主义”来标榜自己。他认为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会这样,也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取得商业上最大限度的成功。当年,面对濒临灭绝的苹果,乔布斯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它的唯一办法是,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最擅长、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乔布斯说:“公司根本没有焦点,每一个小组都在做一些同样的事情。如果苹果公司要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就一定要砍掉更多的项目,我们要有焦点,做我们擅长的事情。”因此,乔布斯果断地取消了数百个软件项目以及绝大部分硬件项目,包括显示器、打印机以及最具争议性的Newton掌上电脑项目,并实施了聚焦战略:在消费者上,聚焦于大众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在战略上,聚焦于数字娱乐和家庭消费市场;在竞争优势和组织执行力上,聚焦于最擅长的专业领域。成功拯救苹果以后,乔布斯也一直保持着产品阵容的简单与集中。苹果真正的复兴和巅峰的抵达,还是在确定“数字中枢”战略之后。乔布斯敏锐地从消费者身上看到了即将来临的数字娱乐革命,随即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数字娱乐市场上,相继推出的iPod、iTunes和iPhone都迅速走红。在这场革命中,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他个人都做了聚焦。苹果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简化、有效而且直接。乔布斯说,“这样的组织非常流畅、简单,容易理解,且责任明确。一切都简化了,这正是我的信条——聚焦与简化。”
乔布斯曾表示“总有一些市场我们不会选择加入,有大量的客户仍待我们开发,我们并不追求占领所有的市场。”所以,当很多企业都在想尽办法推出更多产品来抢占市场的时候,苹果公司却不之为所动,他们总是专注于自己的设计和产品,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苹果已经习惯了在一段时间里,将其所有研发、市场和推广活动都只专注于一项或少数几项产品,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型号一种颜色,不留任何后路。所以,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除去Mac电脑,苹果仅推出了五个型号的音乐播放器、三款手机和一款平板电脑。这个数字对于苹果这样规模的公司而言实在太少,诺基亚、摩托拉罗等公司,一年可能就会推出几十种型号的产品。乔布斯指出,“人们以为‘专注’的意思就是对你必须关注的事情点头称是。但这并不是‘专注’的全部内涵。‘专注’意味着必须对另外100个好点子说不。你必须谨小慎微地做出选择。”正是这种专注,让苹果把每一款产品都做到极致。
追求完美,注重细节
一直以来,苹果公司都崇尚一种开放、自由的工作环境,以鼓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其他很多大型的世界级企业不同,苹果公司似乎并不愿意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制定规则、规范流程这样一些事情上,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宽松的管理风格。不过在对待具体的设计和产品时,他们却非常严格,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差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乔布斯近乎疯狂的完美主义的影响。
在很多人眼里,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他总能准确地把握演讲的节奏和尺度,并营造出轻松活泼或诙谐趣味的氛围,使严肃的主题在不断推进的同时直接触及每个人的神经,使与会者都沉迷其中。不知情者可能会以为这是演讲天才的即兴发挥,但其实乔布斯的每一场讲演都需要几个星期的预先准备,上百人的协同工作。工作小组会从公司内外搜集充足的视频和图像,从中选出最满意的给他。乔布斯会毫不留情地砍掉其中的大部分,以至于工作小组不得不数次返工,保证最终选定的材料一定是最好的。进入彩排阶段以后,乔布斯要求每段演示都要精确无误,每一个图片和手势都要寻找影响最佳的契合处。就在经过数次的秘密彩排、多人的协作配合和精确的细节控制后,乔布斯才能将精彩绝伦的演讲呈现给苹果爱好者们。
在涉及产品的问题上,乔布斯的这种完美主义更是显露无疑。在Mac OS界面的设计过程中,柯戴尔·瑞茨拉夫(Cordell Ratzlaff)带领的设计团队每周都会向乔布斯展示最新的设计方案,包括新界面中每个要素(菜单、对话框、按钮等等)的多个备选方案。通常,乔布斯都会提出很多改善意见,设计团队只有根据这些意见不断地修改,直到乔布斯满意,一个功能才能最后确定下来。之后,设计团队向乔布斯展示程序原型时,他更是深入到每个细节中进行详细勘察。有时他会俯身向前,并将鼻子几乎贴到电脑屏幕上,仔细检查程序和动画演示之间、甚至是每个要素之间是否匹配。这种严格的要求不仅给设计师们增加了工作量,也施加了不小的压力。经过多次返工、修改和细化,瑞茨拉夫的团队才达到令乔布斯满意的程度。
