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生活,毕竟是自己的。舒适更重要,而不是面子。
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针对北京大公司的白领精英展开过一项调查,零点公司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415位北京“白领精英”的调查,以评估他们的心理疲劳程度,如果达到3级就意味着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威胁,而最终是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61.4%。心理疲劳的表现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容易生病;脸色不好,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有迷失感,难以开心快乐,易急躁、发脾气。
【案例】月薪八千的悲惨生活
平面设计师小王是京城白领一族,月薪八千左右,按揭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和一辆捷达,房子和车的月供五千五,房好车靓,属于很时尚的“负产阶级”超前消费方式。近日不知何故,很少开车上下班,刚开始大伙以为他修车或验车什么的,后来发现他果真不开了,都好奇问他,他细细道来原委。
买车肯定是缘于自身爱车,当然也是基于需求。在“直奔现代化生活”的口号诱惑下,父母为其作了首付,自己还月供。买车的初期,新鲜的不得了,经济上的细账也没留意,时间一久,这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油费、养路费、保险费、使用税是必须的开销,车位的月租费、年检费、日常保养费你也躲不掉,一般情形下,老三样(捷达富康桑塔纳)正常的费用是,每月平均一千三左右。我的月薪每月还完月供只剩两千五左右,车辆费用以及停车费等等,基本上所剩无几了。吃饭只好天天蹭父母以示孝顺,以前隔三差五撮饭、泡吧、看电影这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更何况,酒后也不能驾车。业余时间揽些私活挣点儿钱也都搭在车上了,可以说,是用熬夜熬出的骨髓油换汽油烧,老话是“马达一响,就来黄金万两”,现在是“马达一响,花掉黄金万两”才正确。“辛辛苦苦十几年,一下儿回到解放前”,这话用在我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没办法,我只好把车租了出去。上下班坐班车,有事打车,省时省力,结果,经济上扭亏为盈,生活上如鱼得水……
你觉得自己是精英?
你以为你是谁?白领精英?得了吧!轿车热,别墅热,高尔夫热等等,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精英所消费的,其实都是坑,“陷”你没商量。
不管你是否承认,别人都羡慕地把你叫做“精英”,于是你也自豪的以精英自居。你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甚至玩命地工作;你能量充足,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有连续工作的能力;你很看重自我声望,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舍我其谁地去赴汤蹈火;你总是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当你置身于职场特别是置身于精英行列时,一方面社会与他人对你的看法、要求推动着你、衡量着你,你不得不实践着社会、他人对你的期望;另一方面,你也不再以成为精英之前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了。精英以自己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理解来要求自己,来行动。精英由于其所掌握的知识、财富、地位,其特殊的角色意识总比别人强、比别人自觉,而且精英分子总是一个社会中最有责任感的人,这种责任感成为精英的一种内驱力,成为自己审视自己的一个标杆,别人能出错他不能,别人可以低标准完成任务他必须是高标准接近于完美地完成任务,别人可以按时下班他却总要加班加点,别人可以放松地旅游他心里却总是装着工作,别人能生病他从来都不生病,不肯放弃,不肯降低标准,总是要这样绷着绷着,最后就断了。“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美国《财富》杂志以这样的观点阐述现代社会对人的损害。
一位职业精英感慨地叙述道:“一个人从海拔1至5000米的时候还比较容易,但一旦从5000米到7000米的上升,你试试!太难了,这就是越是精英越难做。”
“精英的生活伤害了我,我在物质上更虚荣了。过去兜里装着几百块钱就挺快乐的日子一去不返。”他说“社会给你摆出了精英的生活图景,而这一图景更多是表现在物质上的:你的消费高于他人,你需要换一辆更好的车,你需要住在更高尚的小区里,你不用和别人一样挤公交车,这是基本的物质需求。贷款买房的时候,没有觉得有多大的压力,但住了好房子了,就需要和它配套的东西,养一些名贵的花、好看的名贵的鱼、漂亮的装饰,小区里有很好的会所要去健身……精英生活是个套儿,当你一旦钻进去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是啊,作为在风口浪尖上舞蹈的职业精英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态: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精英永远的姿势。强大的社会关注度是一种推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但是,这些压力一旦超出限度,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袭击他们的身体、身心、社会关系以及家庭生活。
为什么现代职场人总喊“忙”喊“累”?为什么在别人看来事业有成的精英们,自己却感到无聊空虚,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在得到了名利荣誉之后,自己却感到得不偿失,认为失去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职业精英所代表的是成功、财富、名誉、智慧,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强者,是胜利者,然而与他们相关的词还有:过劳死、亚健康状态、心力衰竭、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