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 字 塔 下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侧的吉萨,当那三座列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一下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时,对我心灵的震撼还是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想象。沙漠上空明晃晃的太阳,灿烂地照耀着矗立在漠漠黄沙中的三座金字塔,塔尖遥遥地伸向长空,犹如三支巨大无比的笔,在蓝天上纵横挥洒地书写着千万年来宇宙洪荒大漠莽原的神秘和壮丽。走近那由无数个巨大的石块精密构成的金字塔前,简直难以想象这么结构宏大、气势如虹的建筑,是在近5000年之前由人力来完成的,难怪后世的人们在推测研究金字塔是怎么建成时,渲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主义色彩,有的甚至将其解释为是外星人所完成的工程。在埃及民间,也流传着种种关于金字塔的神异故事。沙漠长啸的风远远吹来,我宛然听到金字塔在风中奏鸣着一曲沉洪深远万年永恒的石头交响乐。
在金字塔下,来自五洲四海的人汇聚在了一个人类永恒的奇观面前,他们肤色各异,衣着不同,但他们都是怀着倾慕来瞻仰一个伟大而神秘的人类古代文明。当我走近金字塔时,一群显然是中学生的阿拉伯少女,围成一圈在纵情歌舞,快乐而单纯,平时难得在埃及公众场合看到轻盈而舞的少女。此刻,她们头上的纱巾在沙漠猎猎的风中飘动如摇曳的野花,在沙漠和金字塔的映衬下,看去很美。
在静默永恒的金字塔脚下,有好几对情人,相依相偎,紧紧靠在金字塔靠近地面的大石上,有一对年轻的情人两手紧紧相握,忘情地轻声地哼着一首歌。他们无疑在这雄伟的古文明屏风面前,寻找到了一种令他们心灵悸动如诗如画的感觉。此情此景,使我感觉到一种古老永恒的文明与短暂而充满感性的凡俗生命相融为一体的美丽。
在沙漠里,骆驼显得是那么伟岸而憨厚善良,金字塔下,很多让游人乘骑的骆驼被披挂上了五颜六色的鞍鞯,温驯地匍匐在地上。待主人与游客谈妥了价钱,骆驼的主人照应客人跨上匍匐着的骆驼背上,客人坐好后,骆驼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迈开大步,开始一段沙漠中游戏般的漫步。我在骆驼背上忽然想到,这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每天就这么在这个小范围里程序化地转悠几圈,再也没有多少机会迎着风沙雨雪千里跋涉,心里恐怕会有些烦闷和壮心不已的感慨吧。
我看到,不远处,有个挎着枪的巡警,也骑着匹骆驼,在金字塔附近转悠,有些显得孤单。
头顶蓝天白云,脚踩在沙漠的土地上看金字塔的那种感觉非常好,而钻进金字塔内去探奇却不是那么舒服。从入口钻到金字塔里面去,里面空气混浊而沉闷,很多地方得使劲弯着腰走。感觉很不舒服,里面所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个用来停放石棺的石孔。想想伟大的法老们做成木乃伊后是住在这个巨大的石墓中,看来跟中国的皇帝一样是想求不朽,但这哪有像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那样,将肉身化为灰烬,连同灵魂一起托付给高山大河那样大气和酣畅淋漓。我费劲猫腰走出这巨大的墓室,重新回到丽日蓝天清风荒漠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觉得,金字塔的美和神秘,还是在与它保持一定距离地欣赏时,感觉最好。
我最后去参观那个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他横卧在基沙台地上,人们说他是在忠实地守卫着金字塔,已经守卫了五千年了。荒漠上呼啸狂舞的风沙不断地将他掩埋,但他一次次顽强地又露出头和身来,睁眼看着永恒的金字塔和那些如过眼云烟的芸芸众生。我恍然觉得,这个神话中的人兽同体物,经过数千年修炼,阅尽人世沧海桑田之变,一定已经成为一种通天贯地洞察古今的灵物了吧。
二、走进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图书馆
从高楼林立、烟霭迷蒙的开罗城来到亚历山大城,车子一跑上地中海边的海滨大道,顿然一下子感受到地中海古代文明城市一种独特的明朗和灿烂,紧挨着这个城市的地中海波涛汹涌起伏,湛蓝如梦如诗。
亚历山大城是世界文明古国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它曾经是埃及开国(公元前332)至公元624年间的都城,一度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之一。
最早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一所全球最著名的古代图书馆。我所要参加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行动之一的国际会议“衡量的标准与认识论:在多元的生态系统评估中搭建本土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就在这个图书馆举行。
来到这个盛名远播的图书馆,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虔诚和肃然起敬的情感,是因为它那令人景仰的辉煌历史。这是个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它曾拥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藏有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许多真迹原件;早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阳和地球理论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托芬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真迹;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学者阿基米得等人均有著作手迹留此。
