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iya
一、你真的像自己说得那样差吗?
此刻,我正在纠结应该发哪一张照片给编辑,在两张照片中纠结犹豫,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熟悉,我已经无数次体验过这种感觉了。在选购服装的时候,我常常在两件衣服之间挣扎,头痛不已。在我过马路,看到一辆车迎面而来的时候,我立在马路中间,不知选择前进还是后退,茫然无措。就在昨天,我想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为读者准备一些小礼物的时候,我迷失在一堆创意文具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一直都有选择困难症,不算严重,也不算轻微。只是现在的我与之前相比,进步的地方在于不会为了自己的选择困难症而痛恨自己。以前的我会恨自己,不就做个很小的决定吗?为什么会这样纠结痛苦?为什么会如此没用?这时的我不仅遭遇选择困难症的痛苦,还会增加自责自恨的痛苦,深陷双重痛苦之中。而现在的我只在承受单纯的选择困难症的痛苦。说得有趣点,即我此刻的痛苦很纯粹。
我知道选择困难这个毛病不仅我有,很多人都有,而且他们都身陷且深陷在双重痛苦之中。
一个小姑娘写信来说自己为了买一罐沙拉酱在货架前矗立两小时,一直纠结要买什么口味的,最后什么也没有买,回家生自己的气,气了一晚上。我有个旧同事,曾在试衣镜前徘徊犹豫,选不出到底要哪件衬衫急得一头汗而全部放弃,然后到家之后不到五分钟又打车到商场选了一件大家都说很难看的衬衫,他后悔又自责。有的人甚至会为了在社交网站上要不要换个头像而纠结得要命,然后进行无情的自我嘲笑和自我批判。因为选择困难,然后自责自恨,也因为选择困难,拖延和浪费了很多时间,然后很多事情来不及做,变得急躁,急躁又导致做事容易失败和出错,然后陷入恶性循环,对自己的痛恨和批评更多了一层。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培训课,午休时间陪一个相熟的女同学逛街去买衣服。她很羡慕我想做什么就去做的行动力,她告诉我,自己拿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多年,却一直做义工,迟迟无法开始做收费的咨询,她对自己的拖延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自我控诉。
她不知道的是,看着她在女装店里一件又一件地试着花裙子,我也心生羡慕,因为我有选择困难症,无法如此放松地试穿与选购服装。试得越多,我越无法做出选择。
另外,有趣的是,她对自己的身材很不满意,总觉得自己手臂太粗,穿上无袖的衣裙,裸露出手臂,她觉得很难看,很不自信。其实,她的手臂一点也不粗,跟大多数人相比,还算纤细呢。当她抱怨自己的手臂粗时,导购小姐马上回应:我的手臂才粗呢,我跟你一比身材实在差太远了,我胖得跟什么似的。可是这名导购小姐明明一点也不胖,身材也不差啊,而且她非常年轻,花容月貌。
那一刻,我在想:我们到底是怎么啦?听到她这样否定自己,我心里蛮难过的,忍不住对她说:你已经够好了,请不要这样否定自己,给自己点赞吧!当然,这话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这种习惯性地自我否定,甚至自我厌弃与痛恨的情况在很多人的生活里经常出现。我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直想转行却缺乏勇气,优柔寡断,人又懒惰,拖拉成性,下班之后就知道上网,也不求上进,意志消沉,没有梦想,生活过得很无望。我是大龄剩女,又长得不好看,一直找不到对象,也没有人喜欢我,相亲的事情也不积极,内心又缺乏安全感,我觉得自己注定要孤独终老。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也没有才艺,虽然喜欢写作却没有坚持,工作以后也没有什么专业能力,这份工作干了四五年,整天都在混日子,因为性格内向,与人交往方面也挺失败,也没有什么朋友,我不知道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我薪水不高,还喜欢乱花钱,始终也没有什么存款,在这个大城市里,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对不起养育我的父母,我一无所有,觉得自己是个毫无价值,彻底完蛋的卢瑟……
可是,你真的像自己说得那样差?那样不堪吗?
你说你优柔寡断,懒惰,拖拉成性,生活过得没有希望,但你在工作上该做的工作也都完成了,这几年也做了那么多事情,生活过得也挺不错,各方面与之前相比也一直在进步。
你说你是大龄剩女,长得不好看,内心很没有安全感,但是你也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独立,独自一人在这个大城市里生活下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并将自己照顾得很好。
你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工作上专业能力也差,一直在混日子,那为什么你能在一个公司混四五年,每个月能领到还不错的薪水,还没有被老板开除呢?
