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里达,20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又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30年,德里达出生在阿尔及利亚,拥有犹太人的血统。青年时代,德里达在拥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求学,很快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德里达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期曾经掀起一股巨大的波澜,不仅让他成为欧美哲学界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让他的思想成为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他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解构”,广泛渗透到艺术、语言学、社会科学、政治学、人类学甚至是建筑等领域。他的学术著作超过40本,是极为多产的思想家。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想发端于柏拉图对于上帝之音问题的解释,在柏拉图看来,真理源于逻各斯,即上帝之言。这种逻各斯主义认为,世上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与逻各斯在场有关。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思考“思想”,尽量避免语言媒介的干扰。由于失去语言无法记录思想,因此逻各斯主义要求语言应该尽量透明,自然而然地成为真理的代言人。而语言天然优于文字,因为讲话人的“在场”,可以准确解释“意图”,避免发生歧义。
德里达针对逻各斯主义提出了颠覆解构方法,他声称书写文字并不天生低于语言发音,他建立一种“文字学”,突出并确认书写文字的优越性,即文字在符号学意义上具有“可重复性”。当听话人对讲话人的意图一无所获时,同样也能借助符号系统了解其意图。也就是说,符号在不考虑讲话人的意图情况下,依然能被人们加以理解和接受。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法国存在主义衰败之际,对结构主义和现象学扬弃所产生的结果。解构并不是摧毁,而是一种行动的策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否定一切终极意义,消解二元对立,主张阐释的多样性和不可终结性,颠覆“在场”的形而上学。德里达的思想代表了法国人的激进的反传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