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2日,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越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被称为“宇宙的哥伦布”。
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以“地球人”的名义在月球上立了一块碑:“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四百多年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跨海航行,使人类超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发现了整个人类。而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太空旅行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人类开始越出地球之外反观地球:我们地球上生存繁衍的60多亿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共同依傍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在无际无涯的太空中遨游。
从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新的观念认识人类,认识我们与人类的关系。
一、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公民意识
15世纪末,欧洲人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从此,凡是他们的帆船抵达的地方,就被纳入世界的视野;凡是被他们“发现”的民族,就脱离了与世隔离的状态,卷入全球化的漩涡。经过几百年后,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裹挟进来,喷气式飞机、越洋电话、因特网、国际贸易等,真正将人类联结为一个整体。
以往,公民只关心自己的国家,现在,公民在关心自己的国家之外,还需关心人类的公共事务和共同命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公民都具有双重身份,即某一主权国家的公民和世界公民。在法律上,公民身份总是与国籍相联,我们都是某一个具体国家的公民,但我们还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并因此而享受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所以我们自然也是世界公民。世界公民资格不需要任何法律的承认,只要我们属于人类的一员,我们就是世界公民。
经济全球化
广东的林先生受聘于一家乡镇企业做业务员,这个企业的产品销往三十多个国家,而林先生的工作便使他在这几十个国家间往返奔波。他持有多个国家的护照,今天飞到这国,明天又飞到那国。他的最高记录,是一个月中去过13个国家。他每年在国外生活的时间比在国内生活的时间多,在国外的朋友也比国内的多。每次回国,他都要问这问那,因为他对外国比对本国还熟悉。而他的妻子贾女士受聘于驻广州的一家外国企业,英语与中文一样流利,经常代表外商与中国政府或中国企业谈判。
林先生夫妇在经济生活方面已经成为“国际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进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过上林先生夫妇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上了建设市场经济的不归路。市场经济在本性上就是开放的,它发展的结果,是将全球都联结为无孔不入的统一的大市场。市场经济必然是国际化的,各国经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在很多领域,甚至是你我不分,民族国家的界限失去了意义。比如在那些主导国际经济的跨国公司,公司的总部虽在某国,而它的子公司却分布在若干国家,市场遍布世界各地,雇员来自地球上各个角落。公司有超出具体国家利益的自身利益,每个公司都要求其职员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要忠诚于自己的公司。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了WTO,它意味着我国将一步步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意味着我们——从政府到每个公民——在经济领域里都要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将会越来越国际化。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需要适应林先生那样高度国际化的生活:他需要有开阔的视野,熟悉多种文化,善于与他国的同伴或对手打交道,国家的界限对他不再是一道壁垒或鸿沟。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会遇到贾女士的困惑:我受聘于外国公司,当这家外国公司与我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应该怎么办?比如说,我代表我所服务的外国公司与我国政府或企业谈判时,我应该忠诚于哪一方?
全球治理时代
自从人类走出原始森林,建立了国家以来,在国家与国家之间长期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无数仁人志士梦想过人类大同,也有人设计过世界政府,但现实情况却是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近代以来,国际法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没有强制其执行的权力后盾,所以它仍然不断遭到践踏;人类也建立了各种国际组织,但它们往往对各国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所以其权威总是受到蔑视。
如今,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已经是文明人类的耻辱;国际社会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已经为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容。冷战结束后,一种新的国际秩序的轮廓已经浮现出来,即全球治理。它既不是无政府状态,也不是统一的世界政府,而是世界上各主权国家、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平等参与和合作。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制订出国际行为的准则,并监督其执行。
WTO可以说是在商贸领域的全球治理的体现:各成员国协商制订出规则,大家共同遵守,如有纷争或冲突,提交到该组织进行调解和仲裁,违规者将受到惩罚。
全球治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因为全球治理的主体不仅是主权国家,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每个公民不仅通过参与本国政府制订对外政策而间接地参与全球治理,还要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渠道来直接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国际法的制定及监督执行。如今,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已经显得特别重要,在许多领域,它已经与主权国家平起平坐,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民主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成就。公民们既可以和国内的公民联合起来参与国际事务,也可以和其他国家的公民联合起来参与国际事务,有的场合,还能够以公民个人的身份来参与国际事务。
全球治理时代的来临,对我们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参与国内事务,还要参与国际事务;不仅承担国内义务,还要承担国际义务。目前,我们许多公民尚不具备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素质,许多公民还不是任何一个志愿性公民社团组织的积极成员,可见,我们距离参与全球治理的要求该有多大差距呀!
