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德峰:哲学回归是否预示时代变迁

  

  

  来源:《解放日报》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家园。而这,远不是科学所能实现的。西方世界同样在这一时代的脉动中。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终于不期而至,这或许也预示着一个思想的时代的到来。

  ●领会命运和感悟真理,正是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的事业。当代人的狂妄自大,体现在力图用知识和技术不仅掌控现在、而且掌控未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支玲琳:曾经冷门的哲学,正重新获得世人青睐。最近,在美国一些大学里,哲学成为大学生们争相选择的热门专业。据欧洲媒体报道,如今哲学正成为年轻人中的热门话题,而法国从2011年开始,部分中学将提前两年开始哲学教育。在这个追求经世致用、实用为上的年代里,您认为哲学为何会重获追捧?

  王德峰:西方人说“哲学不能烤面包”,这是一句调侃哲学的话。因为哲学这门学科从来不是谋生的技巧,有实用价值的是科学。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关注到哲学哲学满足的是人心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所追问的,是最深层次的、关于生活和世界的真理。大多数人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牵制,会放弃这种思考。所以一直以来,哲学只是作为一种爱好或者修养,在少数人中存在着。

  于一般人而言,只有在痛苦时才会寻求真理,而非知识。因为科学知识处理的是日常事务,排除的是琐碎烦恼。但是当大痛苦降临,人们只能向哲学寻求启发、慰藉和方向。所以,如果西方世界在最近这段时间表现出对哲学的热情,那说明西方有痛苦。近年来这场席卷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不仅仅造成了经济上的创伤,对西方文化思想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显现。而哲学热的复兴,应该正是表现之一。

  支玲琳:但哲学意识的觉醒,对青年人而言是否太过沉重?

  王德峰: “80后”是一个世界现象。西方的“80后”当然和中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 “80后”的成长环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大动荡几乎没有任何了解。一直以来,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秩序已经被设计和安排好的世界里,他们觉得眼前这一切都是天然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但经历了金融危机,他们突然发现,这个秩序被打乱了,人生的轨迹开始不清晰了,原来从未想过的安身立命问题,现在也要开始思考了。

  其实哲学对人的帮助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大的思考。在大痛苦后,经历过这样的大思考,那么现实中所遭遇的,就不过是些小烦恼罢了。人的心胸将被打开,这对年轻人是很有益处的。

  支玲琳:在某种程度上,哲学的确是社会情绪的“体温表”,这从中国发展的这30年中也能得到验证。改革开放之初,前路迷惘、思潮交汇,“文学热”“哲学热”也一时激情涌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展开,思想也逐渐平息,转为对实用科学的追逐。

  王德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国社会的转型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很大的震荡,前景有多种可能性,所以人们会更关注思想,讨论各种基本价值标准,整个社会的思考不可阻遏地被激发了。后来,改革开放逐步展开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社会阶层结构性重组,大分化、大改组,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成了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空论无益,在这个年代,要么在名利场上上升,要么在名利场上下降。所以,渐渐地,对社会整体价值信念问题的思考被搁置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眼前的利害得失。

  但在我们这个国家,仰望星空的人,其实还是不少的,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注意到而已。今天中国的变化很大,或许我们正处在一个更大规模的思想激荡的前夜,亦未可知。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从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转向追求合理的秩序和精神的安宁——无论是富豪阶层,还是布衣百姓,都想寻求安身立命之所。一个新的 30年已经开始,它的主题一是树立中国价值,二是重建社会正义。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家园。而这,属于人文的范畴、思想的任务,远不是科学所能实现的。而整个西方世界,同样在这一时代的脉动中。它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终于不期而至,这或许也预示着一个思想的时代的到来。

  支玲琳:对于过去的发展时代,李泽厚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结语——“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提醒世人 “哲学后退,实用上位”是多么危险。

  王德峰:以当代显学中之显学,即金融学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门实用学问广受追捧,人们自信只要掌握诀窍,就可以迅速圈钱,这使得很多原本在实体经济领域产出的财富集中到了少数金融寡头手中,这显然撼动了社会公正。第二个问题在于,金融学把未来当成是可以逻辑推演的东西,可以用数学模型推算的东西,然后据此制订这个世界的资本交易规则,不断将金融衍生品炮制出来。这其实是邪恶之举。因为未来并不是知识可以推断的对象。未来要求我们在对命运的领会和对真理的感悟中作出筹划和决断,而不是作出逻辑推断。领会命运和感悟真理,正是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的事业。当代人的狂妄自大,体现在力图用知识和技术不仅掌控现在、而且掌控未来。金融风暴的到来,粉碎了这种自负,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对未来的筹划,需要哲学和宗教的积淀,这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恰恰被人们忽视了。

  支玲琳: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发达、资讯泛滥、人人发言的年代,要静下来思考哲学,似乎并不容易。

  王德峰:不论难易,关键是需要。时代有痛苦、有病症,就会有需要。像中国的“80后”“90后”,目前更多的是面临着成家立业、结婚生育的人生压力。所以,要他们现在就去读哲学,恐怕是不现实的。但是未来10年、20年,他们已三十而立、年近不惑,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哲学就会进入他们的视野。我的建议是现在对此应该有一点准备。

  现在出现的国学热、哲学热,主要是热在中年群体。人到中年的社会阅历,所经历的人生波折,都会催促他们去寻求思想和智慧。这些中年人在各种类型单位里,大多已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同时也是 “80后”的上司。所以,他们除了给年轻人以工作上的任务外,也会给他们一些思想。像我知道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就是如此,他们在企业内部开会经常谈论哲学,谈论对人生的思考和规划。这种思想的传递,其实也在推动我们这个社会哲学的思考,唤回对价值真理的追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预示  预示词条  变迁  变迁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  是否  是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