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乡美

  我出生在湖南湘江支流

米水河畔,衡东县杨子坪谢家大屋,祖祖辈辈耕耘土地的普通农户之家,贫寒之

家。是一个远离城镇,比较偏僻,文化落后,但又非常美丽让人十分留恋的乡村

。农村,自古以来多是以姓氏家族成为自然村的。我的家乡杨子坪,也是这样。

我家住在杨子坪的南边,另有三家大户人家全都姓谢,虽有贫富之差,同根同源

啦,所以叫谢家大屋。

“谁不说俺家乡美!” 家乡,谁都会说自己的家乡美。我的家乡不是口头上

说它美,那是假的美、虚的美、空洞无物的美;我说的美,是实实在在的、看得

见、摸得着的,真正的美;是人们感觉到的,触手可得的,真情实感又能享受到

的美。它依山傍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春天有粉红色、白色的桃

花、李花,金黄色的油菜花,那一片片花香扑鼻,喷香四溢,令人神往,让你身

心陶醉,终身难忘。深秋时节,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类诗情画意和美景,望着秋意渐去的景色,虽看似

萧条,但杨子坪仍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油油嫩嫩和绿

意盎然的秋季麦苗,像绿色地毯覆盖着杨子坪的大地,微风吹过,碧波荡漾,醉

人绿色,着实可爱,这是有别于外地,杨子坪唯一独有的秋天绿色美景。有趣的

是偶有外域人、城里人将青绿的大片麦地误认为是四季常青的韭菜,还惊呼:“

哇,怎么种这么多韭菜呀!,吃得了吗?!”这一个“城里人乡下”的笑话,至

今令人捧腹!

  杨子坪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就在这块既不肥沃、也不贫脊的中性土地

上,四季不停的劳作和耕耘,将辛苦付出,收获得来的果实:棉花、芝麻、红薯

、辣椒、小麦、乔麦、油菜子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经过地方市场赶集,相互交易

,换回粮食,满足肚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繁衍后代,养育着世代的杨子坪人

。为了满足本地口粮需要,解放后政府从村民百姓的需求出发,将部份旱地改造

成了水田,种上了金灿灿的水稻,结束了从古到今用自己的经济作物去易地互换

口粮的历史,实现了杨子坪人自种粮食的世代宿愿。不但减轻了百姓易地换粮的

劳动强度,农民生活质量和物质精神生活随着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更重要的是,

凸显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进步,是人定胜天,改造大自然的巨大胜利。

  三面环水,背面靠山,被百年绿叶成荫的老樟树包裹着一个个绿色自然村落

,非常匀称地点缀着这块方圆八九华里的杨子坪盆地,从高处眺望,酷像一朵朵

嫩绿的鲜花装饰的整个杨子坪,把大地打扮得花团锦簇,的确是一个既美丽、又

漂亮的自然村庄。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人们却很少想到或者意识到要如何来欣赏

自己家乡的自然美,享受家乡天然的纯真美。因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含

辛如苦,只为衣食,养家糊口,自顾不暇,无心自寻其乐,只好耕耘不止。

  村庄周边,挨近我家的南面,有大片老坟墓地,年代已久,坟堆微凸,杂草

丛生,长年累月,经放牧和人们踩塌,绿草变得短粗,根部却互相缠绕,盘根错

结,编织成了结实坚固的绿色地毯,成了天然绿化的厚实大草坪,多功能的村民

活动场地。村民们在草坪上凉晒各种甘果:辣椒、花生、芝麻、红薯干等农产品

。也是人们劳累之余歇息的好去处,娃娃们玩耍打滚嬉戏的好场地。其中立有少

数矮小的石板墓碑,给小孩们在草地上相互追逐躲猫猫、玩游戏创造了有利条件

。孩童时期,记得我曾无数次的、独自静静的躺在绿油油的、软绵绵的酷似家用

羊毛毯的坟茔草皮上,痴情的眼望天空,那一片片一团团,零散的串联的,远处

近处的随着微风,朝一个方向,飘飘荡荡变化莫测的云彩,徐徐的飘向远方,那

飘呀!飘呀!我想我寻思,云,它究竟要飘到哪里去?它有家吗?它家在哪里?