新的全球文明
在以往的时代,各民族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生活。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性格、历史经历和外部环境,经千百年的积淀,形成各民族极其多样化的文化。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一种新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
今天,我们虽然还有许多分歧,但一些人类普世性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如果我们看看这几十年人类庄严签署和宣告的那些公约、宣言、条约、章程等,就会发现人类在非常广泛的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保障基本人权、民主自治、保护环境、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尊重各国主权、尊重各民族文化、反对种族、性别、宗教歧视,发展经济以提高生活水平等等。
我们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准则和规范,大家相约遵守。这些规则有经济的、政治的,也有技术上的、生活方面的,包括像体育竞赛规则,都不再是各国自行其是,而是世界通用。
人类的文化产品、精神财富、知识成果不再是某个国家和民族的特权,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美国航天飞机升空,代表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是人类的骄傲;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每一篇论文发表后,都成为人类共享的学术成果;美国的NBA、巴西的足球使全世界的球迷们得到享受;中国的太极拳愉悦着各族男女习炼者的身心;而疯狂的塔利班分子炸毁巴米扬大佛的时候,全世界文明人类都感到痛心,因为那是属于人类的文化遗产。
甚至一些在历史上曾互相势如水火的宗教,现在也开始走到了一起。实现宗教和解、建立普世宗教、倡导全球伦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伊托邦”的来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因特网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因特网真正实现了信息的跨国界自由流动,实现了人类的信息共享,也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与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实现信息沟通。它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已经失去意义,各种价值、各种文化直接发生交流与碰撞。
如今,你坐在家里打开电脑,进入一个社区,可以跟网友们讨论一件国际新闻,或某个球队的表现,或倾诉你的情感,而与你交谈的网友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也可能身处千里万里之遥的异国它乡。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正在将全人类“一网打尽”。它正在消除国家的界限,使人类形成一个“电子地球村”。历史上,人们曾梦想过人类大同的乌托邦,今天的电子技术正在创造一个电子乌托邦,有人称之为“伊托邦”(E-topia)。这个伊托邦汇聚了所有的网民,只要我们能够上网,我们就获得了伊托邦国民的资格。那么,我们该怎样做一个伊托邦的国民呢?
绿色地球村
在茫茫的宇宙当中,这颗蓝色的星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如同茫茫大海之上,我们漂泊在同一艘小船里。在人类科学已经探知的世界里,只有这颗星球产生了生命,产生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这是无数条件精妙结合的结果,是大自然经过无数世代进化而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养育了我们生命的这个地球有着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整体,每一个链条的缺失都会对整个系统带来连锁反应。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的内部构造之有机性、精妙性、完美性,远非人类的智慧所能想象,远非人类的能力所能创造。面对着它,我们只能赞叹造物主的伟大,感谢上苍的恩赐!
