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伯君:对普列汉诺夫必然律自由思想的置疑

  

  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对自由的探索应该从人的本质出发。自由是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不以对必然的认识为前提。对必然的认识仅仅是获得自由的众多途径之一条,众多手段之一种。自由由利己性和群体性两个层面组成。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是人的自由群体性自规定社会化产物。由于自由具有群体性自规定的一面,因而没有绝对的自由

  

  一、问题的缘起: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吗?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普列汉诺夫以《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为题,专著论述了这一观点。人获得自由的过程是对世界的必然规律从认识到把握的过程。因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普列汉诺夫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如何认识必然、把握必然,推动历史前进,从而获得自由。他说:“自由是与必然性同一的,于是我不自由的意思就只在于我不能违反自由必然性的同一,不能使二者彼此对立,不能觉得我自己是受必然性所约束。然而这些的缺乏自由,同时也正是自由的最充分的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必然自由论思想是对以往关于自由必然的哲学思考的集大成者,并成为之后对自由的认识的主流思想,成为与自由相关的其他哲学思辨的基石,至少中国哲学界的情况是这样。必然自由思想激励着人们努力探索必然律的热情,努力运用必然律工具敲开历史之门,为历史前进助一臂之力,成为获得自由的历史人物。普列汉诺夫的必然自由论思想有着非常积极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

  

  诚然,从人类整个历史进程的角度考察,必然律的确对人的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人类的历史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科学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就是因为每一次科学发现都反映了人对必然律的认识,使人一次次冲破必然律的束缚,一次次靠近自由王国。当一个人掌握了必然律,他就掌握了打开自由王国大门的钥匙。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必然律的历史。这个历史的漫长和艰辛表明探索和发现的艰辛,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进入探索和发现的行列,并非每个人的探索和发现都有所成效,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普列汉诺夫所定义的自由,与必然律同一的自由只能是少数人(历史人物)的专利。多数人(人民群众)只能用自己的思想、意愿、意志以及人格、尊严去交换专利,追求自由的结果是失去自由。普列汉诺夫的必然自由观强调必然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这是他的精华。正因为这一点,人们从追求自由起,到失去自由止。自由对于没有掌握必然律的人们而言,不再是异彩纷呈的王国,而是思想、意志和行为的束缚。在这样的必然自由论面前,要么认同,只有那些掌握了必然律的少数历史人物才能敲开自由的大门,充分享有自由;要么置疑,难道多数人(人民群众)要想获得自由,除了服从权威就别无选择了吗?纪律就是服从。铁的纪律就是绝对服从。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必须有铁的纪律来保证。一个高效运行的政府,也需要铁的纪律来保证。但是,自由不等于纪律。自由是相对于纪律而言的。自由是全体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核心思想是:人民是历史创造的真正动力。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必然自由论在社会实践方面混淆了自由与纪律的界限,在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何况,世界真的存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必然律吗?如果真的存在,只能是宗教,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事实上,普列汉诺夫的必然律的确来自黑格尔的自由观。黑格尔也明确表述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普列汉诺夫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里写道:“黑格尔最终地解决了自由必然之间的二律背反。他指出说,我们只有在认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并且服从这些规律、依靠这些规律的限度内,才是自由的。”基于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他所假设的绝对理念、真理、必然律,经他严密的逻辑思辨上升到神化的、不容置疑的高度。之后的批判也罢,批判之批判也罢,都很难走出黑格尔设置的怪圈。又因为黑格尔的自由强调必然律,即强调秩序,强调国家的作用,他的自由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然而,把自由看成是对必然的认识,在逻辑上肯定了必然律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没有对必然的认识,就没有自由,认识它掌握它只能是少数人。显然,普列汉诺夫的必然自由观存在严重理论缺陷。

  

  二、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人类的历史是挣脱必然的羁绊和驾御必然的历史

  

  那么,自由究竟是什么呢?

