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常说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一类话,用成语表示有“进退失据”、“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前后碰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更古雅一点的说法是“进退维谷”。“维”在这里做“为”,即做“是”解,“谷”做“困难”解。
下面这个故事,讲的便是一个进退维谷的情况。
聪明的哈萨克小姑娘阿格夏和一个商人在法官面前打赌,两个人都说一个谎话,谁要是认为对方所说的确实是谎话,谁就输一千块钱。商人说了一通谎话以后,阿格夏认为这是真话。轮到阿格夏讲了,她说:“我的叔父是一个专门给商人带路的向导,一天,他正领着一个拥有六百峰骆驼的商队在戈壁滩上赶路,忽然遇到一伙凶恶的强盗。强盗将商队的财产全部抢光了,最后还杀死了几个无辜的路人。昨天,我叔叔来告诉我,杀死那些赶路的人的强盗头子就是你!你说说,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敦煌壁画中的丝绸之路商旅图。当年在这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数以百千计的商队承载着历史的重任,艰难地跋涉着。
商人气急败坏地对法官说:“她……她……她说的是假话。”这样,阿格夏就战胜了贪婪的商人。
在这个故事里,商人就面临着一个二难推理:
如果承认小姑娘说的是真事,那就得赔偿财产甚至还会被判刑;如果不承认,就得输掉一千块钱。两害相权取其轻,精于打算的商人还是只好选择后者。
所谓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一个选言命题及与选言支数目相对应的假言命题组成前提的推理。常用的假言选言推理由两个选言支的一个选言命题和两个假言命题作为前提,结论是一个直言命题或是一个选言命题。
我们考虑某事物有几种可能性并且每一种可能性都会导致某种后果时,就常常表现为一个假言选言推理。如果有两种可能性,而这两种可能性都引申出某对象难以接受的结论,就是说,这两种结果都涉及某对象的心理因素或它与其他对象的利害关系时,我们便把这种假言选言推理形象地称为二难推理。当可能性是三种或四种,而这三种或四种可能又都会引出某对象难以接受的结论时,就形成了三难推理或四难推理。
苏轼有一首《琴诗》,是七言绝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予君指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