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齐心苑:允禵诗作新发现

    

   摘要:《延芬室集》是清宗室文人永忠的诗文集。永忠对自己的诗文很是珍视,他的诗文编年细致、脉络清晰,而且常标有小注,因此往往有补史之功。然而在他的诗集中,有一部分诗既没有编年又少见注解。仔细分析可发现,这部分无编年诗作者的身份当是皇子,创作时间以康熙朝为主,一部分诗的写作地点在我国西部边陲。这些都与永忠的生平经历不相符。经考辨,永忠的祖父,即康熙的第十四子允禵才是《延芬室集》中无编年诗作的作者。

   关键词:《延芬室集》,永忠,允禵,编年

    

   《延芬室集》是清宗室爱新觉罗·永忠的诗文集。《清史稿·文苑传》:“永忠,字良辅,又字臞仙,多罗贝勒弘明子。辅国将军。有《延芬室集》。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遇奇书异籍,必买之归,虽典衣绝食不顾也。”[①]在今日,永忠及其《延芬室集》受到重视缘于他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永忠是目前所知的曹雪芹亲友圈外第一个题评《红楼梦》的人,这三首诗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成为《红楼梦》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永忠《延芬室集》在清代未刊刻,仅清铁保编辑的《熙朝雅颂集》选录了他的五十首诗。现在,国内尚存两个写本,一个曾由《八旗艺文编目》的作者恩华收藏、现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一个由史树青收藏于竹影书屋。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将这三种汇印出版。

   永忠诗文以编年为序,虽有部分遗失却脉络清晰。然而,《延芬室集》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本第三十二册既无编年又少有序注,和其他部分的诗相比较显得十分“另类”。可惜这一情况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上海古籍出版社《延芬室集》简单地称这一册为《编年外诗稿》,迄今为止尚无人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编年外诗稿》概况

   《编年外诗稿》从笔迹一望便知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永忠和友人的唱和诗,包括《除夕前一日再述》和《壬寅上辛日祈谷礼成叠韵恭述》两组共八首诗,每首诗后面都标有作者。这两组诗虽然被置于《编年外诗稿》中,但其创作时间并不难知。《除夕前一日再述》四首诗又见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稿之末,不过是题目稍有差异,名为《除夕前一日次韵》。《壬寅上辛日祈谷礼成叠韵恭述》组诗里的永忠诗又见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稿之首,题为《奉和祈谷礼成叠韵恭述元韵》。结合两组诗的在原编年稿中一位于乾隆四十六(1781)年末、一位于乾隆四十七(1782)年首的位置,和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本子原来“有残缺,并且没有装订”[②]、缺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和四十七年(1782)诗的这种情况[③],可知,这两组诗本来在“编年内”,因为这两年的其余诗稿散失才“无家可归”,才被并入第三十二册,被归入《编年外诗稿》。真正不知写作年代的诗稿实际上是《编年外诗稿》的第二部分,从《南苑阅武应制》到最后的《日月合璧五星贯珠》[④],这部分诗不仅具体写作时间不明,而且诗作的内容和永忠的身世经历多不相符,本文且称之为无编年诗。

   二、无编年诗的作者不是永忠

   1、身份不符

   无编年诗《南苑阅武应制》:“阅武来文囿,兵精将亦雄。全凭皇父略,四海乐同风。”[⑤]永忠虽然是宗室一员,父弘明是多罗贝勒,但他的诗中绝不该出现“皇父”一词。类似还有《万寿节西宁即事》,诗尾联:“佇脱绒衣换莱彩,膝前饮至祝君亲。”[⑥]莱彩即莱衣,源于老莱子身着彩衣娱双亲的故事。诗作者在皇帝圣诞之日,表达要在“君亲”膝前尽孝的愿望。这都说明诗作者身份当是皇子。另有《万寿节述怀》,诗末云“但为父母心,慈爱恐未偕。倚门倚闾望,何以慰亲怀。”[⑦]永忠于乾隆十六年(1751)作有《万寿节恭记》三首可与此对比,且看第一首:“圣王锡类仰尊亲,德合无疆第一人。遐迩轮诚瞻北极,山川呈瑞献枫宸。岱松葱郁千祥集,旭日曈昽万物春。今此下民欢动地,太平盛世沐深仁。”[⑧]同样是万寿节,前两首诗作者都由节日述及自身父母,永忠诗则是表达时逢节日的欣喜和对明君盛世赞颂。

