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杨玉圣:《学术共同体》自序

  

  说实在的,本书原本并不在今年的出版计划之内。

  自从2003年侥幸当上了教授后,对于出书,我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动力和压力了。也就是由于这个缘故,自2005年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史学评论》和《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个人的专著或文集。只是趁2006年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之机会,印制了两种“山寨版”集子,即《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纪念文集》和《交流是幸福的》;还为已故北大教授、业师罗荣渠先生整理出版了两部遗稿,即《美洲史论》和《美国历史通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人到中年,心态愈发老衰,功名利禄,都看淡了。作为一个读书人,既然不用评教授了,又不思进取:既不想申请“博导”,也没有申报所谓“三级教授”的冲动,或者借出书而申请项目或奖项。因而,出书与否,于个人而言,大约是无关紧要的事儿了。可是,为什么又鼓捣出这本名曰《学术共同体》的集子呢?

  今年3月,将是恩师、北大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十年前,我曾张罗编辑过一册《美国史探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收集齐老师及其在北大历史学系指导的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集中展示了主要是由齐老师开拓的美国早期史、早期中美关系史、妇女史等领域的部分代表性作品。该书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史专家黄安年教授等师友的首肯。

  十年过去了。为祝贺齐老师八十岁生日,大约半年前,我先后与大师兄满运龙博士(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师兄陈勇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商量,想再编一册论集,收集齐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相关学术作品而成《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此议获得大多数齐门弟子的积极响应。

  与此同时,我个人也曾私下想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章编印成册——《流浪学坛》《书生论语》《书生之梦》(最初想到的三个书名,现在分别作为本书三大部分的标题),不求公开出版,而是各印几百册“山寨版”,作为献给恩师生日的薄礼。

  未料,不编不知道,一编吓一跳:编辑成册后,发现不仅书稿数量相当之多,而且形成了学术规范、小区善治、名誉权纠纷、青州行记、讲学纪游、学友对话等主题。恰好,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延青先生来京,获悉此事后,热心联系出版事宜,于是这本原拟以“山寨版”行世的集子,终于名正言顺地获得了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出生证”和“身份证”,遂有本书。

  献丑于学界的《学术共同体》,按照主题,分为三卷。其中,上卷“流浪学坛”,围绕中国特有的大学问题展开,《论大学问题及其治理》综合反映了近年来自己对有关该问题的现实观察和学术思考。《敦促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引咎辞职书》,系与山东大学王建民教授、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武汉大学李世洞教授这四位志同道合的师友合作而成的。《炮轰CSSCI(论纲)——兼论学术腐败》一文,虽则一挥而就、且乏善可陈,但因为捅了高校人文社科界的一个特大的“马蜂窝”,居然引起黄安年教授、方广锠教授、童之伟教授、石汝杰教授、李世洞教授等的共鸣与回应,而且导致有教育部作坚强后盾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严正“声明”:“2010年1月21日上海出版的《东方早报》发表了石剑峰采写的《中国学术“GDP”造假为敛财?》一文,文中大量引用了杨玉圣首发于‘学术批评网’上的未经证实的言论,对我中心进行了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和攻击,该文中的不实之词已经严重侵犯我中心的权益,并损害了我中心的形象和声誉。”该中心左手拿着糖果、右手拿着棒子,像小孩子一般,撒娇兼恫吓道:“我们欢迎任何机构和个人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坚决反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蓄意指责和歪曲。对于任何未经调查证实并损害我中心消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我中心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也许,这是2010年的新年第一道坎儿:拖了三年多的南京“沈木珠教授夫妇诉讼门事件”尚未了结,因为这则小稿,很有可能被这家“国家级”的研究中心诉到专门受理恶意诉讼案的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没完没了地再打一场马拉松式官司。

  除了喜怒笑骂点评上述“沈木珠教授夫妇诉讼门事件”的文字外,其他文章主要是围绕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业主自治和小区善治问题展开的。《论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和《影响城市小区和谐的十大问题》这两篇长文,无论是选题、材料还是立意、立论,多多少少还是有所创获的。其中,既有自己从事小区自治试验的感性经验的积淀,也有开设“社区治理研究”课程的教学心得,还有代表业主委员会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开发商、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诉讼的法律实践,可谓从生活到理论的摸索、从经验到理性的升华。

  中卷“书生论语”,包括2006年与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的对话、从小事入手讨论法大的《我观法大》系列之《以小观大 大学为大》、近年来有关学术讲座的主持辞或现场评论、为有关师友新著写作的序或跋、为《世界知识》“读书视界”专栏写的有关新书评论等率性文字,知无不言,言而有物,乃至明知不可言而言之。

  《从“外国法制史”到“世界法律通史”——高校现行“外国法制史”体系改革刍议》《“青州学”论纲》《以学术素质养成教育引领法学教育潮流》和《北大:作为历史学科人才荟萃之高地》等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这位历史学出身且一直“蹲史坑”、如今却浪迹法学和史学界的跋涉之路以及不安分、“瞎折腾”的“老顽童”心态、点滴努力与初步尝试。

  下卷“书生之梦”的文字,在写法上企图进行新的尝试,即通过故乡青州之行,凸显游子之心、书生之梦以及人生的无奈、生活的美好;通过学术讲学,云游四方,故交新朋,乐此不疲,乃讲学之乐、布道之劳、交游之福。

  与上述各部分正文不同,各卷卷末“附录”选收了最近十年来学界前辈和师友对我个人以及相关著作的批评与评论,还选收了几位记者朋友的采访报道。这里要特别感谢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先生、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陈三井研究员等学界前辈的提携,同时也深深感激好友、评论家吴励生先生、清华大学张绪山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何慧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叶勤博士的厚爱以及记者李艳艳、胡丽波、吴飞、王淼、任雪、杜晓的关照。这一部分文稿,再次证明“交流是幸福的”这一朴素的命题,同时,也是自己今后再学术之路上不敢懈怠、继续跋涉的内在动力。

  此外,我还要感谢曾经发表过拙稿的报纸、刊物、网站及其编辑,特别感谢《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先生、《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先生、《新华文摘》总编辑张耀铭先生、《世界知识》主编徐波先生、《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先生、《大学人文》主编谢泳教授、《博览群书》责任编辑王正先生、《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邓晶晶女士、《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主编王晓宁女士。

  除另有署名者或注明合作者外,凡是收入本书的文章,均系本人独立完成。因拙文而引发的可能的法律纠纷或学术争议,由本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

  最后,笔者真诚欢迎学界前辈、友人、学生和广大读者朋友,对本书及其提出的有关学术共同体的话题惠予批评或讨论。

  

  2010年1月29日 凌晨 5:33

  于青州银座君悦酒店1009房间

   2月16日 17:50

   修订于京北富泉寒舍

  

  [《学术共同体》,杨玉圣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杨玉圣:《学术共同体》自序  自序  自序词条  共同体  共同体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宏观经济学

 杨玉圣:初涉法苑 人生新篇

   一、从史学到法学    说来真是惭愧,虽然已名列法学院教授名册,但我知道,自己仅是一个初涉法苑的迟到者。  二十五年前,从一进入大学开始,我学的就是史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