  

  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成其为人,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和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基本权利。没有自由,人则不成其为人。英文自由“liberty”的字根来自拉丁文的“libertas”,指的是不被奴役、没有镣铐、有权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民主时代,还是中古欧洲农奴制时代,对“自由人”和非“自由人”都有严格的界别。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不同阶层的人赋予不同的自由权利,因而自由又是社会的产物。从社会的形成和国家的产生这一刻起开启了文明的历史,开启了享有自由和失去自由两大群体对抗的历史,开启了自由与社会冲突的历史。人的觉醒,就是认识到了人的自由权利;人的解放,就是争取到了人的自由权利。人类的文明史,是认识自由、追求自由、争取自由的历史。曾经被黑格尔誉为人类历史上“幸福的瞬间”的古希腊悲剧艺术,不就是因为高举的人的自由精神之旗对必然(命运)的蔑视和反抗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道出了自由价值的真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因此被世界誉为人类自由代言人。从斯巴达克思为了挣脱奴隶锁链,到黑奴们终于领到一份自由证书;从布鲁诺、伽利略敢于藐视中世纪宗教神说,坚持真理的“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自由精神,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所展现的都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自由进入哲学领域,与必然构成一对矛盾。必然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支配着世间万物斗转星移、沧桑更替,属于真理、科学;自由律存在于人的本质,与生俱有,支配着人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对现存的一切必然律、一切现存事物的“合理性”本能地持之以疑。这时的自由律体现出真理精神、科学精神。真理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对现存的真理和科学持怀疑的精神,就是破旧立新精神。哪一次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不是对已成定论的科学持之以疑开始的呢?哪一次理论上的重大发展,不是对现成理论的积极扬弃呢?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就是这个意思。是必然律束缚自由律,自由律冲破必然律的束缚,彼此冲突,推动着必然律的发展,推动着自由律的实现。必然律突出对客体的尊重,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把道赋予了永恒的意义,神圣不可动摇。没有自由精神,没有敢于对“道”的神圣性持之以疑的精神,就不会有“道”的发展和自由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就是不承认有永恒的真理,不承认世界存在一个超然于现实之外贯穿全部历史的“绝对理念”。

  

  既然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无论是哲学形态的自由,还是社会形态的自由,都只能以人为本,从人的本质特性出发。自由的本原是人,是人的意志、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以独立于人之外的必然律为认知和获得的前提。当自由必然发生关系构成一对范畴的时候,自由是主体,既不会因未认识到必然就不存在,也不会因必然律的束缚就放弃。不是必然改变了自由,而是自由改变了必然。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尽管,人类的历史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历史。但是,人类并非进入自由王国后才享有自由。人的自由(或多或少)存在于人类的全部历史过程之中。

  

  三、人的自由本质决定自由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立足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因此,对自由的探索和认识不能从必然律出发,只能从人的本质出发。人的自由本质由利己性和群体性两个层面组成。利己性强调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是生存的前提和第一需要;群体性强调类,以利他的方式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的目标。利己性处于第一层面,是自由的核心,是自由的第一动力。自由的一切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拓展都由此产生。因为自由首先是个人行为。群体性处于第二层面,是对第一层面的自由内容的过滤器。一个人的自由度取决于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对自由群体性(这时表现为社会性)的自我意识。任何人的自由行为都必须承担社会后果,得权衡自由行为的可能性和利弊。因此作为个体自由意志冲动的过滤器的群体性意识,又是自由的自规定。

  

