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弯弯的石板路(三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按照成都市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学校开过动员大会,革委会、工宣队、军训团的各位领导纷纷出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秘密部署。他们组织了很多人到洪雅去实地考察。多次派人先先后后地到洪雅县各个公社,联系关于我们学校几百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收问题。该跑的跑,该说的说,该忙的忙。知识青年的下乡一切准备,都在有计划地进行。当然这一切活动,都是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我们只是有所察觉:在那段时间里,学校里的老师和工宣队队员突然间少了很多。我们只能通过这种现象,暗地里猜测加估计,学校里可能会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

  经过了几个星期的紧张筹备活动以后,终于在1969年1月中旬,有关我们学校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终于给大家见面了。

  学校领导开始向我们正式宣布:我们学校全体同学都下放到四川省洪雅县,距离成都市不算太远,只有两百来公里,学校里的很多工宣队师傅们都去看过,可以很负责地跟同学们讲:哪里的自然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军训团的干部和工宣队的师傅们,按照统一的步骤,利用一切宣传手段,眉飞舌舞地传达着他们对洪雅县的实地考察,说整个洪雅县,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处处山清水秀,到处空气新鲜,每一个地方风景都很美,站在任何一个地方照相都非常好。只要是在洪雅县境内,不需要选择背景都能照好相。

  整个洪雅全县,一共有27个公社,其中有26个公社,都已经安装了电话,洪雅县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真可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连续几个星期,他们运用学校里的有线广播,黑板报等一切宣传形式,开座谈会,上课学习讨论等,连篇累牍地向全校同学宣传洪雅,介绍洪雅。对洪雅极力做着描绘与勾画、鼓动和宣传,已经把洪雅勾勒成人间天堂,描绘成人间理想的世外桃源。

  他们这样的宣传鼓动,已经给广大同学都造成这样一个误区,我们32中的全体同学,一旦下放到了四川省的洪雅县,似乎就是一步登天,直接跨入了天堂。

  按照学校革委会、工宣队和军训团领导的说法,我们32中全校的800多名同学,不像是作为知青,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反倒像是旅游者,到天堂去享福一般。

  在动员上山下乡的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到学校,在教室里读报纸学习政治时事,按照学校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的统一安排,分班集中讨论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

  在学校里,我们的耳朵里,每天都在听着:学校工宣队和军训团铺天盖地的反复宣传;我们的双眼,每天都看着教学大楼走廊的大墙上,贴满志愿上山下乡的学生名单。在我内心深处不由泛起了阵阵疑团,如果这个洪雅县,真的有他们说得那么好,他们还用得着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下那么大的功夫,反复地动员全校的同学们下乡吗?

  尽管动员上山下乡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对于当年的校革委和军训团、工宣队,他们的那些做法,我们至今依然不能谅解。特别在组织动员知青上山下乡的重大部署上,这些个领导者们,只考虑他们好做工作,运用欺下瞒上的手段,目的就在于:把全校800多名同学,彻底一下子都弄到农村去,尽快完成上面交给他们的政治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于我们全校的几百名同学,上山下乡即将要去的洪雅县,对于我们这些知青即将面临的复杂和困难,没有实话实说。在上山下乡的概念认知上,对我们这些即将离校的的初中生进行了误导。其目的就在于,想尽一切办法,力图让我们这几百名中学生尽快离校,到农村去、到山区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旦我们800多名同学离开学校的大门,离开了大都市,到了洪雅县农村的生产队。他们就算是完成了政治任务。而且还可以因此得到某些既得利益。如果当时他们对我们能够做到实话实说,我们这些当时号称为热血青年的初中生,为了表示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赤胆忠心,为了表达对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上山下乡的积极性恐怕还会更高一些。

  我们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王玉芳,是六七级二班的同学,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学校里的两大对立派学生组织,终于放下手里的棍棒刀枪,消除了剑拔弩张的两大对立派性,实现了革命的大联合。曾担任过川大826战斗兵团32中分团的团长,外号人称兔儿团长,就在革命大联合的过程中,由全校所有的各个学生组织,通过民主协商,最终推选出来参加校革委的学生代表。经全校各方面的民主选举和上级批准,王玉芳同志为成都市32中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

  现在,她的名字,已经排列在全校上山下乡人员名单的第一个。

  看到兔儿团长王玉芳的名字,令人显目地排在上山下乡名单的第一个。全校的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私下纷纷猜测着议论着:这王玉芳毕竟是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不论咋说,总还算是一个小官儿。她之所以能够放弃校革委会的副主任职务,主动申请上山下乡,是不是得到了上级的什么秘密指令或承诺。要么就是看破红尘不愿为官。否则她怎么会一无反顾地抛弃校革委副主任官职,下乡到农村当知青,做农民呢?

