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日本心理学家解读“萌”

漫画及动漫迷从90年代开始使用“萌”一词,表达对二次元角色的好感及爱意。近年来也开始运用到偶像及特定异性等三次元人物中。“萌”给人的感觉与“卡哇伊”、“爱”等词汇有所不同,日本心理学家内藤谊人认为想“守护”的感觉就是“萌”。——Psy525.cn

内藤谊人说道:“一言以概之,‘萌’就是欣赏未成熟事物的心情。本来,‘萌’在日语中指的是草木发芽的样子,意味着目前未成熟的状态。人很容易被将在今后不断长大的事物所吸引。额前翘起的头发或双马尾之所以很‘萌’,也是因为这是小女孩的象征吧。看了这些像小女孩的女性,男性就会有一种想要保护对方的欲望。这种心情在《源氏物语》中也有描述。主人公光源氏18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看起来10岁左右的紫姬,并产生了想亲自将她抚养长大的心情。从这点上来说,‘萌’的根源也许可以追溯到《源氏物语》。”

对于未成熟事物的喜爱从平安时代就存在,将之与动漫及漫画文化相连接,便使得“萌”在90年代之后开花结果。对于小孩子,人类有一种觉得他们“卡哇伊”的本能。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为未成熟的事物所吸引呢?内藤谊人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结果。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曾就“动物的宝宝为什么可爱?”进行了多次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如果宝宝不可爱的话,父母就不会照看!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人类,坦普尔大学还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小学2年级学生到大学生看小孩及大人的幻灯片,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越喜欢小孩,即人类也适用康拉德.劳伦兹的结论。

人类无意识中觉得小孩子“卡哇伊”的本能是“萌”产生的根源。这种文化现在也波及至海外,中国的动漫迷中也会使用“萌”一词。内藤谊人认为:“海外的人也会喜爱可爱的事物,但是日本人的这种心情更加强烈。这与各国对待小孩的方式有关。在欧洲,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被要求自立,而在日本,孩子则是宝,整个社会都对小孩子很宽容。这种想法使社会对于‘萌’更加宽容。”

作者简介:

吴芳

已帮助过

12人

入驻年限

8.9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心理学家解读“萌”  日本  日本词条  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综合

 生命与死亡的交互关联

生命与死亡的交互关联杨吉膺(黄紫丹根据录音整理,王学富校稿)我在去年存在主义心理学大会上讲的题目就是死亡,那时候我就想,关于这个话题会有多少人来听呢,我想不会有...(展开)

综合

 培养当事人的独自面对问题的信心

在心理咨询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咨询员在帮助当事人养成独自面对问题的信心,下面是一个咨询案例: 当事人35岁,作业员,男性。当事人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不够,能力无法发挥...(展开)

综合

 白领长期对电脑易心理早衰

现代白领,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很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头部发紧等情况;白领们常常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跟着下降。白领长期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