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受中国教育长大的人都被灌输过这个理念,但我们有多少人在心里尊重那些摆地摊、卖烤红薯和上门推销的小生意人?小生意除了锻炼交谈和销售能力,还能主动体会别人经商的不易。所以,别再让偏见影响了下一代的竞争实力。
在美国几年,我有个很大的感触,那就是美国社会对于做小生意的态度,和国内有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做小生意,往往和卑微和丢人有关联。好像只有生意做大了,人们的看法才会转变为“成功人士”。
我爸那代的家庭成分是知识分子。兄弟姐妹8个,全部好单位:电力局、银行、教育局、粮食局、重点大学老师……大伯30多岁攻下英语和计算机,某姑姑30多岁第一批考过全国注册会计师。
而我妈的家庭成分是地主。我外公虽然是个写得一手好字的儒雅地主,但却精通经商。结果是:5个孩子全是文明经商好手(在生意圈里滚了多年,文明一词相当重要),大小生意都有,最小的舅舅更是房地产的牛人,亿万富翁一枚。
可能是很早就和地主划清了界限的原因,从小和我妈那边家族接触很少。
我是我爸那边孙辈中成绩最突出的孩子之一,所以是每次家族大聚会被表扬的对象,加上邻居、朋友、老师对我的态度,让我从小就固化了一个思想“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
所以有一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
刚上初中时,有一天和好友放学回家,看到我妈正和几个女同事一起,帮忙推一板车的肥皂!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好丢人!
立马扯着好友绕道,生怕好友看到了,跟我妈连招呼都没打。
我们家的经济其实不错,因为有个勤劳能干头脑灵活的妈妈,和一个虽清官但工作努力的领导爸爸。但我妈一直受不了体制内工作的呆板和清闲,所以跃跃欲试各种外快,她从来没觉得拖肥皂有什么丢人。
后来她放弃稳定工作,自己开店,结果是“哪怕边上店铺都没生意,她的店铺也门庭若市”,这是后话。
而我对“做小生意”有真正的体验,是在上大学后。
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和读研定论后清闲的一段日子,学校宿舍对门的同学给我介绍她姑姑的货源,让我帮卖。
我开始自己踩单车去各女生宿舍,后来发展到去其它高校的女生宿舍,并且货源变成自己进一手。
记得某晚回来,同寝室学霸女生终于轻蔑甩出一句话:“说实话,我的男朋友才不会让我去卖东西!(她男友有钱)”。
我经济情况良好,也没有甩回她“男朋友跟我卖东西有什么关系?”。不过,我记住了这句话,当时有普遍代表性的看法。
她后来去了美国,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正以“美国鼓励小朋友经商”的理念教育下一代。
“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受中国教育长大的人,都被灌输过这个理念吧。但是我们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和亲身体会了这句话?有多少人在心里尊重那些摆地摊、卖烤红薯和上门推销的小生意人?
但是对于我,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有了敢开口、自信阳光、从不怯场、从不感觉卑微的推销体验。
我从此有了“劳动真的光荣”的感觉,对做小生意不再觉得“和学习好比起来,不上桌面”。从此知道,人要有竞争力,不仅要学习好,还要会做生意!
中国传统的思想,孩子的正经任务是学习和培养各种特长,这个阶段经商是“不务正业”。但实际上,正如我《在干货!学校不会教的这几个技能,却是孩子真正幸福成功的必备!你的孩子做到了几点?》 中第一条交谈能力中提到的,学经商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在求学阶段过多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让孩子们培养着这个重要的生活能力,走出求学阶段以后一生受用。
美国有着做生意不论大小都鼓励尊重的社会风气,特别符合美国平等的奋斗精神。这点我尤其喜欢。
政府有很多政策,鼓励大家建立家庭公司,地点在家里,员工就是你自己;鼓励和保护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发明。
所以我在美国,其实见到最多的公司,是家庭式公司,他们可能做得不大,但都自食其力,工作认真,生活得有滋有味。
车库门款式旧了,会有住得不远的邻居上门咨询是否要换新款;热水器坏了,朋友介绍的专业工自己就是整个公司的老板,技能专业,活儿也出色;发现市面没有一款完全安全的橡皮泥,有个家长就发明了真正天然的橡皮泥,并且只做这几种产品……
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实在太多了。
人人经商都理直气壮,挺直腰板,而且都很努力往专业的路上走。
没有小生意怎么学习销售?没有小生意整个社会哪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没有小生意怎么能发展为大生意?整个社会的运转90%本质不都是销售吗?
以前上ESL时,班上有个摩纳哥妹子,带头巾的,一点也不腼腆,话还特多,非常有性格我行我素那种。课间给我们一帮女人推销手工做的编制戒指,很有生意经,可先看样板,订货,几天就可以带来。买个大的送一个小的,5刀!基本上我们那帮女人人人都买了一对哈哈。
而国内,虽然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让孩子去参加个义卖呀什么的,但只是实践实践而已,达不到真正锻炼和树立看法的要求。连家长自己,恐怕对做小生意都有偏见。
我曾经写过一篇《请鼓励孩子从小学习经商吧!原因在此》,介绍美国对于经商的鼓励,是从小朋友做起的。我感觉,蛮蛮卖柠檬汁、卖爆米花……除了锻炼交谈和销售能力,还能主动体会别人经商的不易。
隔壁凯特是女童军,卖的是一种巧克力花生饼干,4刀一盒。某次上门推销,蛮蛮很爽快买了一盒,一会吃完了,说真好吃,又约着凯特再定了一盒。
我试了一块,真心甜。问蛮蛮这么甜能吃得下第二盒吗?
他回答:销售越多捐献就越多!
我有时候故意把生意上的事在家里公开讨论。
例如某次蛮蛮听我和乖爸讨论玩具种类,突然插话:妈妈我觉得你应该把玩具品种搞多些!例如多卖些HOT TOYS!一本正经的样子。
某次我们俩在讨论折扣,被蛮蛮听到,大叫,不能打折啊,那我们要亏死啦~~于是我趁机给他上了个简单的“库存和周转”课程,看表面他是明白了点这个道理。
就算是在美国,华人在美国多从事技术、餐馆类型的工作。而政治、影视、一流生意圈的华人很少,而政治、影视、一流生意圈其实强相关于上流社会的。所以,在这些方面能多些有社会影响的华人,咱华人的利益在海外也能保护不少。
我常常写有关美国的生活文,有好也有不好的方面,而好的地方是真想让祖国能看到并学习人家的长处。哪怕一个简单的看法,有可能就是我们的下一代竞争力不够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