你说自己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方面失败,没有朋友,那这么多年来,当你遇到困难时,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帮你?为什么有人遇到困难也会向你求助?他们难道不是你的朋友吗?
你说你薪水不高,在这个城市里没房没车,一无所有,觉得对不起父母,自己很没价值,可是你忘记了你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一直好好地生活着,吃住有保障,身体健健康康,一直让远方的父母觉得很安心。
所以呢,你有那么差吗?
如果你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差,那是什么让你能够活到现在?
就算你真的像你自己说的那样不堪,有那么多问题和缺点,那你能够活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没有流落街头,步履维艰,而是吃饱穿暖,有工作,有朋友,是不是也是一种努力和胜利呢?
二、原来你这么好,你自己却不知道
有个大二的小姑娘曾和我在网上做过一次咨询。她说自己在学校里暗恋一个学长,但是学长喜欢另外一个姑娘,不喜欢她,她很伤心。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又黑又胖。还说自己因为是从农村考进这所大学的,有地方口音,普通话不标准,担心同学笑话自己。很多同学看过的书,她也没有看过。英语也不好,很多地方也没有去过,觉得自己很无知,很自卑。
然后我就和她聊,问她一些问题:你是什么大学的?你们村有多少人考上大学?你的同学有因为你的口音嘲笑过你吗?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原来她上的大学是 211工程高校,全村就她一人考上重点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村里的书记和乡亲们还放鞭炮为她庆祝。她虽然长得黑,可是身高一米六五,身材匀称。同学从未因为她的口音嘲笑过她,还因为她比较会照顾人,为人热心,赢得室友的喜欢,还有室友邀请她去自己家里玩。虽然她英语不是很好,却成绩优异,每个学期都拿到奖学金,还参加过演讲比赛拿了奖。确实有很多书她在初高中时没有读过,但是,她上大学后一年在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近 200本。老师和同学们也多次夸她很努力,很优秀。
当她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不好看,发给我一张她的照片时,我都惊呆了。鹅蛋脸,大眼睛,眉清目秀,皮肤虽不白皙却肤色均匀,干净光洁,青春靓丽,再加上 165的挺拔身材,简直是“黑里俏”的大美人。我忍不住弱弱地问,你这照片有ps过吗?对方答:没有。我敢肯定,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也会认为她长得很好看。
为什么我们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我们总是看见自己的不好?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诉说和抱怨自己有多差?为什么我们总在习惯性地贬低和否定自己?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转身看见自己的好?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关于自己全部的生活真相,但是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自己眼中的自己,只看到了很小的那部分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 Jone和 Hary提出关于人 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
公开的自我,透明真实的自我,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的我;
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我;
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我 ;
未知的自我 ,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本文想重点讨论那部分盲目的自我。有一部分人总拿着一面能够放大无数倍的放大镜在看自己的缺点,因为看到的缺点是如此多,问题是如此大,他们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其他部分,那些优点,那些好的,他们统统看不见。他们把那些缺点、问题、失败、不好、坏习惯都等同于自己这个人本身,于是就变成了“我不好”,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也变得很低。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多,变得更好,于是他们不停地挣扎着,努力着,总幻想着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遭遇了一次次失败,于是自我价值感更低,更加看不起自己,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助无用与无能。
在我们的团体心灵成长中,我遇到很多自我价值感很低,内心自卑的成员。他们甚至无法大方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假使有人称赞他,他会认为那是虚伪的社交手段,别人拍马屁而已,不值得当真。他无法真心悦纳别人的赞美,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人称赞。比如,他会弹钢琴会唱歌,琴艺娴熟,歌声动人,你夸他多才多艺,他会说自己登不了台面。比如,他考试成绩优异,考研成功,你夸他牛逼,他会说身边谁谁都考上了,而且学校比他更牛逼……他们不是假装,也不是谦虚,他们的神态,语气让你明白在他们的心里,是真的认为自己所取的成就不值一提,自己配不上你的称赞。
中国人的自我价值感普遍偏低,缺乏自信。这与我们的文化,家庭教育以及近代遭遇的千疮百孔的历史有关。我们的文化是“夸奖会导致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而 “批评才能使人进步”。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当我们取得一点成绩,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时,父母却说:你看谁谁家的某某某,人家可比你强!上一代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懂得肯定和赞美孩子。孩子很少被父母认可过,也没有被无条件地接纳过,只有你考试成绩好了,表现很乖很听话,父母才会觉得你是好孩子。所以他们长大以后内化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认为自己不行,自己不好,自我评价普遍偏低,常常将自己的价值感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别人夸我们,说我们好时,我们喜笑颜开,就觉得自己很好。别人说我们不好,说我们有很多缺点和问题时,我们就觉得难过,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赞美和肯定。别人要是一说自己好,浑身上下都别扭难受。这是因为我们从未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从未真正看见自己,从未好好悦纳自己。