??我浮想联翩,寻思不断,漫无边际的瞎想。。。想。。。

大人们说,天和地都是平坦的,天大得无边无际,天由几个大柱子撑着。天

上有神仙,神仙们享受无度,权力无限。神仙管着地,天上的一日,是地下的一

年,难怪有人期盼修神,少食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上天成仙,永远年轻,

可长生不老。还说地面的天灾人祸,是人们触犯了天条,违反了地规,天上神仙

对地下的百姓进行的问罪和惩罚。。。。。。诸如此类的世代民间传说,神奇故

事,一代一代的、循环往复的传承着,幼小的我,塞满了耳朵,也给无知的幼童

灌注了无限遐想,是真是假,任其发挥。

   被米河三面环抱的杨子坪,潺潺河水,水乡灵气,从古至今,流芳百世,千

古长流。在我的视觉里,也目睹了它流过了旧社会,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几句口头禅。

沿岸人们用智慧来利用水、使用水,这是上帝赐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水

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之本,让大地滋润,生机盎然。

  三面环水的杨子坪,米河,碧水如镜,它给沿岸人们带来无限商机,给杨子

坪人带来了数不清、说不完的实惠,许许多多的实惠。少数有资金和有本钱的人

,他们做生意买卖,从事船上货物、原煤等物资的运输,现时称之物流。将本地

农产品运输出去,外地生活日用品请进来,满足两岸人们生活的需要。船老板们

因而变成了水上居民,浮家泛宅,他们在得天独厚的天然河流中,自由潇洒航行

,夸出了偏僻的窄小的农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循环往复往来于省城县府

,自感荣耀,也倍受村民欢迎和尊敬。他们回乡过年过节,将所见所闻,有趣的

城里人的生活故事,不用种田耕地,开店买卖,生意经商、穿着干净,享受生活

,雨天道路不泥泞,城里出门走街道,等等等等,羡慕不已。这些船主居民,他

们生活富了,见识广了,扬眉吐气,衣锦还乡,无不自行夸耀一翻。村民们怀着

仰慕之情,崇敬的心,怜听那滔滔不绝的讲述。船主们成了城乡信息的媒介纽带

和桥梁,经他们城乡往返交流接触,言语传播,这股小小的城镇信息,像春的微

风,冬的暖流,徐徐吹进了封建落后、极其闭塞的农村,吹进了杨子坪,让世世

代代坐井观天的杨子坪人,如梦惊醒,啊!原来天外还有天,外面还有这么美的

世界,这么精彩的地方。我想,究竟有多少村民百姓会受这类“微风”的感染、

影响或者向往,不得而知,绝大多数人只当新鲜、稀奇,欣赏罢了。可我从小对

这些外来“微风” 多少有些感染和诱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开始做着

“离村进城”、“跳出农村”的美梦;梦想自己不能像钉子一样把自己“钉在”

了农村;梦想要到农村以外的世界去看看;梦想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精彩?

梦想。。。。。梦想。。。。。。梦。。。。。。总之,编织着在当时看来虚无

飘渺、不着边际的美梦,好梦方酣!

