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拖延症:那些不安的晚睡人

作者按:《东方壹周》约稿。按编辑的专题安排,这篇只谈看法,不谈方法。关于晚睡的改善建议,以前已经有一些文章,如睡前读书法、寒塘月色的几个建议等。

跟许多人一样,我最早知道“晚睡”这种不健康习惯的复杂性,是从几年前一个著名的网络帖子开始的。那个帖子叫做《晚睡强迫症,其实真的有,医学上叫”拖延症”》。真正担心起晚睡的后果,却因为一篇杂志文章。《新周刊》曾刊文讨论过个人在一线城市的去与留,篇末却出人意料地给晚睡点了一穴:“你的梦想……往小里说,只有两个小问题:早上起不来床,晚上下不了线。”

晚睡一定是“拖延症”吗?未必。“拖延症”这个中文词还远不是个严格的学术用语,长久以来它都只是个“民间戏称”。英文“procrastination”这个词,也只是指代一种行为,本不包含什么病理类的后缀。“拖延症”这个词倒是真火了,不但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甚至还被主流的拼音输入法所收录,恐怕是因为加上“症”字以后,话题性立刻暴涨,而“对号入座”、自贴标签更是人性当中亘古不变的永恒追求吧。

在我看来,真正的“拖延”,应该是那种后果消极、而又本可以避免的推迟行为。晚睡,原因本就多种多样,有人熬夜工作,因为夜晚的宁静里才能完成工作;有人晚睡,只为在睡前匆匆而过的时间里,让精神得到一些放松和休息;有人由于焦虑、失眠、时差或生物钟习惯而夜不能寐;也有人是因为截止期临近,备考、交活、交稿挑灯夜战;有人低估了睡前小事所需要的时间,总为自己睡得过晚而烦恼;也有人会心惊肉跳地发现,似乎根本找不到原因,只是莫名不想去睡,只是在微博、论坛或社交网站上耗着:一刻钟,又一刻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不知道“图”什么,只知道自己在本该睡觉的时间里,最不“图”的就是睡觉,直到后半夜,直到凌晨四五点,才折腾出难得的困意……

只有少数人能心安理得地晚睡,多数人还是会为它而烦恼。后者才是我们感兴趣的那种晚睡。网上流传的“几点不睡伤肝、几点不睡伤肾”的说法,具体审视起来未必靠谱,其中还夹杂着争议纷纭的“中西医之争”——但长期晚睡对身体不利,这点恐怕是现代医学出身的医生们也不会否认。而且,从晚睡人群当中弥漫的自责情绪来看,长期晚睡显然伤“心”。

这些不单纯属于“拖延症”的晚睡,透过它的种种表现,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共性。这个共性,“战拖会”里的很多“老人”们都知道,就是“不安”。晚睡的人,也许只是不能说晚安。不甘心说晚安,不愿意说晚安——这一天就这么结束,心里太难接受,居然过得如此简单。

有句俗语叫做“人睡如小死”。睡眠跟死亡的意象是那么近,至少,对于或漫长或短暂的一天来说,睡眠就像是入土为安的埋葬。以前熬夜多,我的脑中常会浮现出菲利普•德•尚帕涅那幅《无常(Vanitas)》的画面:一边是娇艳的瓶中鲜花,一边是无情流逝的时光沙漏,中间摆放着一具再也不能言语和行动的骷髅头颅。生命、时间和死亡——这份剑拔弩张的格局,是许多晚睡者在黑夜大海中垂死挣扎、在时间镣铐中绝望起舞的内心写照。垂死的人如果悔恨,常是由于没有真正活过;而哪个晚睡的孩子,不是因为没有获得宁静,白天没有满足?

今日我们的生活中,安宁已经是一份奢侈品,并非人人可得。几乎每个人都陷入“身份的焦虑”之中。为了克服这份焦虑,熙来攘往的人们展开了追求和奋斗。身体和精神日渐疲惫,却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越大的城市,越是能轻易把人心隔离成互不往来的孤岛。网络把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吸进去,吐出来的却只是一条条状态、留言、微博和动态消息,支离破碎,无用而过载的信息就像海水把孤岛包围并缓缓吞没。所以,当你听到《晚安曲》这样的歌词时,当你听到“值得怀念的请你珍藏,应该忘记的莫再留恋”时,还有那句“愿你走进甜甜梦乡,祝你有个宁静的夜晚”,并不华丽的文字却在一瞬间猛烈拉动心弦。平凡而温暖、却又在年少轻狂中不屑一顾的一切,当年采菊东篱的悠然、亲人叮咛的殷切、乃至不得不晨起夜睡的时限,不知什么时候,都走远了。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心理危机的导火索并不少于今天。处理危机,抚慰众生,除了个人无不耳熟能详的神话,便是通过巫师们的法术仪式,在公共生活当中实现的。然而,今天我们的公共生活已经少之又少,仪式也被当成限制或负担,被弃若敝屣。有一天我们终于又觉得,那些一度像监狱高墙一般可恶的限制,如今却像田园牧歌中的篱笆一样诗意盎然。

那些被深埋的光辉终不会湮灭。据说艺术家正是远古巫师们的隐性传人,那么那几句平实的歌词其实是临睡前的祷言,虽然很少有人会把临睡前的一套动作当回事,虽然很少有人意识到,临睡前固定刻板的一番思想,对于来日来年的意义。萧敬腾曾在演唱会上唱这首《晚安曲》,全场雷动、蓝光包围之中,他瘦削的身影幻化成一个从远古穿越而来的萨满法师。歌声贴合着心境,作品共鸣着境遇,艺术家抚慰着人心。

在每个拖着不睡的深夜,你是否只是缺了点什么?——是任务完成后的安心与甘心?是有人道一声晚安的温暖?还是一种失落的仪式感?也许都有。

据说,台湾的店里用《晚安曲》通知顾客打烊,是相当普遍的。他们真幸福。

(已刊于《东方壹周》,有删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拖延症:那些不安的晚睡人  拖延  拖延词条  不安  不安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修养管理需要

 《青蛇》里面的电影哲学

不少人常常都说电影哲学之类高深莫测的话,那么到底什么是电影哲学呢?这个问题可以写成一篇篇论文,做一次次讲座,但这样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最终,读者会埋没于晦涩且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