这个可爱的星球,如今已经承载着60多亿人口,它就是我们人类的绿色地球村,我们60多亿人是聚居在这里的村民。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星球,我们栖居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它是我们和我们后代生命之所系。人类将地球分割成一个个国家,但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不分国界的,其中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是说,都会对人类的每个部分产生影响。因而它是属于人类的。没有人有权利破坏它,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它。
这片湿地是我国的,但它是“地球的肾”,你消灭每一块湿地,都在恶化着地球的气候;这片天空是有国界的,但天空的空气却是跨国界流动的,你这里释放的污浊,会使整个大气环境变得更恶劣;这条河流是我国的,但河水最终汇入海洋,你倾倒的每一桶污水都污染了海洋,而海洋是世界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一片森林,每一块草地,每一条河流,都属于人类。我可能有权使用它,但同时也就对人类承担了保护它的义务;我可能无权使用它,但对它是否得到了正确使用却应该予以关注并有权过问。
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9.11”事件中,恐怖分子直接袭击的是美国曼哈顿区的两栋大厦,却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经济增长会因此而下降一个百分点,非洲会因此增加一千多万贫困人口。
2002年冬,中国广东省爆发了由新的SARS病毒造成的致命的传染病,它很快便传播到东南亚、加拿大、美国等三十多个国家,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由于技术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人类已经被绑在了同一辆车上,大家相互依存,命运相联。
从好处说,各个国家互通有无,互相合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是人类的福祉。无论是发明了一项技术还是发展了教育,无论是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是稳定了货币,都是对人类的贡献。因为每个国家治理得好、发展得好、繁荣进步,都会使人类整体受益。
从坏处说,每个国家的灾难都是人类的灾难:每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都是世界性的;每个国家的生态灾难都是世界性的;甚至每种传染病都是世界性的。人类如此紧密的交往,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资源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传染病问题、毒品问题、跨国犯罪问题等等,
我们能够开出一长串的单子,这些都是人类面对的挑战,需要人类的合作来解决。
问题在于,人类虽然被捆绑在同一辆命运之车上,生死相依,但人类的全球意识却十分滞后,无法消弥人间的对立、仇恨、冲突和战争。一些人仍然热衷于自己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甚至不惜相互侵害,以邻为壑。这种打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而进行的违背国际社会准则的行为是集体的自私自利行为,在今天的世界上,它比个人的自私更危险,更卑鄙。因为它以集体主义的面目出现,所以有更大的欺骗性。
问题还在于,人类道德素质的进步落后于物质技术的进步。结果,人类已经掌握了毁灭人类的技术和能量,但却没有把握使它们得到正确的利用和控制。人类拥有的核武器能够毁灭人类若干次,能够将地球变成月球那样的不毛之地,但掌握核按钮的人却难以使人放心;一个普通的实验室就能够研制出致命的病毒,造成可怕的世界性瘟疫,但一些醉心于这种研究的人的动机却让人不寒而栗。先进的技术是文明人类的标志,但一些掌握这种技术的人仍然没有摆脱野蛮人的心态。这便是现代文明的危险所在。
以往的人类生活在相对比较分散疏离的状态,一个民族的灾难一般不会影响其它民族。历史上,战争、瘟疫、生态变化等,使许多民族悄无声息地灭亡了,但其他民族依然生存繁衍,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今天的人类已经越来越一体化了,技术把我们联结成一体,交往使我们彼此不分,而人道观念使我们痛痒相关、同类相怜,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世界公民的意识,不能有效地合作共同迎接人类的挑战,我们就会一起坠入无底深渊。
二、如何做世界公民
做好一个国家的公民,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同样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处理好个人、国家(或民族)与人类整体的关系。这里,个人与国家的双向关系转变为个人——国家——人类之间的三角关系。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应该能够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
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
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恐怕是世界公民的第一要求。
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孤立地生存,闭关锁国的国家已经被抛在人类文明大道的外面。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自己的命运和我们国家的命运都与其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相互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我们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就要了解其它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其它国家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可能产生的影响,认识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作为公民,我们要参与国家事务,在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从世界的眼光来考虑国内的问题,打破狭隘的偏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别人。只有这样,当我们参与制订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参与国际事务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意味着我们对国际事务有较大的发言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着较重的责任。如果我们中国公民没有开阔的视野,正确地认识和充分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便不能担负起这个沉重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浏览书刊杂志了解世界,也可以借助于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因特网广泛获取有关信息,或通过各种机会直接与国外朋友互通信息、交流观点。世界公民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外部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在今天这样信息传播手段如此发达、各国人民间的交往如此频繁的时代,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这个世界,就能成为充分知情的世界公民。