我是何时开始不再纠结于自己的选择困难症的?是何时遇到选择困难时,不再自责自恨?是在我更加认清自己的时候。当我看清楚,虽然我有选择困难症,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选择困难,我要选择什么专业,从事哪一行,去哪里旅行这些,我都毫无选择困难。而且我看见,虽然我有选择困难这个毛病,但是这个毛病对我生活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我还是放心吃喝,过好每一天,甚至我能看到这个缺点好的一面,有益的一面,它带来了一点实质性的好处:因为购物选择困难症,我减少了买东西的次数,也不会乱买东西,因此我容易存下钱来。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自己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其他很多的好,我的优点比我的缺点要多很多,而且我的问题、不足并不影响我的好,也不妨碍我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与之相对的是他一定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其实不喜欢讲优点和缺点,我更愿意讲特质。一个人的特质没有好坏,它只要放对地方就能展现好的一面。比如,有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在生活中常常显得敏感又缺乏主见,但是假如他从事的是服务客户方面的工作,那这个特质就能发挥它正向的积极作用,帮助他做得更好。
三、你选择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面对那些自我价值感很低的咨询者,我常常给他们布置一项作业——“找自己的优点”。拿出纸笔,坐下来,认真地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尽量多地将其罗列在纸上,一般我会要求他们至少找10个自己的优点。如果找不到10个,就去问问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问他们在你身上看到什么闪发点。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常常不确定哪些是自己身上的优点,即便那是优点,他也会认为那是缺点。他们常认为自己做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简单很正常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但是做不好却是因为自己太无能。因此,通过别人的口和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看见自己的好。我有一个女性咨询者,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优点,都是满满的缺点,过分敏感、情绪化、任性、自私、意志消沉、拖延……通过这项“找优点”的作业,她重新地认识了自己,原来自己细心、聪慧、会照顾人、有洞察力、有独立的思想和主张……她找着找着就发现:啊,原来我这么好啊,可是我却不知道。
你是如此美好,而你却不知道,这样真的好吗?
在《银色马》中有一个片段:
福尔摩斯接过布袋,走到低洼处,把草席拉到中间,然后伸长脖子伏身席上,双手托着下巴,仔细查看面前被践踏的泥土。“哈!这是什么?”福尔摩斯突然喊道。这是一根烧了一半的蜡火柴,这根蜡火柴上面裹着泥,猛然一看,好像是一根小小的木棍。
“不能想象,我怎么会把它忽略了。”警长神情懊恼地说道。
“它埋在泥土里,是不容易发现的,我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我正在有意找它。”
福尔摩斯说:“我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我正有意找它”。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一致的。一个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选择看到杯子里空的部分,于是说,只有半杯水。有的人选择看到杯子里满的部分,于是说,还有半杯水。你选择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我们都是半杯水,如果你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不足和不好的地方,那你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不好,当你改变,选择去找自己的优势与好,那你就会看到自己有如此多的优点和美好。只要你愿意去挖掘自己的优点,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惊叹:原来我这么好啊!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是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同时看见自己也有完美的那一面。人人都不完美,人人都自卑,我们要带着全局的观念看自己,每一个人都有好的那部分我,也有不好的那部分我,我的不好只是我的一部分,不等同于我,而且我的那些不好并不影响我的好。就像彩虹中如果有多出一道灰色,那这道灰色并不会影响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你需要做的是选择题,选择把你的目光放在美丽的彩色上,而不是选择把你的目光放在那道灰色上。死死盯着那道灰色不放的人,彩虹就算又大又亮他也看不见它的美丽。
亲爱的,别总说自己不好,你虽不完美,你虽没有好到100分,但是你已足够好,请看见自己的好,为自己的好点赞!
meiya,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这辈子最渴望做的事》,《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新书《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刚刚上市。目前在系统学习心理学,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