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篇文章《小时候缺少爱应该怎么办》,还记得其中的一句话,既然小时候缺少爱,就不要错过青年,中年甚至老年,要勇敢的去相信爱,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童年缺乏爱和接纳,安全感不足,孩子会越来越学会保护自己,隐藏真实地自我,就像一张纸一样,本来是应该写满鲜亮的色彩,用爱和希望填满的,而却暗淡无光,色彩混乱无序,然后就把纸折起来,不敢也不愿意对别人敞开,那怕是自己的亲人。纸越折越小,孤独感越来越重。
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爱自己,要么过分忽视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定义爱不是坠入情网,不是去依赖、寄生,只想得到对方的关注,不要被道德绑架;要学会关怀与倾听。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别人。
自认为去寻找“安全感”,可能是钱、房子、车子、宠物,可是最终安全感的心理依托不是“人”,都是不完善的。
所谓意识,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对世界,对周围人和事的一种根本看法。至于潜意识的观念则是遭受过压抑而被排斥于意识领域之外的。比如引起羞耻感的负罪感、卑劣感、童年创伤、不愉快的经历、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东西在意识里面很难被容纳(最终意识与潜意识达到一致)我们绝大多数的行为举止,其实都是潜意识作用下的结果,但我们自己又并不知晓。
一个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潜意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幸福还是不幸?如果我们的童年一直不幸,童年潜意识就会把这种不幸敲到我们的心灵键盘中,我们就一直被这种不幸所缠绕,哪怕真正遇到了我们所爱的那个人,我们也会思前想后、裹足不前,即便两个人走在了一起,我们也会患得患失、诚惶诚恐,有的伴侣总喜欢挑剔对方,有的伴侣总怀疑对方不忠,有的女人总是爱的死去活来,好似飞蛾扑火,有的男人总是喜欢不停地追逐异性,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追根朔源,都是童年潜意识作用下的结果,只要刨根问底,他们大都有着不幸的童年。
愿学会爱与被爱,勇敢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