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本无好坏,吉凶存乎一心。”(威廉-莎士比亚)
约翰·列侬(1964年)
谨将此文献给纽约伟大的阿丽安娜·赫芬顿,感谢她鼓励我为《赫芬顿邮报》撰写文章。
我因从事运动员有关的工作而闻名,但对我而言,此文不是关于运动,而是关于生活。当我琢磨首篇文章的选题时,我想起曾在新泽西普林斯顿天然食品公司作过的讲座,想起我最受欢迎的谈话都与幸福相关。这样一来,我已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着手了。
凡地球人皆有一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
没有人能断言下面的故事的真实性,但我仍愿将我所听说的与各位分享:
当约翰·列侬年少时,他母亲经常告诉他,人生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稍长大后,他的一位老师曾给全班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下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列侬写道:“幸福。”
老师把作业递还给小列侬,说:“我想你没有弄懂题目的含义。”列侬立即将作业又递给了老师,回答道:“我认为是您没弄懂生活的含义。”
我在“峰值表现”领域与上千人打交道,其中有运动健将、商界领袖、学生、居家的父母们、警官以及拘留所的少年,我发现我们全都一样……我们有时都会陷入恐惧。所幸我们都具备扭转乾坤的潜力。以下三条原则,可能会改变你看待幸福的方式,并让你重新衡量生活中体验到的幸福度。
1. 幸福不向身外求
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地位、银行存款的多寡、天气或无瑕佳偶。如果它来自这些因素,那么,每个富翁权贵和成功者都会是有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有很多富人郁郁寡欢,也有很多身负债务者不改其乐。要是天气能使人愁肠百结,那么置身同样气候的每个人都会有相同感受。
体坛有一个例子:一位乒乓球选手曾经毕其一生,要成为世界第一。他奇迹般地达成了目标。而一旦登上绝顶,他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吗?”幸福稍纵即逝。事实上,这位选手坦承:与打乒乓球相比,他更乐意去修剪自家的草坪。
很多人都居住在“某天岛”上……等某天我发财了……等某天我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等某天我能躺在夏威夷的海滩上……等某天我成为天下无敌的乒乓选手……到那时,我将会感到幸福。
如果相信身外之物能使人感到幸福,那我们将会耗尽毕生心力,从一件事物到另一件事物中追寻幸福,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2. 幸福只在寸心中
人生而幸福。你若不信,请看看小孩子们吧。我女儿阿瓦,才十个月大,总是福气洋溢。她从不追求幸福,而幸福已成其本性。当我们长大成人,本来并不缺少幸福,但因相信了心中杂念,而将幸福拒之门外。
念想本是虚妄的,但却总是令人备感真切。你是否曾经从睡梦中惊醒,汗流浃背,心跳加速,全身绷紧?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只需躺在床上,即可获得如此真切的现实体验,由此可见念想的力量何等强大。
只有一件事物可使你感受一切,包括幸福……这就是你的念想。
我们念想之物,亦即所感之物。某个时段,我们一无所感。乐观给予我们幸福的情感,而悲观给予我们悲凉的情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能得豆吗?绝无可能。幸福也是同理。悲观者不可能得到幸福。
3. 顺其自然不强求
我知道你心中所想:“我明白了。乐观给予我们幸福的情感,而悲观给予我们悲凉的情感。现在请告诉我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
我的答案是:你做不到。你会认为我女儿是通过上课才变得幸福吗?幸福是我们的本性。假如我将一篮球沉浸在水里,而我想让它浮出水面,我该怎么办?顺其自然吧。别管它。我需要运用积极思考、论证或形象化方法吗?不用。篮球自然会浮出水面。我们的头脑也是如此。当我们放下杂念,将自然而然地回归幸福。
心境澄澈处,天地自宽阔。而当杂念四起,情绪必然低落。总是悲观的人,精力必衰。而一朝放下,心境就会好转。心境好转,做事也会更好。
面对同一处境,看法何其纷繁;这一刻我们的想法,只是众念之一斑。念想总在改变(你还记得自己最近的五个念头吗?其转换何其迅速啊)。念头转换迅速,经验也在以同样的速度转换。这就是说,我们永不会身陷绝境。就算外面阴云密布,太阳仍在云朵后面,随时可能绽放光彩。当我们陷入恐惧,只要能乐观面对,即可改变一切。
且不论真实与否,列侬的故事蕴含了真理。但它没有说出的是,我们不必坐等幸福。幸福源于自身,我们都拥有变得幸福的潜力。
我们如何才能获取这种潜力?
请记住浮出水面的篮球,记住约翰·列侬的金曲……“由它去吧。”
译者 落木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