作为世界公民,应该以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世界。我们的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处于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在东亚一隅称雄。由此养成了“天朝”心态:孤傲、自大、虚荣、封闭、不善于与其它国家平等交往。在近代上百年中,我们又屡遭外国的侵略和欺侮,由此形成了以自卑自虐为特征的殖民地情结。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心理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着影响,妨碍我们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大家庭。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不再是万邦仰望的天朝上国、“天下”的中心。就国家的实力而言,我们目前只是地区性的大国。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心平气和地接受外部的批评,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国家间的竞争,理智地处理与其它国家间的冲突。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并要格外珍惜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但我们也不应该被历史的梦魇死死地攫住,陷入自虐心态的泥潭,从阴暗、多疑、过分敏感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培育起自信、自尊、开放的健康心理,从而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维护国家主权,尊重国际准则
我们的世界目前是由191个主权国家构成的,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世界秩序的基础。如果国家主权独立得不到保障,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就会横行世界,国际社会便不得安宁。所以,每个公民首先应该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它是我们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基本保障,使我们免于受外来奴役和压迫,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经济利益、民族文化、安定的生活。如果我们在国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常会求助于我国的驻外使领馆,要求国家出面维护我们的权益。这时,我们就会感受到国家主权是我们个人权利的守护神。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我们就会失去作为中国人的权利和尊严,就会失去属于我们民族的一切。
国际法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独立。它意味着,每个国家应该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它国家之上,干预其它国家内部事务。
当然,一个国家享有的主权和实际掌握这个国家主权的政府(或统治者)是有区别的,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可侵犯的,但如果一个政府实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大规模的反人类行为、搞国际恐怖主义等严重侵犯人权、危害世界和平的行为,国际社会就有权实行干预,包括道义上的谴责、经济制裁和武力干预等。这就好比一个残暴的父亲在家里虐待孩子,或疯子在家里放火,那么邻居就有权加以制止。不过,是否需要干预,采取何种方式干预,并不是哪一个国家有权决定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协商决定。目前,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来决定。
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为所欲为。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是大家的利益所在,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如今,国际社会的规则越来越复杂,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每个国家都需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在当今世界上,一个不遵守国际关系准则、对国际社会不负责任的政府,会成为人类的公害,为国际社会所不容。
遵守国际关系的准则,意味着对国家主权的限制和约束,但这并不是对国家主权的否定,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遵守国家的法津并不是对自由的否定一样。加入一个国际性组织、签订一项国际条约,都是我们自愿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是主权行为的体现。
这些准则既涉及到国家行为,也涉及大量的个人行为,如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信守契约、战争中不杀害战俘等,是我们每个公民在从事商务活动、学术活动和政务活动时,都应该遵守的。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不仅应该了解和遵守国家的法律,还应该了解和遵守国际法。
爱人类,爱和平的情怀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讲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恻隐之心”就是源于我们本性的对同类的爱心,就是人类之爱。后天的环境和错误的教育使一些人失去了这种爱心,而代之以仇恨,这是人类社会冲突的心理根源。
要培养人类之爱,就要消除各种偏见和歧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群,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发展,使每个族群都形成了自己生理上和文化上的特征,但不论他们与别人有多大的不同,他们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他们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得到人类之爱。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肤色,但各种肤色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肤色只是外表,不涉及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可能信奉不同的宗教,但各种宗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凝聚着信徒们的心灵体验、对人生终极目标的理解和追求、在心灵深处与终极存在的极其个人化的联系,也就是说,都是信徒的选择。他们没有真假正邪之分。他们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的在我们看来有些怪异、不可思议,但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他们看来同样是怪异的、不可思议的。爱人类就是要以爱心对待所有的人,不分民族、种族、宗教、性别,它是一种无差别的爱,是对每一个个体和人类整体的爱。
