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会说“不”:为什么“我不要”比“我不能”更有效

2012年8月的《消费者研究》发表了一篇研究,120名学生被分成两组。这两组的差别在于,其中一组说“我不能(I can’t)”,另一组说“我不要(I don’t)”。

第一组被要求在面对诱惑时,告诉自己说:“我不能做XX。”比如,当面对冰淇淋诱惑时,他们会说:“我不能吃冰淇淋。”第二组则被要求在面对诱惑时,说:“我不要做XX。”比如,他们在冰淇淋诱惑面前,要说:“我不要吃冰淇淋。”

重复这些步骤后,每个学生都要回答一套跟研究无关的题目。在他们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交上答卷,以为研究已经结束。事实上,这才是开始。当每个学生走出课室交卷时,他们会得到一个小奖励。学生可以在一条巧克力棒和一条健康燕麦棒之间作出选择。学生走开后,研究人员会在答卷上记录下他们的零食选择。

以下是实录:

告诉自己“我不能吃XX”的学生,61%选择了吃巧克力棒。与此同时,告诉自己“我不要吃XX”的学生,只有36%选了巧克力棒。这个措辞上简单的改变,能够显著提高个人选择健康食物的几率。

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接下来还有:

“正确措辞”

同样吸引这些研究人员的还有,当面对重复出现的诱惑和分心时,“不能”和“不要”是如何影响我们拒绝的意愿的。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只能拒绝一块糖一次,然后最终沦陷了。类似的,当时间紧迫时你必须能够集中精力在你的工作上,但如何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也同样能避免低效率行为?换句话说,有没有更好的说“不”方式,让我们更可能坚持好的习惯,避免坏习惯?当然有!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新的研究,该研究通过要求30位女性参加“卫生健康研讨会”,所有参与女性被告知要设想一个对他们来说重要的卫生健康长期目标。然后,研究人员把被试者分成三组,每组10人。

第一组人被要求,当他们觉得要完不成目标的时候,他们要“直接说不。”这一组是实验对照组,因为他们没有被告知任何具体拒绝策略。第二组人被要求,在同样情况下运用“不能”策略。举例说,“我今天不能不去运动。”第三组被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采用“不要”策略。举例说,“我不要错过运动。”

在接下来的10天里,每个被试女性的都会收到邮件要求她们报告进度。研究人员特别向她们指出:“在这10天里,你会收到邮件提醒你用这些策略和汇报这些策略是否起效。如果这个策略对你无效,尽管写两行字如实告诉我们,那你就可以停止回复邮件了。”以下是10天后的研究成果:

第一组(“直接说不”组)10个被试者里面有3个把目标坚持了10天。

第二组(“不能”组)10个被试者里有1个把目标坚持了10天。

第三组(“不要”组)10个被试者里竟然有8个把目标坚持了10天。

你的措辞不仅帮你在单个事件上作出更好的选择,还能让你更容易地坚持长期目标。

为什么“我不要”比“我不能”更有效

你的用词能帮助你构建自己的授权和控制感。而且,你用的这些词在你的大脑里创建了一个反馈回路,从而影响你未来的行为。举例说,每次你告诉自己“我不能”,你创建了一个会提醒你有局限性的反馈回路。这个术语表明你在强迫自己做某样你不想做的事情。

相比之下,当你告诉自己“我不要”时,你创建了一个提醒你对这个局面有掌控能力的反馈回路,从而推动你去改变坏习惯和坚持好习惯。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动机科学中心的主任,她又是如何解释“我不要”跟“我不能”的区别呢?

“‘我不要’是一种选择经历,所以感觉到授权,这是对你的决心和意志力的肯定。‘我不能’则不是选择,它是一种限制,是被强加于你的。因此,想着‘我不能’破坏你的权力感和能动性。”

换言之,“我不要”是一个心理上积极的拒绝,而“我不能”则是心理上消极的拒绝。

文_卢晓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会  学会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