在苹果公司,几乎每个大项目都有可能被乔布斯要求推倒重来。第一次看到iPhone的封装设计时,乔布斯并不满意,他告诉iPhone团队的成员:“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我无法说服我自己爱上这个玩意儿。而这是我们做过的最重要的产品。”于是,他要求iPhone团队返工,并在最快时间拿出不同的封装设计,而这时已经离iPhone上市没有多少时间了。iPhone团队还是不得不按照乔布斯的意思重新再设计,这才使iPhone成为了后来公众看到的那样。不仅如此,乔布斯对产品内部也有一种苛刻的美学迷恋,他曾以“丑陋”为由拒用某块电路板,他坚持要求哪怕消费者看不到,苹果产品的内部也必须美观。在乔布斯看来,产品的一切细节都反映出企业的精神与性格。
当然,乔布斯对完美的狂热追求常常会给设计、技术人员的工作增加很多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达到乔布斯的苛刻标准,苹果的技术人员会竭尽所能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是一种超越了技术、超越了理性、超越了现实的直觉判断力。无论是苹果的技术人员还是合作伙伴,他们都认为与乔布斯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对于乔布斯的有些要求,他们也很少能当场理解和认同。但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承认,乔布斯的压力让他们做出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即使那些他参与不多的产品,也会因为他的最终审核而提升水准。乔布斯不是技术人才,却是“一个技术标杆”。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乔布斯偏执地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才使苹果的产品如此赏心悦目,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甚至追捧。
全面控制
乔布斯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这与他对细节的高度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与苹果合作多年的Chiat/Day的创意总监肯·舍加尔说,“乔布斯会关注一些你简直没法相信一个CEO会关注的事情。在新产品发布之前,甚至在对广告组介绍产品之前,乔布斯会说‘第四段第三个字用得不好,最好还是换一个。’”
在经营管理上,乔布斯控制着公司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控制着市场营销和网上服务;控制着组织的每一个方面,从员工的饮食到他们能向家人透露多少工作方面的事情。乔布斯表示,他并不想控制人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希望为“正确的人为公司做正确的事”创造机会。他的任务并非创造伟大的产品,而是为公司所有其他人创造伟大的产品而提供自由和空间。他清楚地要求员工:“去做那些对苹果来说最好的事情,而不是对自己、对斯蒂夫或者任何其他人来说最好的事情。”
在竞争策略上,乔布斯相信“苹果的创新在于对每一个零件的掌握”,因此苹果必须做到“全盘掌控”: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功能,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苹果的产品全部由自己打造。这使得苹果在关注自己每一项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更为整体、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自行掌握创新的节奏和主动权,最终将每一项创新顺利地变为产品。有人认为,构建封闭系统的思想就是乔布斯极具控制欲的一个表现。
在设计第一代Mac时,为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封闭、完美的产品,乔布斯坚决不允许设计人员在电脑上安装扩充槽,还用特别的螺丝将机箱紧紧锁住,以确保用户不会胡乱地拆卸电脑,这在快速发展的个人电脑行业是非常罕见的。之后,为了把电脑和智能手机之类的复杂设备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乔布斯也要求苹果公司对一些关键设备和业务领域进行“必要”的控制,这不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而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控制。例如,运用“iPod+iTunes”这样一种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一个更加便于管理和可预测的系统;通过对iPhone OS上可合法运行程序的限制,控制了在iPhone OS上所产生的绝大部分附加值。在一次采访中,乔布斯谈到:“没有其他公司能够造一台 MacBookAir 出来,因为我们不仅控制了硬件,我们还控制了操作系统。得益于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紧密互动,我们才可以实现目标。在 Windows 和戴尔笔记本之间就没有什么紧密互动可言。”近几年,乔布斯“控制欲”在不断升级:苹果的收购步伐明显加快,虽然公司对大部分收购活动的原因都没有做出解释,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可能原因就是,苹果公司希望能将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降低对外界的依赖性,同时也避免这些重要技术落入其他竞争者手中。
信奉精英主义