   无本无钱的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房少地少的,出于生计,只好当船

工做纤夫,出卖劳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别无他路,要养家糊口嘛。

   孩童时期,有时我约伴坐在河岸上的青草地上,欣赏河水中过往的船只、木

排和竹筏,顺流直下的轻舟,不用吹灰之力,倒是一种美的欣赏和享受。木排竹

筏面积大空间宽,移动平稳,天生舞台,船主潇洒自如,有才艺本事的年轻人,

故意显露自己的才华,自演自导,展示技艺,武术拳击,即兴之作有的让人捧腹

大笑,尽其发挥,沿河两岸人们反正不花钱、不买票,免费让你观赏,有什么可

挑剔呢!没才无艺的、年纪稍大的船主,席地而坐,悠然自得;还有躺在逍遥椅

上,翘着二郎腿,观看两岸移动的田园风光和美景,向岸上居民挥手致意,自寻

其乐。

    可逆水而上的船只,那是另外一种景观了,叫人揪心不悦。逆水船只,没有

外力,不能前进,不进则退。外力,那种年代无任何机械动力之类的设备,唯一

动力是:人。用人拉纤,最小的船只一个纤夫,稍大点的船只,纤夫三到五人。

我瞧着那些纤夫,赤着膊、弓着腰、套着纤绳,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的拉着逆水

的帆船,低头屈背,酷像每人背上背着一座无比沉重的山,一步一步,沿坑洼不

平的河岸艰难前行。你想,这种情景能叫人愉悦吗?否则,你就没有同情心啦!

有的小船主,有时也能配合纤夫像征性的用竹杆往水底撑撑,出点微簿之力,将

船往前送送,小船才徐徐逆水前进。三、五个纤夫以上的大船,他们嘴里齐声共

吭,唱着各种不同的船工号子,为的是以此来统一步调,达到省时少力的目的。

当然不是出于那种潇洒快活的心灵释放,而是一种沉重的痛苦呻吟,现时,人们

尤其是文艺娱乐界,把这种船工调子搬上了舞台银幕,当歌舞来欣赏。我倒不然

,而且很不是滋味,看不入眼,不知为何,不但愉悦不起来,反而让我内心沉重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更多的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同情他们,怜悯他们。也许是

我亲眼目睹和零距离接触了那纤夫拉船的心酸场面,而不是舞台上那轻松愉快的

船工号子。我有个堂伯父,大半辈子给船主当纤夫,终日漂泊,打工渡日,钱少

又累,由于劳累过度,没过花甲,便离家人而去,很是令人伤感。

   沿河居民夏天旱季下河拦水塞坝,大家称捞“坝子鱼,”满足盘中餐;农媳

姑娘们,在那随波逐流的河流里,漂洗被褥和衣物;青年小伙,自学游泳,无师

自通,水花四溅,尽情嬉戏,玩个痛快;我们这些娃子们,只好盘腿坐在高高的

岸边草皮地上,将急流中的只只帆船、拦坝捞鱼、靠河边漂洗的姑娘和小伙戏水

等等,尽收眼底。我虽身躯在岸,思绪早已飞到了长年奔流不息的河水中、帮他

们拉纤、洗衣、玩水和他们同玩同乐!最有趣的还是拦水塞坝,捞坝子鱼,其乐

无穷。

    河面较宽,河中的沙洲逐年上涨,将河水分隔成两条、多条小岔河,秋旱季

节,浅水处可徒步涉水过河。住在河边的居民,每到旱季空闲时间,常到沙洲上

拦坝捞鱼,他们称捞“坝子鱼”。坝子鱼是村民百姓既轻而易得,又十分难得的

美食,旺季,食后有余还出售。到沙洲捞坝子鱼,不但成人愿意去,高兴去,连

小孩们也吵着嚷着要随同前往,男孩子有的跟着父辈同行,兴高采烈。我可惨了

,我父亲从不捞鱼,他对这些爱好毫无兴趣。兄长又不愿意带我随同,我只好静

坐岸边的草地上,隔水观视,望河兴叹!