爱人类的具体表现就是爱和平。出于对人类的爱心,必然追求世界和平。而侵略战争、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行为、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恐怖主义,都是反人类的行为。文明的人类应该消除这种反人类行为,以和平的方式,即通过谈判、协商、妥协来解决国际社会的分歧和冲突,而不是动辄诉诸威胁、强迫和暴力。
每个世界公民都应该是和平的天使,为人类的和平事业而努力。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人类已经掌握了毁灭自身的手段。因此,和平是人类的最大福祉,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祸害。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数不清的局部战争,先后夺去了1.87亿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数是平民。而21世纪或未来的世界如果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甚至是人类的毁灭。
世界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比以前更安全,而是更危险。由于技术的进步、社会联系的复杂化、社会运转速度越来越快,结果使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脆弱,不堪攻击。以住,如果多数人对现存社会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满,社会就面临危险,但是在今后,只要有极少数人与人类为敌,不惜采用极端的手段,就会使整个人类面临毁灭的命运。因为他们具有毁灭人类的能力。所以,如何使社会能够整合少数,使他们即使不接受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不至于仇恨社会,采取极端手段,不惜与人类同归于尽,这是未来人类的难题。
宽容的态度,理性的方式
我们这个世界不仅是由个人构成的,还由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构成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国家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的冲突:领土冲突、资源的争夺、贸易争端等等,这是国际社会的家常便饭。面对其它国家间的冲突,我们要能够主持正义,支持受压迫者、受侵犯者,促进冲突双方的和解。在我们与其它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场合,我们要能够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在维护国家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尽量化解冲突而不是使其升级,不要受冲动和情绪所左右,避免走极端。商业谈判中人们经常说的“双赢”,应该是处理大多数国际争端的目标。
国家间还会出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化解这种冲突的方式,就是相互尊重与宽容。一个国家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服膺何种价值准则,都是那个国家人民的自由,别国无权干预。一个国家做出某种选择,往往与其历史传统、生活环境、民族性格等因素有关,各国的国情不同,不能将一个标准强加给所有的国家。那种以自已的意识形态为惟一真理、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为惟一标准,并将其强加于人的做法,包括各种霸权主义、以推广某种价值体系为目的的对外扩张、宗教狂热、原教旨主义等,都是以十分愚昧和不合时宜的观念为基础的。
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是文明人类普遍接受的,是普世性的真理,它是国际社会和平共处、相互合作的基础。
“我们在我们的每一种传统中都发现有:a)支持普遍人权的理由;b)为公正与和平而工作的召唤;c)以及对保护地球的关切。我们肯定并赞成这些正面的人类价值——自由、平等、民主、对相互依存的承认、对公正和人权的承诺,它们在我们的世界上,尽管有时缓慢得令人痛苦,但依然在越来越多地得到接受和拥护。”——斯威德勒《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从价值构成来看,每一种文明都含有特殊价值和普世价值两种成分。就特殊价值而言,每一种文明都是平等的,彼此无高低优劣之分。但是,特殊价值受特定文明的具体性格的限制,它的适用范围不可能超越其所属文明的界限。相比之下,普世价值则超越了文明之间的界限,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为我们同属人类,同属地球文明,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表达人性最基本要求的那些准则是普世性的。我们既要反对把本国的特殊价值当成普世价值强行推广,也反对借口维护本国的特殊性而拒绝普世价值。
各国之间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冲突。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甚至认为,在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取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矛盾。
要解决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也需要理解和宽容。一种文化,包括价值、信仰、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特征,标志着一个民族的个性。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们构成人类的文化生态,其中每一种文化的繁荣都对它做出了贡献,每种文化的消失都是人类的损失。
有一门学科叫做文化人类学,它把各种各样的文化,尤其是规模较小、风格独特的人类文化,当作人类的活标本,给予同样的尊重和保护。表面上看似弱小的非主流的文化,从总体上丰富着人类的视野、检验着人类的自由观念和能力。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仅存一种胜利者的文化,那么人类的生活将多么单调乏味,人类的生命力将多么地苍白萎缩。
全球化带来文化的大融合,也带来文化的冲突。我们既要积极推进人类的普世文明,也应该培养一种文化人类学的眼光来对待各种不同的文化。普世文明不是消除文化的多样性,而是保存文化的多样性。
爱地球,以地球为自己的家园
2001年2月26日,一位身背大行囊的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来到旅游胜地浙西大峡谷,他向大峡谷领导说明,他叫詹姆斯,是英国的大学生,国际环保志愿者,此次特意来大峡谷义务捡垃圾,随后他还交上了800元的食宿费。
第二天起,大峡谷每个角落都出现詹姆斯的身影。他一手提着垃圾袋,一手握着垃圾夹,在小路旁、停车场、溪水边、草丛里,认真地捡拾各种垃圾,易拉罐、塑料袋、废纸、电池┅┅
一个月后,詹姆斯找了一辆车,将拾来的垃圾运往一百公里外的垃圾收购站,但收购站却不收塑料袋和电池,詹姆斯只好又把它们带回住处。路上司机感到不解,劝他把电池半路扔掉算了,“只要不污染咱们的大峡谷就行了”。詹姆斯吃惊地说:“不!不!电池扔到哪里都会污染咱们的地球,我是国际环保志愿者,我保护的不光是一个大峡谷,我保护的是咱们的地球!”