“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这是乔布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这或多或少有些极端主义的倾向,但已足以证明乔布斯是一个绝对的精英主义推崇者。乔布斯认为与其同平庸的公司合作还不如不合作,因为那样只会降低苹果的产品的品质,而在选人用人方面更是如此。无论在苹果公司、还是在NeXT或皮克斯,乔布斯总是能辨识出谁是真正聪明的人,并与其交往。这是一直以来都让乔布斯引以为傲的才能,他说在自己所参与的那些工作中,没有一项主要工作可以由单独的一个,或者两、三个人来完成,为了做好事情,他就必须找到能力非凡的人。
乔布斯认为在工业设计或编写程序方面,优秀与糟糕之间的区别很大,他注意到在他以前所关心的硬件设计领域,如果将最优秀的员工与平庸的员工可以完成的工作进行相较,动态范围是50或100比1。所以,乔布斯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认为寻求最优秀的员工、精英中的精英是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他还开创性地提出了“A级小组”(详见第六章)的概念,让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小团队的作战方式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十年最佳CEO
有人说乔布斯是具有超凡魅力的企业家,具有惊人洞察能力和激励顶级人物向前的特殊本领,也有人说他是才华横溢又傲慢自负的梦想家、是电脑时代的第一个摇滚巨星、是高科技和神话般暴富的象征;也有人说他是最有创造力、最富想象力、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甚至连苹果公司长久以来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也多次在节目中对乔布斯及其为苹果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乔布斯干得非常好,苹果现在的软硬件两手抓的策略很有效。乔布斯当年重新回到苹果的时候,苹果公司的情况可是很不乐观的,甚至可以说是濒临破产。但是,乔布斯为苹果组建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为苹果设计、开发产品带来了灵感。我们为能有这样的一位竞争对手而刚到非常荣幸。尽管我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我认为乔布斯仍然算得上是科技产业中最具灵感的领导人,他拯救了苹果公司。”当然,乔布斯的专制、霸道、狂妄让他受到了很多争议,甚至有人将其称为“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的两面领导人,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最近几年,乔布斯赢得了很多赞许和荣誉。
图 乔布斯第七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2006年7月,英国《卫报》根据候选者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偏重其在英国的影响)评选了媒体大亨100 强(MediaGuardian 100),乔布斯名列第二。他们对乔布斯的评价是:“他改变了我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乔布斯正在计划推出像电视机一样的视频 iPod,可以在视频 iPod 上观看从网上下载的电影及TV。”其中一位评审总结如下:“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媒体交换行业是乔布斯无法进入的。任何人都在猜测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他影响了每个人的想法。”
2008年12月22日,美国知名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评出了过去10年来全球50大杰出CEO排行榜,乔布斯位居榜首。2009年11月,乔布斯又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最佳CEO”(CEO of the Decade)。乔布斯之所以能当选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他带领苹果公司进入并改变了音乐、电影和手机行业。与此同时,他保留了电脑业务,继续着数十年来的电脑技术创新。2010年2月17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乔布斯出人意料地击败谷歌CEO施密特等人,被授予“2010年全球移动大奖”(Global Mobile Awards)。2010年7月,《福布斯》杂志又公布了一份有趣的调查,乔布斯被100名权威专家和学者评选为全球科技行业最聪明CEO(首席执行官),选理由是:影响了电脑、手机、音乐和电影行业的乔布斯是硅谷CEO的代表,一个人能够改变一个行业可能来自运气,但是如果他改变了4个行业,那只能被称为聪明绝顶了。
在经历了被扫地出门和健康危机的考验之后,乔布斯正在逐渐改变过去那种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处世风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渐成熟的领导者和精神领袖。而这样一种风格的转变直接地影响到了苹果公司经营思路的变迁,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也不断展现出成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