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www./site/note/99993556/
处理辞不达意的情况时,我们时常会觉得手中无措。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有效交流时,我们会自行干预,进行弥补,这可是个很糟糕的趋势。这种我们自己想的方法时常会结果引起相反的效果,并且也是无效的。
良好交流的障碍经常出现。比如,语言本身会成为障碍——不清楚的词汇,俚语,行话以及音调。另一个障碍便是说话的没有意识到他或她的肢体语言可能会反驳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糟糕的听话技巧也能构成障碍。环境的干扰,加上与说话的,与日常生活不相关的思想,想要听的完全并非易事。或许说话人十分有魅力。或者他/她的发音不是那么清晰,又或者错过了听众想要提及的要点。这每一种可能都会把听话人的注意从说话人这里转移出去。
当你的行为与语言相匹配时,有效交流才有可能。这需要你了解自己的感受,话语,肢体语言以及如何向他人表达这些。有效交流有义务确保他人能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知道有效交流的障碍是存在的,所以他们的表达简单明了,符合说语法,具有可理解性。下面给出一些如何进行有效交流的建议:
问问题
如果说话人有所迟疑或者是停顿,就问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继续下去。
“它最糟的部分是什么?”(重复)
“你怎么看待?”
“什么让你如此(加入感情)?”
“会带来什么威胁?”
“你宁愿怎么做?”
反应
良好的交流会注意语气和说话人的非语言线索。有时,这些会破坏语汇本身的实际意义。
比如,有人会告诉你他、她不沮丧,但是语气或者肢体语言可能会告诉你另外的事。注意你说话的语气,姿势,手势,头的位置,目光接触,呼吸,面部表情和动作。
点头、微笑、大笑、皱眉和唠叨(例如,“我知道”或者是“嗯…”)都在向说话人表现你在倾听他们
释义
说话人讲完之后,复述他们所讲的关键点。例如,“帮我理解一下。你所说的是……”然后在你的话中提到要点。释义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你的同伴的所说,而是创造交流与对话。这也会改善记忆!
如果你想什么都说,你没办法从别人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因此,让说话人
讲完,别插话打断。
一句话的开头避免使用“你”和“为什么”:这些陈述会让人产生防卫。用“我觉得”来替代“你”,用“我不明白”来替代“为什么”吧。这些建议都是肯定表达,它们显现了你对“如何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技巧的洞见。
避免使用“经常”和“从不”:这些词并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比喻词或者是感受词。它们会让听话人列举例外,据理力争,而不会在他们的行为模式下去理解你的感受。把它们改为“好像你经常……”或者是“好像你从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