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鸣一凡:弱者对更弱者抽刀背后直指人性与制度之耻

  

  最近,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联防队员杨喜利擅闯民宅打砸,并对女店主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可悲的是女子丈夫杨武却躲在几米外,不敢做声,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可恨的是强奸案居然发生在离警务室只有10米的地方,社区警务室竟成了摆设。值得安慰的是:杨喜利因涉嫌强奸罪已被宝安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月11日广州日报)

  骇人听闻的事件引起媒体和网友极大关注,不少网友斥责女子丈夫“窝囊”,甚至连杨武母亲都痛骂儿子“没用”、“对不起媳妇”。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褒贬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作敢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人天生就懦弱,注定就窝囊。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存压力造就了这个男人的窝囊,这个“最窝囊男人”的“惧怕”又是什么?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弱势群体可谓饱尝生活艰辛,在城市备受轻视。但为了生计,他们会选择逆来顺受,面对强权,他们也许会丢弃尊严。强权的淫威、胁迫与习惯性隐忍、苟活心态交织,加之,自身法制意识淡薄、外在普法宣传不到位,这类人面对凶恶的歹徒往往会顾前顾后,迷失自我,其实他们内心异常纠结,比谁都难受万分。

  面对暴力,我们提倡理性但并不吝啬“以暴制暴”。对于强奸这类暴力犯罪,法律也早已明确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然而,这种认识乃至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意识并没有生根。杨武选择了“忍气吞声”、“自轻自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不叫“以暴制暴”,这叫正当防卫。一个法律赋予公民理应行使的权利,对于一个丈夫而言,这不仅是单纯的权利更是厚重的责任。

  反思联防队员强暴案,除了一个丈夫的责任有所缺失外,施暴者以及治安联防制度“管理暴力”罪不可恕。联防队员“伪执法权”泛滥,公安执法权僭越之危,竟让夫妻守望相助成奢望。可悲的是,一个小小的联防队员竟让一个男人噤若寒蝉,这也是底层弱势群体对公权畏惧的真实写照。强奸案背后也让我们看到隐患重重的联防制度以及公权滥用的可怕。一旦公权匪化,这种“以匪治民”的治安观念注定难保一方平安,非但不能维稳,反而会演变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滋生恶性事件。

  此次强奸案让中国的联防制度再次不堪,也为“废而不除”的治安联防制度再次敲响了警钟。当歹徒都成了制度的执行者,我们还能奢望给予弱者多少坚强,可能那时,“最窝囊”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了,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卑微而窝囊地活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联想到此案,联防队员杨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底层的弱势群体,显然,杨武的家庭属于“更弱者”。“弱者”对“弱者”所持“伪权力”的惧怕,反而让“弱者”分裂;一个退变成“更弱者”,沦为自轻自贱、得过且过、麻木健忘;另一个变质成“伪强者”,妄自尊大、滋生暴力,肆无忌惮地把“愤怒”转嫁给“更弱者”;然而这份“愤怒”却来自于“弱者”对“强者”的卑躬屈膝和惧怕。鲁迅百年也没带走国人的劣根性,或许千年奴性早已植入我们基因,根深蒂固。

  “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杨武的耻辱绝不只属于他一个人,那份耻辱属于社会每一个人,因为轻贱的血液仍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流淌,归根结底还是制度之耻,人性之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弱者  弱者词条  刀背  刀背词条  直指  直指词条  人性  人性词条  制度  制度词条  
社会思想与理论

 吴毅:公共空间

   村庄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社会关联,也存在着人际交往的结构方式,当这些社会关联和结构方式具有某种公共性,并以特定空间形式相对固...(展开)

社会思想与理论

 刘绪贻:公地的悲剧

   1968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人类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的“公地的悲剧”一文。30年来,它成为生态学界一篇经典性的文章。哈丁在文章中讨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