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子善:无为有初有还无

   近日,张爱玲晚年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出版引发热读,除了小说本身,很多人把小说中的“人物对照”作为该书的最大兴趣点。为此,本报《书评周刊》4月11日刊出了“《小团圆》对照记”,带领读者提前领略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特别撰文发表他的看法。

   1

   张爱玲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对照记》(1994年6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初版)中多次提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她写下了首次读《孽海花》的感受,那是她在圣玛利亚女校住读时,“有一天我放假回来,我弟弟给我看新出版的历史小说《孽海花》,不以为奇似的撂下一句:”说是爷爷在里头。‘厚厚的一大本,我急忙翻看,渐渐看出点苗头来,专拣姓名音同字不同的,找来找去,有两个姓庄的。是嫖妓丢官后,’小红低唱我吹箫‘,在湖上逍遥的一个?看来是另一个,庄仑樵,也是’文学侍从之臣‘,不过兼有言官的职权,奏参大员,参一个倒一个,一时满朝侧目。李鸿章———忘了书中影射他的人物的名字———也被他参过,因而’褫去黄马褂,拔去三眼花翎。‘“少女张爱玲就无师自通地用”索引派“观点读《孽海花》,也算难得。

   张爱玲既然从小就读《孽海花》,对此书“书中人物几无不有所影射”的特色想必烂熟于心。她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认真探究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算一部别开生面的影射小说,是高度“《孽海花》式”的。

   2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唯一的一部长篇创作。她写《小团圆》,保守的估计,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写了二十余年,直到去世前还在修改,仍未最后定稿!据《〈小团圆〉序》中引用的第一封相关的张爱玲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致宋淇信中说:“这两个月我一直在忙着写长篇小说《小团圆》,从前的稿子完全不能用。”这就清楚地表明最迟到一九七五年五六月之前,她已写出了《小团圆》第一稿,即“从前的稿子”。“从前的稿子”何时动笔,是否完成,又是何时完成,因张爱玲致宋淇夫妇的信尚未全部公开,还不得而知。但张爱玲自己废弃第一稿应是可以肯定的。

   《小团圆》第二稿同年九月一气呵成,“写得非常快”。从手稿看,也很少修改。但张爱玲马上又意识到“要多搁些天,预备改。”于是她又不断“补写”,在“补写”过程中“又发现需要修补的地方越来越多”。直到一九七六年三月中旬才算完稿,寄请宋淇、邝文美夫妇过目。书稿寄出后又想起来有“两处需要修改”,就再寄给宋、邝夫妇两页“抽换”。由此足见张爱玲对这部小说的郑重其事。但是宋、邝夫妇读了《小团圆》第二稿后,仍然提出了非常尖锐而又具体的意见,建议张爱玲修改,或者干脆“暂时搁一搁,好好想一想再说”。从已经公布的当时宋、张往来信函摘录可知,张爱玲并不完全认同宋淇的看法,但她接受了宋淇的建议,同意把《小团圆》第二稿“多搁些时再说”。现在公之于世的正是《小团圆》第二稿,台北皇冠出版社初版《小团圆》版权页作“著作完成日期———1995年”,显然有误。

   当时知道有《小团圆》存在的,除了唯一读过并保存第二稿的宋淇夫妇,就只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评价了张爱玲的夏志清了。已经公布的张爱玲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九日、一九七六年三月九日、十五日、四月四日致夏志清信中多次提到《小团圆》,还特别告诉夏志清“你定做的那篇小说就是《小团圆》,而且长达十八万字!”为什么说《小团圆》是夏志清所“定做”?夏志清自己已经记不清,倒是《〈小团圆〉序》所引用的张爱玲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致宋淇信给出了答案。原来夏志清写长信建议她“写祖父母与母亲的事”,“好在现在小说与传记不明分”,因此张爱玲才这样答复他。这就证明《小团圆》与张爱玲生平密切相关,只不过小说中祖父母的事并未实写,在母亲和父亲身上虽然花费不少笔墨,也并非小说的重点。小说主要刻画主人公盛九莉的生活(包括家庭、求学和写字生涯等等)和情感经历,更重要的是,九莉应可视作张爱玲的自况,自我书写,或者说,九莉就是作者张爱玲借以“影射”自己,正如她在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致宋淇信中所揭示的:“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

   3

   既然九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就是张爱玲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小团圆》中写到的一些主要和次要人物来一番“索引”(以在小说中出现先后为序),以进一步证明《小团圆》确系“影射小说”:

   比比:炎樱,张爱玲香港大学同学。

   蕊秋:黄逸梵(素琼),张爱玲母亲,小说中又称之为“二婶”。

   楚娣:张茂渊,张爱玲姑姑,小说中又称之为“三姑”。

   九林:张子静,张爱玲之弟。

   乃德:张志沂(廷众),张爱玲父亲,小说中又称之为“二叔”。

   汤孤鹜:周瘦鹃,时为《紫罗兰》杂志主编。

   文姬:苏青,时为《天地》杂志主编。

   向璟:疑为邵洵美,留学法国,三十年代诗人。

   秀男:胡春雨(青芸),胡兰成侄女。

   汝狄:赖雅,美国作家,张爱玲第二任丈夫。

   虞克潜:沈启无,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

   荀桦:疑为柯灵,时为《万象》杂志主编。

   燕山:疑为桑弧,电影导演,宋淇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致张爱玲信中就说“蓝(应为燕,系宋淇笔误)山我们猜是桑弧”。

   如此之多的小说人物有所指,《小团圆》理所当然地可以归入“影射小说”之列。然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小说中被影射的人物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之间不能等量齐观,完全画上等号。小说中塑造的是文学形象,这些生动的形象经过了张爱玲天才的艺术加工和改造,以适应小说总体构思的需要。否则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史实”,领悟“文学”与“史实”必然存在的可能是重大的差异。《小团圆》中“文学”与“史实”之间巨大的张力已经并将继续刺激着读者的想象。

   有趣的是,《小团圆》中写到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品时,都用了真实的书名,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等,唯独在写到《孽海花》时改名《清夜录》。可见张爱玲在这里也想把九莉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我们把《小团圆》中九莉“惊喜交集”地翻看“那传奇化的故事”《清夜录》的情形,与《对照记》中张爱玲追忆当年阅读《孽海花》时的感受加以对照,也是极有兴味的。总而言之,如果把张爱玲在《对照记》中对《孽海花》的评价“《孽海花》里这一段情节想必可靠,除了小说例有的渲染”改动,移用到《小团圆》上,也许是颇为恰当的:“《小团圆》里的这些情节未必都可靠,除了小说例有的渲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子善:无为有初有还无  陈子善  陈子善词条  无为  无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