图书馆藏书宏富,因此,历史上四方人杰俊才云集于此,如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亚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而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得等智者也曾在此讲学,这使该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它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至今,很多重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都特意地选择在这个图书馆举行。
新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于2002年启用,它被视为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最杰出的建筑作品之一,获“2000年世界最佳建筑设计奖”。据行家称,今天这个图书馆的建筑达到了现代和历史感的完美相融,它向地中海倾斜的外部圆形建筑既是怀念古时的圆形港口,又使人联想到宇宙的模样。钢架玻璃的屋顶,和柱顶的四棱透镜使透入的光线奇妙地弥散,且随日光的移动而不断变化。
最吸引我的是图书馆广场上那由2米宽1米高的巨石建成的墙体,6300平方米的石头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字、图案、符号,还有音乐和数学符号,以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符号;这些图案都用手工凿刻而成,我很容易地找到了我所熟悉的汉字,上面也有与纳西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和彝族古文字一模一样的字符,但因这座巨大的文字墙汇集了全球的古文字,因此不敢臆断。
图书馆大厅里的正中央,在埃及智慧女神雕像的旁边,醒目地摆着上海博物馆赠送的一尊古色古香的青铜铜鼎,听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馆还收藏有我国捐赠的《中国通史》、《中国药物大全》、《二十四史》等重要典籍。
这个图书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那种带有强烈的埃及古文明特色的文化氛围,尽管它的在整体建设中融进了浓郁的现代建筑气息,但从整体的建筑和布局看,处处显示出非常个性化的埃及古文明气息。
三、市 井 趣 谈
埃及不愧是文明古国,开罗和亚历山大的街上有不少雕塑,每个雕塑都记载着埃及人的一段神秘而美丽的古老故事。在车子的洪流中,常常看到骆驼驮着头戴阿拉伯头饰,身穿白色长袍的人,高视阔步地在大街上走着;五颜六色的马车也在汽车流中穿行着,马蹄的声音与汽车的喇叭声交相呼应。
在埃及,大热天口渴极了,也难买到一杯冰镇啤酒,因为按照伊斯兰教的戒律,一般的商店和酒店是禁止卖酒的,你只能买到不含酒精的一种当地人所称的“啤酒”,与饮料无异。要喝酒,只能到高级宾馆和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高档饭馆去喝。
在埃及,两性社会性别观念与当地的文化和宗教密切相关,除了在高级宾馆里可以偶尔看到几个女子在做服务工作,饭馆里和商店里几乎看不到女服务人员,在亚历山大开会期间,我们多次到宾馆对面的一家小饭馆吃饭,每天都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为我们做饭、端菜上桌、抹桌子等。有几次到允许客人喝酒的高级饭店去吃饭,也见不到女性服务人员。
在埃及,人们非常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每天都有定时的祷告。一到祷告时间,咏颂声非常高亢悠扬地从清真寺里传来,在做祷告时,清真寺的门口整齐地摆满了人们脱下来的鞋子。在饭馆,遇到祷告时间,正在吃饭的人都会停下来,虔诚而静默地祈祷。在我们常常吃饭的那个小饭馆,几个小伙子服务员在饭厅的一角张罗了一个小小的祭坛,一到祈祷的时间,他们就脱掉鞋子,虔诚地跪伏在神像前,默默地祷告。在这种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我感到,人们有一种精神信仰应该是幸福的,心有所依,不离不弃,走在世路,可能会常常冥想心中的神灵,含笑对人生,忘却很多的烦恼吧!
在埃及,消费要会砍价,打的士也不例外,刚到埃及时,由于不知道这种讨价还价的习俗,吃了几次亏。后来学会了砍价,不管在哪儿买当地工艺品,都耐心地砍价,在僵持中,如果你装出不想再浪费时间讨价还价而准备走了时,卖主最后往往会做出一幅无奈和吃了大亏的样子卖给你。有时,所买到的东西比开始卖主索要的价格相比,相差四五倍乃至更多。
埃及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很多人都会说“你好”这个中文问候语,我们在埃及国家博物馆邂逅相遇几个学中文的埃及学生,他们抓住机会,热情洋溢地“缠”住我们操练了半天汉语。有趣的另一件事是,在很多地方,人们知道你是来自中国时,常常会来向你要万金油,而且会说“万金油”和“风油精”这两个中文词。他们非常喜欢这两样东西,我曾将一瓶万金油送给一个博物馆的门卫,他高兴得不得了,用英语称之为中国的魔幻油。
云南的“十八怪”之一是“竹筒当烟袋”,而埃及人则有一种“玻璃瓶当烟袋”的怪,在街头,你会看到很多男人们抽着一种类似竹筒烟袋的水烟筒,弯弯扭扭的橡皮管或金属管插在一个玻璃瓶里,人们惬意地用这橡皮管吸烟,瓶子里的水泡随着吸烟人的吞云吐雾在咕噜作响。我想,这种吸烟方式所起的作用也是在过滤尼古丁吧。
原载《丽江岁月与海外萍踪——杨福泉散文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作者授权天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