    拦坝捞鱼,一举三得。

    其一、鱼是美味佳肴,营养丰富,改善生活,满足口福。民间有句俗话:养

了一塘,吃掉一仓谷;

    其二、食后剩鱼,及时晒干、烘干和腌制,收藏待用,亦可当干货出售;

    其三、捞鱼,是其乐无穷的趣事,不亦乐乎,比吃鱼更有意思,是一种心灵

上的享受,乐在其中,乐不可支。

    我哥是拦坝捞鱼内行里手,他对捞鱼、抓鱼、叉鱼还用网拖鱼,他情有独钟,故

小时候我没少吃活泼乱跳的鲜活鱼,永留手足之情。弹指之间,兄妹隔世。

     五十年代后期,在杨子坪河水激流的出口处,建造了水电站,由于水位增高

,所有沙洲凸地均被水统统淹没,一片汪洋,吃“坝子鱼”的年代,永远一去不

复返了,历史不可逆转,“坝子鱼”成了老一辈人的美好回忆。年轻一代只能怜

听前辈讲述吃“坝子鱼”的美好故事,嘴馋得干瞪眼啦 !

   美中不足的是,杨子坪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人多地少,地势低洼,土质一般

,并不富饶,尽管如此,但各自都能感到不同的幸福感,真正的杨子坪人世代在

这里休养生息,代代相传,爱自己的家乡,很少有人移民易地。倒有少数外地人

硬要挤进这地少人多的杨子坪来,也许是由于杨子坪的气候宜人,乌语花香,风

景如画的自然环境,和出产风格独特的多种经济作物,而被诱惑和吸引的吧!

     解放后,家乡有不少变化,修了河堤,建了水电站,治服了洪水,人们用上

了电灯,是可喜可贺的变化,人们打心眼里感到新社会新气象,无不欢天喜地。

但是,不尽人意和令人挽惜的是,大跃进期间,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吃大锅饭

,坐吃不干,一平二调。村庄里千百年的撑天古树,当燃料化成灰烬,白白烧掉

,痛心不已,原来被绿树保护、覆盖和遮蔽的自然村落、农家住户,后来却变成

了一栋栋瓦片当空,剥去了夏季可防烈日暴晒,秋天可挡狂风爆雨的防护层,像

一只只脱落羽毛的秃头公鸡,裸露在风雨无挡的大自然中,不觉有几分凄凉之感

。   我儿时和玩伴们嬉戏墓地草坪,被破四旧,早已夷为平地,杨子坪人,憨

厚朴实,不温不火,平就平了,没人复原,扫墓祭祀,也就免了。现在仅留有90

年代新墓,祖辈不祭,父辈还是要怀念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国农村大变样,我的家乡亦紧随其后,人们开始重视绿化,

植树造林,住宅基地,树枝竹叶,长势喜人。昔日窝棚矮屋,简陋旧室,今朝漂

亮洋房,小楼新貌;重踏故地,难寻自家,旧貌变新颜,面貌“全非”也!在自

然美和纯真美的基础上,人们添加了人工的雕琢之美,智慧之美,重现在家乡的

大片土地上,这是改革开放,是农村实行三农政策的丰硕成果。

我自一九五一外出上学到参加工作的数十载中,回到故里,屈指可数。返家,一

是看望亲人;二是瞻仰故乡,每一次探家,是一次故地重游和追忆。

   故乡的水,故乡的美,永留心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乡美  家乡  家乡词条  家乡美词条  
散文经典

 那一年,谁的眼泪湿了脸

 所有的快乐都已走远,唯有那颗固执的心还在路上,他陪着自己一路颠簸,每次委屈的时候,含泪望着远方,告诉自己总要坚强。    ——题记    你说,你是一个看故事...(展开)

散文

 缇拉

 夏天的夜晚总是没有安静的时刻,不像冬日,太阳沉下去了整个城市也开始昏昏欲睡,白天的闷热还在空气中若隐若现的释放,但是终归是没了艳阳,让抱怨了一天的人有了片刻的...(展开)

散文

 殉道者(31)

 三十一、学习文件  8月1日早上,我按照县革委会的规定,准时到大队部去参加受蒙蔽群众学习班学习中央文件。这是潘某临走时告诉我的,他特别强调不要缺席,不参加学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