  可能性是自由对象化的前提条件。不具备可能性的自由是无法实现的自由。可能性包含了必然律,就这个意义上讲,必然律对自由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但必然律不是可能性的全部。首先,人类并不会因为不具备可能性放弃自由自由的本原是无视一切的。原始人渴望能像雄鹰一样在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为了实现这一自由不知有好多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并没有在惨重的悲剧面前放弃对飞翔的追求,而是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毛泽东说过: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尽管中国人民彻底翻身并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之后才实现,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一直没有停止过。由此观之,有无可能性并不妨碍人们的自由意志、意愿和对自由的追求。自由作为人的天性,人的意愿和行为,早在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之前就已经存在。必然自由论却把两者的关系倒置了。第二,可能性包含了必然律,人们才踏上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之路,才激发出人们对科学的热情。就这一点而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对科学的热情,也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需要,是自由的本质、途径、对象化全过程中的一环。人的自由本质非常丰富。比如,对艺术、宗教信仰的追求,必然律的影响就非常小。虽然科学发展到了今天已经相当发达,我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一切演进还无法做出十全十美的解释,许多现象的解释还是歌德巴赫猜想。而且,偶然性不仅在过去发生作用,在今天仍发生作用。偶然性总是在瞬间改变必然律的轨迹。一个强大生命物种的灭绝,一种强大文化的消失,一段历史突然改变航向,都与偶然性有关。偶然性是不可预测的。因其不可预测,对满足人的自由天性有着特殊魅力。人们尊重偶然性造成的不平等而反对社会(人为的、带有必然成分的)不平等,今天,世界各国和有社会良知的科学家都异口同声反对用科学的手段克隆人,尊重自然对人的偶然性选择等就是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发现,偶然性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完全平等、充分自由的空间,同时进一步说明自由不以认识必然为前提。

  

  群体性自规定这一基本准则源自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本身。类是一切生物物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类的萎缩预示物种濒于绝灭。个体对类的本能地维护,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法则。自然法则就是自规定。人类社会的自规定集中体现为正义、公平、人道三大主要内容。规定就约束,自规定就是自约束。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法则,如道德规范、法律制约。相应的社会法则如道德规范、法律制约是自然法则的延伸。因而合乎自然法则的道德规范、法律制约仍然是人的自由群体性自规定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的自由意志社会化的产物。

  

  人性有太多弱点。达尔文把人从上帝手上夺回来,指出人是生命进化的结果,人类是从灵长类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恩格斯也指出过,人来自于动物这一事实表明人怎么也摆脱不了兽性。侵占、攻击、掠夺、贪婪等这些动物有的恶性,人性中都含有。工具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类中脱颖而出,人性中的恶性也随之大大膨胀。而人因其是人,同时也就有太多抑制这些恶行的德性。自由对象化的群体性自规定本质上是人性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正义、公平、人道等德性——在发挥作用。这些德性把人性中的恶性锁定在既不损害自己也不损害同类的范围内。那些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作用的侵占、攻击、掠夺、贪婪等兽行必须受到制约。以盟约的形式、法的形式规定人的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启动了文明的车轮,产生了社会组织和国家。钳制人性中的恶行自由伸展是社会组织和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国家的价值之一就是强化法律的力量,用法律的手段规范人的社会行为,钳制人性中的自由恶行,以维护“类”的生存和发展。

  

  理论上讲,自由是人的本质,是绝对的,不设置任何前提。由于自由对象化群体性自规定的钳制作用,有害的自由就不可能畅通无阻,因而没有绝对的自由。相对的自由才有现实意义,绝对的自由只能存在于个体的意识里。无论是损害自己还是损害同类的自由都要受到群体性自规定的约束。自由的这种自规定保证了自由的良性调剂和发展。这个约束的第一种力量是人的本能;第二种力量是彼此认同的道德规范;第三种力量是法律惩戒。第二、三种约束都是自由群体性自规定的产物,都仅仅是本能约束无效后的补充力量。三种力量都是人的自由本质群体性自规定从意识到社会的延伸和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决定了作为社会化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惩戒都应该是以张扬人的自由为出发点和目的的。只有以人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惩戒才是合理的。人类对自由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的自由至高无上。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束缚或规定,无论它如何神圣,如何强大,都将会被自由的力量突破。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为标志的。对必然的认识和掌握不是获得自由的前提,而仅仅是人类获得自由的众多途径之一条、众多手段之一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词条  置疑  置疑词条  必然  必然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  自由  自由词条  
社会思想与理论

 陈奉孝:往事联想

    我在北大读书时念的是数学力学系。由于我从小喜爱文学,中外名著却也读了不少,其中我特别喜欢读中国的古典小说。上初中时喜欢读武侠小说,象“隋唐演义”、“七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