   2、涉及地域和永忠经历不符

   无编年诗有些作品的写作地点永忠从未涉足过。如上文提过的《万寿节西宁即事》,由题目可知作于西宁。又如《夏日望天山积雪》,虽说古人作诗可虚实结合,所写不必是亲见,但是从诗题“望”字可知,诗人笔下的天山积雪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正在眼前。除此之外,还有《沙山》、《日月山碑》、《金沙江》、《西宁喜雨》、《边城秋雨》等诗,这些诗涉及的地方,不管是鸣沙山、日月山、金沙江还是横亘新疆的天山,对于一生居于北京[⑨]的永忠来说,从始至终都是遥远的,所以他不是这些诗的作者。

   3、写作时间和永忠生活年代不符

   无编年诗中有很多应制诗和恭和诗,这些诗的创作年代和永忠的生活时代不符。如《恭和圣制赐提督潘育龙吴英七言律二首次韵》,第一首:“三秦久镇总元戎,报国丹心协圣衷。射虎石边飞赤羽,伏羗关外挂琱弓。由来睿虑兼神略,故而雄才树战功。今日宸章垂顾问,莫言衰老已成翁。”第二首:“闽海清平乐有年,壮猷远播驾楼船。巨鱼已避千钧弩,别浦全无一缕烟。白发渐生臣节立,丹书驰赐主恩延。将军勉力加勤敏,整饬边方永肃然。”[⑩]潘育龙和吴英是康熙朝的大臣。《清史稿》列传六十八:“潘育龙,字飞天,甘肃靖远人。初入伍,从征李来亨等於茅麓山,有功。康熙十四年,王辅臣叛,育龙从副将偏图攻三水、淳化,复从扬威将军阿密达战泾州……五十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赐祭葬,谥襄勇。”[11]《清史稿》列传四十八:“吴英,字为高,福建莆田人。幼为海贼掠置岛中,更姓王。康熙二年,赴泉州降,授守备劄。从提督王进功攻郑锦,拔铜山城,加都司佥书衔。寻授浙江提标都司……上降诏奖英笃实而明达,寻授威略将军,仍领水师提督事,复御制诗赐之,勖以黾勉防微。五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12]由此可见这两首诗所恭和的御制诗只可能是康熙的诗作。查《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发现康熙确实曾赐诗给潘育龙和吴英。一是《将军潘育龙久任封疆故存问赐诗》:“少年勇战启元戎,久任三秦铁石衷。守土防边资壮略,披坚敌阵表彤弓。升平当惜老臣在,竹帛还酬旧日功。白首怡神存硕果,愿期添算荷恩隆。”[13]一是《赐将军吴英》:“水陆封疆六十年,曾经百战驾轻船。蓬台远涉鲸鲵浪,岛屿全消烽火烟。将老偏宜立志壮,宸襟每注施恩延。波涛有作湏先靖,黾勉防微计未然。”[14]结合史实和次韵诗的用韵规则,可肯定《恭和圣制赐提督潘育龙吴英七言律二首次韵》中所谓的圣制诗正是康熙的这两首诗。

   照诗歌传统,诗人恭和的对象大部分是和自己同时代的人,尤其是题中有“圣制”和“御制”的,其恭和对象都是特指与诗人同时的皇帝。这一点永忠的几首恭和诗可以证明:

 

   综上所述,无编年诗的作者当符合以下条件:身份是皇子,曾经到过西宁附近,曾生活于康熙时代。而且,既然此人的作品和永忠的作品一起流传至今,那么他和永忠的关系一定很亲近。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永忠的祖父——康熙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

