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别名书生,曰:百无一用是书生,正因为太多文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却又难以实现,因为耐得住寂寞,所以把世界看的更深刻,导致大多难与世俗相融洽。想用笔墨描绘世界,却总迷失在尘世边缘,他们大多郁郁寡终。
在曾经那个鲁莽的世界,历史被文人描绘成血淋淋的骨骼,文艺是骨骼上的血和肉,因此说文人墨客是个人类社会的画师不为过。也有文人像寺庙里修行的小和尚,与世无争,怎奈仍被别人骂成迂腐刻板穷酸,但正是这刻板才得已让古老文化尽可能多和真的流传至今。直到如今,文人和书生仍成为调侃和戏虐的代名词。难道文人就没有辉煌过,答案是否定的,科举制度就是士农工商局面的形成的表现,百无一用的书生终于变成了掌握实权的一群人,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历史证明却并不是适合的。科举确实稳定了当时的政治,但不可质疑,他扼杀了人们创造的天性。 历史不同面貌总是受重视的一群人创造的。科举制度,让文学大家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如春天般百花齐放。但生产力和经济却始终缓慢发展,直到鸦片战争强制打开中国大门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中国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几近亡族灭国。
曾经文人一面恨外国列强的入侵,一面反思救国的道路。一小部分文人觉醒,他们更早的意识到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固步自封虽然能稳定国民,但一旦国际风云剧变终归如圈养起来的猪任人宰割,文人之间的唇枪舌剑,各阶层的反复思索,直到马列主义的传播使得士农工商的局面重新洗牌,传统文人如小脚女人一样灰溜溜的走下统治神坛。 不管传统文人如何扼腕叹息,悲愤交加,一度像失恋的女子被彻底抛弃了,否决了。 列强沉重的打击使得救亡图存变得刻不容缓,如若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一切文学现象就如皂泡一样容易毁灭。就像没有强健肉体的灵魂,精神再美也是痛苦的支撑,又能走多远呢!文人从五彩的梦中惊醒,顽固不化的传承孔孟之道已成为过去。
1919年五四运动可说是中国文人思想启蒙的正式开始,将近百年的思想革命,新时代的文人大大改变,他们不再空谈立身立言或说些”继往圣之绝学,开百世之太平”之类大话,渐渐的也无须为国家大事伤透脑筋,文人曾经向往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心境和情怀渐渐得以实现,也正如此,新时代文人他们只管专心的保护好修护好传播好古文化遗产,如果能有新思想那更好不过了。他们越发如大熊猫一样,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神受国家所重视。不得不说这是乐得其所。与过去的文人相比较,他们已脱去那种迂腐刻板,新时代也有很多的文人是各行各业,有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分工精细,勇于探索。曾经的文人如解放出来的小脚女人,有独到的见解,思想开放包容。
如今士农工商高低差别虽仍存在,但地位的排序变得模糊,各行各业相互尊重,同心协力,越来越明显,一试成名天下知,几近不可能。 互联网的发展使仅靠背诵几本书打天下的时代已成为不可能。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一生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安全的两大法宝,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在世界洪流中,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觉察到文化就像遗落在海洋中的孤岛,虽然旷远,但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一旦踏上这片孤岛,会让人沐浴在浩渺的星空里,无论怎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化认同和思想的共鸣,伟大的思想力量,总让世界趋于和平,这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宝藏。若把人类已创造的物质文明比成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那仍需探索的的则是海洋下的巨大冰山,文化则是冰山头顶上广阔的天空,它的无用之用就表现在你忽略的一呼一吸间。
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欲壑难填,互联网视觉盛宴更多的代替遗落在偏僻一隅布满灰尘的书籍,人类创造的新文化虽像激流飞瀑滚滚向前,却一眼见底,何时能静水深流成为时代命题。随着国与国科技和经济的平衡,文化软实力逐渐变成一个国家强大的暗力量,文人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管理者依然而任重道远并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