“我保护的是咱们的地球”,这个英国青年的话体现的就是现代世界公民意识。
诚然,我们身边的环境对我们有最直接的影响,但如前面所说,人类所依存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链条受到破坏,都会对整个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每个公民不仅对自己的国家,也对人类承担了保护环境的义务。地球需要每个人的关爱,我们要爱护地球的每个角落。
一个世界公民在家里和办公室自觉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时,在大街上自觉地检起脚下被丢弃的塑料袋、易拉罐时,他是出于对地球的关爱,对人类的义务。他也会关注非洲草原动物的命运,南美热带雨林的前途;他会为中国北方的沙漠化而心痛,也会为南极每一块冰川的坍塌而焦虑。
今天,人们已经普遍认同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领悟出来的;是我们面对恶臭的河流、污浊的天空、裸露的山丘、沙化的原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一个道理;是我们在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实施环保工程时已经证实了的道理。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耗尽资源,是人类的自杀行为,我们已经为此而付出了成倍的代价,使我们今后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且将贻害子孙。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
从更深层来说,现代人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万物是我们的伙伴,它们是我们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和万物一体相连,息息相关。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所需,还具有情感和审美的价值。失去这样的伙伴,将是我们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暗淡无光、索然无味。
在宇宙间,每种存在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每种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地球生态圈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共同家园,人类不是地球上惟一的居民,不要以地球主人自居,更不能与自然和万物为敌。人类不过掌握了一些技术,在生物进化的道路上领先了一步,但文明的人类应该消除傲慢心理,根除残忍心态,培养尊重其它生命的权利的意识,努力与其它生命建立和谐的关系。
自然问题的根源是人,造成当今世界生态困境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贪欲。受这种贪欲的支配,人类服膺三种意识形态:一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衡量社会进步之标准的物质主义;二是以感官享乐为人生意义的消费主义;三是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科学主义。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进步”就表现在向自然无止境地索取,并不断发展出索取自然的各种技术手段。所以,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心性问题。要建立与自然和谐的关系,需要我们抑制自己的贪欲,改变生活观念,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活方式。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
我们生来注定具有双重身份。我们属于某个民族,某个国家,但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员。所以,现代公民承担着双重义务:一个是对自己的民族或国家;一个是对人类。世界公民需正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
人类是由各个民族构成的。民族构成人类的基本单位,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利益、权利和尊严,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权利和尊严,符合人类利益。没有各个民族的利益,人类的利益就是空洞的。没有每个民族的繁荣进步,就没有人类的繁荣进步。我们既然是民族的一员,那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尊严也依赖于民族的权利、自由和尊严。如果民族的权利受到践踏,民族的自由受到侵犯,民族的尊严受到侮辱,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权利、自由和尊严被践踏、侵犯和侮辱。在今天的世界上,像中国这样还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其民族利益容易受到侵犯,所以也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
在殖民主义时代,民族主义曾经代表着人的觉醒,各族人民在民族主义旗帜下,争取独立、自由、尊严和人的解放。人们将个人的解放寄托于民族的解放,将民族的解放视为个人的解放。
但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专制统治者往往以民族代表自居,利用人民的民族感情,煽动排外仇外情绪。他们借助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力量,一方面对内实行极权统治;另一方面对外制造冲突和战争,危害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纳粹主义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所以,民族主义既可以成为压迫个人的帮凶,也能够成为危害人类的祸首。冷战结束之后,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明显上升。如今,狭隘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
健康的民族主义应该是将爱自己的民族、尊重其他民族和热爱人类结合起来。实际上,人类之爱指向多种目标:邻人、家庭、社区、民族、国家、文明、人类,国家或民族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应该以对国家或民族之爱否定其他的爱。那种将自己民族利益奉为惟一法则,敌视其他民族,蔑视人类的情感和态度,是民族主义的变态,是反人类的行为。表面上,它热衷于民族利益,实际上,它是民族的祸害。因为,只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创造出和平的国际环境,才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那种变态的民族主义播种民族仇恨,到处树敌,到头来只能自食恶果。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族群,世界上每5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所以,在人类共同利益中,我们的民族利益占有最大的份额,世界能否变得更和平、更人道、更美好,与我们的关系也最大。它同时也意味着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最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发扬我们儒家传统中“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大乘佛教传统的“救世”精神,忠实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人类的命运,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有人类更加人道、进步和繁荣,我们的国家和我们自己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作者编著的《中国公民读本》的第九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