   三、无编年诗的作者是允禵

   1、身分经历符合

   允禵,原名胤祯。《清史稿·诸王传》简略记载了他的生平。“恂勤郡王允禵,圣祖第十四子。……五十七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八年四月……上命驻西宁。五十九年正月,允禵移军穆鲁斯乌苏,遣平逆将军延信率师入西藏,令宗查布防西宁,讷尔素防古木。……六十年五月,允禵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旋请于明年进兵。……十月,召来京,面授方略。六十一年三月,还军。”[18]由这段材料可知,允禵是个曾经立功边疆的皇子。如果他是无编年诗的作者,就既能解释《南苑阅武应制》中“皇父”一词的出现,又能说明《沙山》一诗尾联“不为羊肠愁险峻,谁言忠孝两难全”的含义。

   允禵曾先后驻军西宁、穆鲁斯乌苏和甘州,他这特别的经历也能和无编年诗后面的一系列诗对应起来。这些诗依次是:

   《万寿节西宁即事》、《沙山》、《日月山碑》、《金沙江》、《西宁喜雨》、《边城秋雨》和《夏日望天山积雪》。

   根据《清史稿》和《圣祖仁皇帝实录》可知,允禵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启程离京,康熙五十八年(1719)四月奉命驻扎西宁,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移军穆鲁斯乌苏,康熙六十年(1721)五月率师驻甘州,同年十月返京商议军事并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抵京,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月,再去往军前。[19]康熙圣诞是在农历三月,所以,康熙五十八年(1719)到六十年(1721)这三年,允禵未能在京城为康熙祝寿。而三年中,只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万寿节时,允禵是在西宁。所以,《万寿节西宁即事》写作于这一年。

   日月山,在西宁附近。《清史稿·地理志》记,雍正时,“置互市于西宁日月山。”[20]《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称,西宁口外日月山之西南地名沙喇库图尔……”[21]所以,《日月山碑》诗也创作于允禵驻扎西宁时。

   穆鲁斯乌苏,又作木鲁乌苏,[22]位于青海和西藏的交界,境内有有木鲁乌苏河,《清史稿·地理志》:“喀齐乌蓝木伦河,东流八百馀里,会乌苏河,以下通称木鲁乌苏河。……又东南为布垒河,入四川雅州所属土司界,是为金沙江上源。”[23]《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金沙江之源,自达赖喇嘛东北乌尼尹乌苏峰流出。乌尼尹乌苏峰中华谓之乳牛山也。其水名穆鲁斯乌苏。”[24]所以,《金沙江》当是允禵移军穆鲁斯乌苏后所作,诗所指“金沙江”实是金沙江的上游——穆鲁斯乌苏河。

   甘州,位于甘肃西北部。《清史稿·地理志》:“甘州府……西南:祁连山,绵亘府境,与青海分界。”[25]又《清史稿·地理志》:“天山支脉迤逦南部者为祁连山。”[26]《边城秋雨》诗有“霖雨连宵成化雨,天山一夕变琼山”[27]句,《夏日望天山积雪》由诗题可知作于天山附近,所以,这两首诗是允禵驻扎甘州时所作。不仅在地点上,在季节上,允禵在甘州的时间也和诗中的夏、秋吻合。允禵在甘州的时间分为两段,一是康熙六十年(1721)五月到十月,二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月到十一月[28]。这两年的夏秋,允禵刚好在甘州,正对应了诗中的“夏日”和“秋雨”。

   细按位于无编年诗后部的这些诗,诗的先后顺序和允禵驻军三地的先后顺序总体上也一致,《西宁即事》《日月山碑》→《金沙江》→《边城秋雨》《夏日望天山积雪》,对应着西宁→穆鲁斯乌苏→甘州。

   2、生活时代符合

   《延芬室集》无编年诗中的恭和诗和应制诗大都能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中找到相对应的诗篇:

    进入专题: 《延芬室集》   永忠   允禵   编年外  

1 2 3 全文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097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齐心苑:允禵诗作新发现  新发  新发词条  诗作  诗作词条  齐心  齐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