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武际可:我观孔子

  

  听说天安门广场竖起了孔子的雕像。有一点联想。

  那是我七岁的时候,大字不识一个的爷爷领着我,去向村里私塾老师行拜师礼,在向老师磕头之前需先向孔夫子的神位磕头。记得孔夫子神位边上贴着一副对联,写的是:“千古文章祖,万代帝王师”。在私塾里虽然也念过一两年子曰之类。后来进了新学堂,那些东西也便逐渐淡忘了。

  后来慢慢懂得事情比较多了。知道这位“万代帝王的至圣先师”,历史上有两位头号统治者并不认可。一位是秦始皇,下令焚的书中就有孔子写的四书五经,他杀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崇拜孔子的“儒生”。还有一位便是毛泽东,他发动的“文革”对孔子不但焚其书、毁其坟,而且自比秦始皇说:“我们一贯承认,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百倍。”

  几千年来,孔子的地位大起大落,其起落幅度之大,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能够比得上。在孔子生前,处境也是十分潦倒的。如李零先生引他自己说的,犹如“丧家狗”一样。到秦始皇更是沦为被镇压的“反革命”。只有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才神气起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年,到了五四运动,虽然有人高举批孔的旗帜,可是并没有彻底否定。直到“文革”可以说跌到了最低谷。

  孔子又神气起来,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那时我听一位主管教育的副总理的讲话录音,有人向他建议说,孔子的一些关于道德教育的话,需要用现代语言包装一下向青少年进行教育,他回答说“不需要包装嘛,应按原话来教育青少年。”的确,孔子不仅活过来了,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要原封不动地继承和发扬了。于是,不久许多当年认为是糟粕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也便登堂入室,进了中小学的课堂。这就是天安门广场必然竖立孔子像的先兆。

  孔子的大起大落现象的确很值得深思。

  首先,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不过他是一位两千年以前的思想家。他有的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精髓,例如曾经被我们的领袖批判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时代变化了,不可能他说的都对。我们需要对他的思想来一番分析,对的继承和发扬,过时的就要批判和扬弃。对待古代的思想家,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相比而言。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我们称之为西圣,在西方人眼里应当和我们眼里孔子的地位相当。可是西方人并没有对亚里士多德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的极端态度。对他学说的精髓如逻辑学,就继承和发扬广大,对他关于物体运动的错误就批判推翻。对待孔子完全没有必要大起大落,把他当做一位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就可以了。何必一时间批得臭不可闻,一时间又抬得比天高。现在,又是竖像,又是办孔子学院,又是连包装也不需要全盘来指导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他又全对了呢。实在是令人不解的问题。

  其次,在诸子百家中,孔子算是一家。尽管是很重要的一家,可是毕竟是一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止榜,秦始皇焚书坑儒,是要防任何一家之口。不许任何一家说话,不仅要垄断行政权,还要垄断言论权,也就是说,不仅行政上是第一把手,思想也要被尊为最先进的,否则就要专政。所以周厉王被放逐了,秦始皇死后不多年秦朝也垮台了。这就是防民之口的结果。汉武帝比他们两位聪明多了,他只要行政权,思想上要统一,就祭起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法宝。这就是历代帝王的用儒术以巩固江山的秘密。所以孔子被历代帝王一再抬高,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成为“万代帝王之师”。历代帝王还是要防民之口的,只不过只让孔家一家独鸣而已。而皇帝的利益和儒家是相通的,实际上,还是一种耍弄了花招的“防民之口”。诚实的老百姓看不透这种花招,所以这种格局一直维持了两千年。现在是21世纪了,中国几千年来有许多家,还有不同的宗教。就是教育家来说我们不仅有孔子,还有老子、孟子、墨子、荀子、朱熹、严复、蔡元培等等,为什么单要大树特树孔子呢。这也是令人不解的。难道我们还要像历代帝王们那样防诸家之口吗?

  最后,谈到竖像的问题。我们现在不是主张百家争鸣吗。在思想界,要么不竖任何人的像,要竖的话,如果竖在百姓中有较多影响的思想家,比如释迦摩尼、孔子、老子、穆罕默德、耶稣、墨子、孟子,科学家沈括、徐光启,还有近代的严复、蔡元培、鲁迅、陈独秀等等,既表示信仰自由又表示思想自由,老百姓也许无话可说。可是在全国最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却仅仅竖一个孔子的像。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又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我们心里至少有一点疑惑,不然为什么要把孔子拔得那样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武际可:我观孔子  孔子  孔子词条  武际可:我观孔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