  风雨欲来风满楼,在动员上山下乡那段时间,学校教学楼走廊里,各年各班的教室里,操场上,两旁栽着万年青的三合土小路上,凡是能容纳人的每一个场所里,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儿议论着,互相交流着有关上山下乡的新消息,纷纷交换各自的观点看法,无不担心我们这批知青的出路和未来。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们在学校已经五年了,初中二年级的书本课程还没有上完,学校既然没有给我们发毕业证,大概就不能算毕业离校吧?如果这不算是毕业,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还有没有返回学校读书的那一天呢?谁又知道这上山下乡运动,有没有可能就像过去的反右、四清、社教运动一样,也不外乎就是一个运动。我们但愿这只是一个运动。那就待等这个运动结束,一切都恢复正常,或许我们返回学校来上课。

  我还天真地幻想着:学校动员上山下乡的动员会上,学校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领导们既然都反复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既然是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那毛主席肯定会具体的部署安排。只要我们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就绝对错不了。咱们听毛主席的话,照办执行就是了。

  既然是毛主席的号召,我们就坚决响应,紧跟伟大战略部署,到农村去当知青,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这是我们过去受到的多年教育,一直都是这样提倡的。一辈子跟共产党走,总不会错。

  在学校里,我们作为在校生,认真听老师的话,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总不会有什么大错吧。我们全校有800多学生,首批上山下乡的就有700多。据说在1969年元月份,仅就成都市区而言,就有十几万人首批上山下乡,今年和以后的若干年内,全国上山下乡的人数就更多了。我们估计起码要有上千万人,绝对不会是少数。我确信在今后的未来,国家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绝不会只是我一个人的事。

  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带头上山下乡,在我们的学校里,毕竟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今后怎么样,现在的议论归议论,分析归分析,猜测了猜测,但是这榜样的力量总还是无穷的。在校革委会副主任王玉芳这个兔儿团长的榜样带动下,全校首批自愿上山下乡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8%以上。有七百多人同学,作为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即将奔赴洪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个激动人心的大好形势,在32中已经蔚然形成定局。

  这段时间,学校里的同学们纷纷向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积极报名上山下乡。有独自一个人报名的,也有三三两两相约着报名的。我和我的好朋友陈永华一起来到报名处,要求分到一个生产队。也得到了学校的批准。只是说,至于分到哪个公社,哪个生产队。要有学校统一分配。

  还有不少的同学,在学校的简易舞台上、学生食堂、教工食堂里精心排练着自己的小节目,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在农村那个广阔的田地里,利用农闲时间,给当地的贫下中农看他们自己排练的节目。还有很多同学,运用自己的以及所能,收集着各类书籍和乐器,准备带到农村去,认真地练习,争取多出成果。更多的同学在悄悄地筹集粮票和钱,准备在农村长期使用。

  既然上山下乡已成定局,那就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就是下户口了。

  请看下文《自己去派出所下了户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弯弯的石板路  石板路  石板路词条  弯弯  弯弯词条  榜样  榜样词条  巨大  巨大词条  力量  力量词条  弯弯的石板路词条  
散文

 《晚钟》悠扬

《晚钟》悠扬金秋的时刻风儿凉爽,送来——晚钟悠扬。 森林里,树叶低语,哗哗!哗哗!呼应着历史的沧桑。 原野上,满园果香,嘻嘻!嘻嘻!收获着灿...(展开)

散文

 想念,开在心底一朵素白的花

 风,吹过街角,迈着轻盈的脚步,吹动内心层层涟漪。岁月里堆积的往事,被风一一暴露在尘世的繁华里,不曾想忘怀,更不曾想记起。可风,却将这所有的记忆,从心底,吹起,...(展开)

散文

 那时的时光

 残阳淡了,化成一丝红线,然后消失在天际。十月的天骤然下凉,每个人都哆嗦着来来去去。我坐在教室里双手插在荷包里发抖。看着窗外的天一头细密密的头发在人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