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又开始重读《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的佳作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也算是应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赞誉。小时候看红楼梦电视剧,认为黛玉是个爱哭鬼,矫揉造作,一点也不真实。待我大点,到高中时却很理解黛玉的多愁善感,也会自己浅斟低唱枉凝眉,嘴角却是害羞的笑意。因对宝玉十分在意,这样的情感时常牵扯黛玉的情绪,如天气一般瞬息万变。因同是在那个阶段,八年前,我喜欢一个干净的男孩子,恋爱的情愫在心底萌发却不敢让人知晓。也曾为他被大雨淋湿,也曾为他几度想要放弃生命,也曾不争气地请求他留下。当然,最后我们没有在一起,像黛玉和宝玉一样。因命运的捉弄,他身旁已有良人,并且也快要结婚了。八年后,我再读《红楼梦》却不像黛玉般偏执死去。我还是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心底对爱情没了热情。
回望为他付出的八年,仔细把我的故事平整铺开来审视,在那逐渐模糊远去的时间里,我所能回忆起来的仅是那种喜欢他的感觉,为他付出的感觉。一段感情中最失败的莫过于最后感动的只有自己,而他却只把你当作一个笑柄。
在他彻底拉黑我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我突然感觉曾经以为比我生命还重要的那个人消失了以后,我竟然还安然无事。每天照常起床,上班,吃饭,看剧。唯一的变化我只觉察到我变得沉默,话少,不再整日整夜的为他写很多文艺的话,不再自以为是的跑去他的城市,含着泪唱一首陈奕迅的好久不见,也不再每天去关注他的动态,非要自己对号入座和他的心情沾上边,也不再想着如果继续喜欢他到十年,会不会结局不同?这个时候却反到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过矫情。
恋爱本就是一件相互的事情,不喜欢就放手啊,何必把感伤弄得比离别还要长。我打小就不曾享受过父母的关爱,经常有人问我是谁带我长大的?我说,我是自己长大的。心平气和地沟通在我的家庭是很难见到的,冰冷和不绝于耳的吵架声伴随我一直到高中住校。内敛的性格使我成为班级的异类。而他却和别人不同,他愿意接触我,愿意和我讲话。现在细想过来,许是他偷偷把快乐的云朵装进我孤独的心里,我才会愿意花时间去为他做些繁琐的事情。这一生,应是要拼尽全力去爱过一个人,内心才不觉空虚。
黛玉去荣国府时,家徒四壁,只仗着老祖宗喜爱她,姐妹们宠爱她,却仍是融不进他们的生活。她骨子里带的傲气是如何也遮挡不了的,你只等她做些疯狂事情告诉你罢!不论是蔑视官场,因宝玉提了一次做官就生了好几天的气;还是读一些众人认为毫无用处的书,整日和宝玉对诗,批判的尽是达官显贵的丑陋面目。只因和宝玉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发生了碰撞。若宝玉一点不依她,便开始哭哭啼啼,开始表演所谓你根本不在乎我的戏码。用现如今的话来说,她就是在刷存在感!因为她心里很孤独。总归是寄人篱下,对府里上下还是要客气些,唯独在宝玉面前,像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哪管得既定的制度。宝玉也很是欢喜黛玉的性格,两个人都一样,只不过是跟孤独的自己撒个娇,告诉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
一朵是阆苑仙葩,一朵是美玉无瑕。
这矫情的字句和故事,想必曹雪芹也是一个孤独之人。